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昼渐短,夜风渐凉,处暑节气悄然带走了夏日的最后一抹炎热。古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燥气当令,最易伤及肺阴,引得人口干舌燥、咳嗽声频。而此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事实上,在古代应对不同的天气气候,古人早就总结了一套方法。
![]()
老话就有“秋吃碱,燥气消”。为何碱性食物能在金秋时节能够大显身手?处暑之后,为啥要多吃,清火润燥健脾胃,大家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里简单说一下,所谓的“碱性菜”并非吃起来有碱味,而是指经过人体代谢后,产生碱性物质的食物。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易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导致阴阳失衡,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而碱性食物恰能中和体内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从而润燥生津、清火解毒。
![]()
中医理论则认为,秋季对应人体肺脏,而肺喜润恶燥。碱性食物多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正合“燥者润之”的治疗原则。且脾胃为后天之本,碱性食物多性质平和,不寒不热,最能健脾和胃,助消化吸收,为冬季储存能量打好基础。
所以在处暑之后,天气变得干燥,我们更应该多吃一点碱性食物,哪些食物值得去吃呢?
第一种:毛芋头
它虽然个头比较小,但是却是非常好的润燥健脾的一个食材,其富含黏液蛋白、多种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能益脾胃、润燥生津。《本草纲目》载其“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
做法:把毛芋头清洗干净,直接去掉皮,然后再把它切成块,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放入猪肉煸炒香,接着放入毛芋头开始炒,放入盐,来点酱油,最后来点鸡粉,喜欢吃辣椒的可以来点小米辣。
第二种:菱角
这个是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了,它素有“水中小人参”美誉。其富含淀粉、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代谢后呈碱性。中医认为菱角性凉味甘,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健脾益气。
![]()
做法:来点猪肉清洗干净切成大块,然后锅中炒点糖色,放入猪肉大火煸炒,炒至上色之后,来点酱油还有八角、桂皮、香叶,盐,大火煮沸,小火慢炖,然后放入菱角上去,炖好就可以开吃了。
第三种:慈姑
慈姑状如圆球,皮色青紫,肉质白嫩,为水生碱性蔬菜之珍品。其含丰富淀粉、蛋白质和磷元素,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能润肺止咳、通淋利尿。
![]()
做法:慈姑洗净去皮切片,入清水略泡去涩。农家腊肉100克切片,焯水减咸。锅热下腊肉煸出油,加姜蒜末爆香,倒入慈姑片翻炒。加少许糖、生抽调味,加水焖煮十分钟,待慈姑变透明即可出锅。
第四种:马齿苋
这个时候马齿苋也是非常值得去吃的,其碱性价值极高,富含去甲肾上腺素、钾盐等特殊成分。中医认为其性寒味酸,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燥止渴。
![]()
做法:鲜嫩马齿苋500克洗净焯水,挤干切碎。加面粉150克、鸡蛋2个、盐适量、蒜末少许,调成糊状。平底锅烧热刷油,舀一勺面糊摊成圆饼,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外酥里嫩,蒜香与野菜清香交融,佐粥拌饭皆宜,清火效果尤佳。
处暑过后,秋风送爽,也正是调养身体的黄金时期。这四味碱性食材,虽出身平凡却各怀绝技,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药食同源”的智慧。顺应天时,择食而养,方能在这“容平”之秋,得一身清气,养一季安康,所以大家遇见的话,一定不要错过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