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由于吴冰琨基本认定白姜十有八九就是使前往青岛的信使,因此必须要将白姜缉拿归案,就在专案组要进一步行动的时候,警察祝希雨打来电话说,白宅出事了。
就在3月24日,也就是祥元馆命案发生的第十天,负责监视白淑华、白姜母女的行踪的祝希雨、许嘉新在管段派出所帮助下,在白宅斜对面的文具店楼上租了一个临街房间,执行监视任务。当天上午十点左右,二人透过窗帘的缝隙盯着白宅门口,就见一辆营运出租马车驶至白宅门口停下,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人从马车下来掏出钱包取钞票付车费时,有邻居招呼她"白太太"了,警察这才知道这个妇女就是白淑华。
白淑华当时双手拎着提包无法开门,于是就喊女儿开开门,几声叫下来没有回应,因此只好放下提包,从身上取出钥匙开门而入,就在这时,就听见白淑华的一声惊叫,接着就听见白淑华高喊∶"来人啊!快看人啊!"
两个警察一听也是吃惊非小,昨晚警察明明检查过白宅,啥事儿都没有,这怎么从半夜到天明短短几个小时,怎么就出事了,看到女主人如此惊慌失措的样子,祝希雨、许嘉新首先想到的是白姜遇害了。
而四邻八舍听见白太太的呼喊,都过来瞅瞅,警察侦查员居高临下细听半晌,才知道是白宅遭到了盗窃,祝希雨和许嘉新不由纳闷儿,这桩盗案怎么发生得这么巧,于是祝希雨就给专案一组组长吴冰琨打电话。吴冰琨听了汇报,随即让分局通知管段派出所出警保护现场,不准任何人(包括女主人白淑华)进入宅子,并派刑技人员勘查现场,如果白姜正好回家,当即把她扣下。
接着吴冰琨、黄筠、袁力三人与市局刑技人员同时抵达白宅的。这时,白淑华已被派出所民警劝至一邻居家里坐着了。一问才知道,白淑华压根儿不知道其女儿充任"暗杀团"的信使前往青岛之事。那么白姜是否跟她去了章丘呢?
白姜最初是答应随同母亲一起去章丘吃喜酒的,但那天晚上她出去过一次,回来后就改了主意,对母亲说她明天另有事儿,不去章丘了。而白淑华独自去了之后,这一回来就看到屋里被翻腾得一塌糊涂,一时惊慌失措,当警察问起白姜的时候,她也不知道女儿去哪儿了。
技术人员经勘查发现,每间屋子里都提取到了两男两女的鞋印,根据女性鞋印的尺码,基本可以认定系宅子女主人和其女儿的,两个男性鞋印尺码分别是四十码和四十二码。另外,宅子大门外的拉手和宅内每间屋里都提取了指纹,排除了白氏母女的,陌生指纹多半也属于上述两个男子。
警察昨晚进入过这座宅子,对各间屋子内部的家具陈设及物品摆放位置都有印象,橱柜、抽斗里的物品也都一一检查过,还发现了白淑华卧室床头柜内部暗设的机关,她的珠宝首饰、金银财物等都存放于内。白淑华在梳妆台台面内侧的小抽斗里放着一些北海币,小抽斗上没发现白淑华留下的指纹,却发现了那两个陌生男子的指纹,看来他们打开过这个小抽斗。
白姜卧室被彻底翻腾个遍,就连灶台上的铁锅也被端下来,几个空锅的盖子都已离位,警方由此认定,侵入白宅的那两个男子,其真正的目的并非盗窃,而是为了寻找某样东西,这件东西多半跟白太太无关,应该在白姜手里。
从现场留下的脚印、指纹判断,白姜是与两个男子一起返回宅子的。三人是使用白姜的钥匙开的门。但问题是,既然是白姜引领那两个男子回家的,而回家的目的看来就是为了寻找某件白姜所有或者由其保管的物品,那进门后为什么要翻箱倒柜大费周章胡乱折腾呢,应该是白姜拒绝交出这件物品,因此,对方只得采取下策。最后找到了没有呢,目前不得而知。
这么一想,吴冰琨不由得要为白姜的安全担忧了,没准儿这姑娘已经遭毒手了,白家客厅外小天井一隅的水井。警方觉得如果那两个男子要把白姜就地干掉,这口水井就是最隐蔽的藏尸地。于是警方派人进入井底进行搜查,果然在井底发现了白姜的尸体。
后经解剖结果认定,白姜之死系他杀,凶手将其击昏后,捆绑手脚,扔入水井溺亡。捆绑白姜的棉纱绳有成年人小指头粗细,以红白两种上等棉纱机织而成,绳索一端保留着出厂时的绳头,另一端则有整齐的断口,刑技人员说,很可能是锋利的斧子或者屠夫使用的砍肉刀之类一下子剁断的,这根绳子是凶手携往白宅的。凶手杀害白姜,显然跟他们刻意翻寻的那件东西有关。那是一件什么东西,竟然值得凶手如此丧心病狂,不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行凶杀人?这件东西是否被他们找到了呢?
