中方对塔利班挑明,完全满足这几个要求前,中国对他们的称呼不会变。
中国外长王毅在结束了印度之行后,先去了一趟阿富汗,让外界许多人都没想到。
【中国外长访问阿富汗,与塔利班高层见面】
在阿富汗,中国外长与多名阿富汗临时政府高层见面,并出席了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会。
这些安排意味着,中国确实将阿富汗视作一个重要的邻居,也希望与该国临时政府保持接触。
此时,一个老问题就又被提到了,那就是中国是否承认塔利班阿富汗临时政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答复是,中国奉行面向全体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愿同阿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这确实是一句教科书式的回应,熟悉中国外交风格的朋友,相信已经理解了中方想表达的意思——还没到承认塔利班政权的时候,我们对他们的称呼依旧是“临时政府”。
在塔利班正在加速合法化、俄罗斯已经率先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的背景下,中方这一表态释放的信号还是比较强烈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答了是否承认塔利班的问题】
而中方会这么说的原因,或许能从刚刚发生的另一件事情中得到答案。
就在中国外长抵达并访问阿富汗的2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反恐问题公开会上点名了阿富汗,将该国作为具体的反恐情形。
简单来说,就是用阿富汗来举了一个“反例”。
中国代表指出,“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基地”组织、“东伊运”等一批恐怖组织在阿富汗以及南亚地区相互勾连、持续活跃,制造了一系列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中方呼吁阿富汗临时政府加大反恐力度、彻底消灭一切盘踞在阿富汗的恐怖势力。
虽然中方使用的是“呼吁”这样相对客气的言辞,但所有人都清楚,这是中方向塔利班当局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必须要做到的。
【中国在联合国的反恐会议上点名了阿富汗】
而中方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其实就已经反映出,至少在反恐这一问题上,中方对阿富汗临时政府还不够满意。
这种不满意,既有对行动的,也有对结果的。
在塔利班2021年重新控制喀布尔之际,他们就试图让外界相信,自己与恐怖主义已经划清界限。
塔利班驻卡塔尔政治办公室发言人也说过,不允许任何组织利用阿富汗从事恐怖活动,其中就包括不允许任何人利用阿富汗的土地威胁中国。
然而,直到2年后的中阿巴三方外长会上,塔利班才首次就打击“东伊运”等势力向中方做出书面承诺。
如此重要的承诺,为什么对中方2年后才做出?其中的门道大家都心知肚明。
【美军撤离之后,塔利班武装人员在站岗】
同时,虽然塔利班当局一直强调自己在反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这些年过去了,外界始终没有看到他们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至于结果,中国代表提到的那句“一批恐怖组织在阿富汗以及南亚地区相互勾连、持续活跃,制造了一系列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反恐这个中方极为关切的问题上,阿富汗临时政府并没有给中国一个满意的答复。既然如此,在是否承认塔利班合法性这个问题上,中方当然会有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塔利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试图“曲线救国”,希望能通过在外交上的行动,得到中国的认可。
比如阿富汗总理阿洪德在与中国外长会面时,就感谢中方在国际上为阿富汗仗义执言的举动,将中国称作世界上的正义力量。
他还表示,历史证明,那些企图干涉其他国家事务的国家终将自食恶果,而奉行友好政策的国家才能成功,这正是中国的独到之处。
【阿洪德在与中国外长的会面中希望博取中方好感】
至于哪些国家“自食恶果”,阿洪德没说,但回顾阿富汗的历史,我们倒也有答案。
此外,他还提到,阿富汗和中国一样,都坚持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希望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开展合作。
另外,塔利班国防部长近日也表示,阿富汗不愿意成为地缘政治的博弈场,不敌视任何国家。
应该说,塔利班高层的一些话,确实是可圈可点的,中方也能够认可。但一码事归一码事,阿富汗在反恐问题上,依旧要用实际行动给中方一个交代。
无数血与泪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反恐一事绝对马虎不得,这事关周边每一个国家,乃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安全。
如果塔利班迟迟不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一个满意的答复,中方在一些问题上的态度也是可以预见的。同时,中方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对于阿富汗临时政府来说,正视问题、真正用行动回应周边国家的关切,是他们的当务之急,若是还在避重就轻、阳奉阴违只会对他们自己不利。而最终损害的,也只会是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