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半,小慧回到出租屋才发现钥匙落在公司。她打开某生活App,挑中销量第一的“老上海开锁”,页面上醒目地写着“夜间上门25元”。急着进门,她没注意到“25元”后面还有一行蚂蚁大小的字:仅为预约费。
![]()
二十分钟后,两名师傅提着工具箱出现。他们拿一张塑料片在门缝里刷了几下,便摇头:“锁芯卡死,只能暴力破拆。”小慧尚未反应过来,电钻已嗡嗡作响,旧锁当场报废。随后师傅又从包里掏出两把新锁:一长一短,“便宜的用不了,你这门必须配超C级防盗芯。”小慧选了短的那把,问多少钱,对方含糊道:“装完一起算。”
![]()
十分钟后,账单来了:锁芯580、锁体500、把手480、夜间费150、强拆费300、人工200,合计2410元。小慧掏出手机一算,怎么也对不上数。师傅立刻改口:“给你的是平台优惠价,原价3000多呢。”说完掏出二维码,要求微信转账,“走平台还要再加120元服务费,你选吧。”
凌晨一点,门外只剩她和两位壮汉。为求脱身,小慧被迫转了1800元,对方这才扬长而去。
![]()
第二天她回看订单,才发现25元的“夜间开锁”下面藏着十几行小字:上门费、破拆费、最低锁具费层层叠加,且注明“最终价格与师傅面议”。所谓“面议”,就是现场看人下菜碟。
小慧投诉后,平台将涉事店铺下架,并退回800元。但搜索同类服务,仍有不少“新店”排在前列,注册时间甚至不到两周。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商家惯用“低价预约+现场加价”的套路:先用全网最低价截流,再以“门型特殊、锁具升级”等理由层层加价。一旦投诉,公司立即注销,换个名字重新上线。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首先,下单前务必点开“图文详情”里的折叠小字,看清每一项收费标准;其次,坚持通过平台支付,拒绝私下转账,以便留下维权凭证;最后,可提前在警方或物业备案的正规锁匠名录中,保存一两部24小时值班电话。别让一把钥匙,变成半夜的惊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