于是,专案一组五名侦查员就集中在白宅斜对面文具店楼上研究案情,五人最后认定,白姜的被害应该跟"暗杀团"案件有关,杀害她的凶手就是"暗杀团"成员,而杀害白姜的原因,估计是为灭口。
把白姜带到白宅去杀害的原因,应该是为了获取凶手需要的那件物品。那件物品关系到"暗杀团"的生死存亡,白姜被杀肯定和白姜这次青岛之行有关。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应该能证明白姜去过青岛的物证,不代表她去青岛是跟"保密局"联络,所以,这也算不上机密。这个机密应该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证据,一旦落到别人手里,一下子就能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因此,侦查员猜测,很有可能是白姜生前的日记本。
警方推断,白姜可能向"暗杀团"方面透露过这个日记本的存在。"暗杀团"可能要求白姜加入"团体"遭到拒绝,使对方意识到必须下手。虑及她也许将青岛之行记载于日记里,在杀她之前,必须先找到日记。于是,就有了两个男子随同白姜回家之举。
回家之前,白姜多半预感到自己有生命危险,意识到自己的性命是跟日记本连在一起的。在日记本未曾找到前,"暗杀团"还不会杀她,因为对方不得不虑及这样一种情况∶如若她在藏匿日记本时跟藏主有过约定,一旦自己发生不测,请把日记本怎么怎么处理,那岂不彻底糟糕啦?所以,绝对不能把日记本交出去。否则,她则只有死路一条,只好以日记本已被自己毁掉之类的理由搪塞。
如果确实有这么一个日记本存在的话,现在是否已经落入"暗杀团"之手了呢?专案组认为,应该让那两个男子找到了,否则他们不会结果白姜的性命。在找到日记本之前,也就不急着把白姜灭口,即便最后没有搜到日记本,仍旧带着白姜离开就是。可是,他们下手杀死了白姜,那只能说明他们已无后顾之忧。专案组认为,白姜的日记本存在与否及其下落,是目前调查"暗杀团"案件的一条最有价值的线索。
当下,专案一组决定由黄筠、祝希雨、袁力三人逐间屋子查看,找到日记本当然已经不指望了,警察在和白淑华问询时得知白姜原本是不写日记的,但从工作后开始记日记了。白姜上班后记起了日记,而且每天坚持。有时由于医院排班的缘故,需要她日班连夜班,或者延时下班,她只要事先知道,就会把日记装进坤包带到医院去,说是空闲时可以记两笔。据白淑华说,在她偷看到的那三个来月的日记里,女儿一切正常。
谈完日记本的事,侦查员又把话题转到 3 月 16 日白姜的青岛之行。白淑华闻言一惊:“她去了青岛不可能,她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但白淑华表示女儿从3 月 16 日到 3 月 18日那三天都不不在家,都在医院加班。
正说到这儿,在白宅门外警戒的一名派出所警员对吴冰琨说在白宅里查出了问题,原来警察在勘察的时候,在厨房一侧墙上的木制刀架上发现了异样的痕迹。刀架是固定在墙壁上的,其中一个警察随手抽出一把菜刀,警察发现刀身上有若干貌似新鲜的锈迹。这是一把菜刀家族中身量最大也最沉重的厚背剁骨刀,锈迹集中于刀身前端两面。
袁力寻思,按正常情况,通常菜刀使用后都要用清水洗净,再用抹布擦去水渍,考究的人家还会在刀身上涂一层食油防锈。女主人白太太看上去是一个很会操持家务的妇人,应该不会这么邋遢。这个锈斑应该不是她造成的,很有可能跟凶手有关?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