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学习经营管理」可快速关注
为什么说“开会见人品,决策见水平”?
做了十几年管理,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领导力不是体现在口号里,而是藏在每一次会议中。 那些让人如沐春风的领导,和那些让人如坐针毡的领导,往往一场会就能高下立判。
![]()
1. 不会开会的领导,团队就像无头苍蝇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会?
- 领导开场说“大家畅所欲言”,结果自己滔滔不绝一小时;
- 讨论时热火朝天,散会时一脸懵:“所以到底要干啥?”;
- 明明10分钟能敲定的事,硬是拖成“马拉松会议”。
这种会开多了,团队就会陷入“虚假忙碌”——看似很努力,实际在空转。而优秀的领导者,会像交通警察一样,明确方向、控制节奏、确保通行。比如:
- 开场10秒定调子:“今天1小时内,我们要解决A方案的预算和B项目的排期”;
- 有人跑题时,一句“这个问题我们单独拉会聊”拉回主线;
- 结束前3分钟,必须总结出“谁、做什么、何时交付”。
2. 倾听不是装样子,而是“挖金子”
有些领导把开会当“个人演讲”,下属发言时要么低头回消息,要么直接打断:“我觉得不行”。时间久了,团队只会变成“应声虫”——领导说啥就是啥,反正说了真话也没用。
真正的高手,反而会主动制造“沉默时刻”。比如:
- 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时,追问:“你的顾虑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法?”;
- 新手不敢说话时,点名:“小李,你在一线执行,怎么看?”;
- 哪怕想法不成熟,也会说:“这个角度我没想过,值得试试。”
员工要的不是“被听到”,而是“被听懂”。当大家觉得自己的意见真能影响决策时,会议才会从“折磨”变成“共创”。
3. 决策拖泥带水,比不做决策更可怕
最让团队崩溃的,不是领导拍板,而是领导“反复横跳”——今天说按A方案,明天又改B方案,最后甩锅:“你们怎么不提醒我?”
![]()
决策力=领导力的生死线。好的决策未必100%正确,但一定符合三个标准:
- 敢拍板:哪怕信息不全,也能在80分时果断行动(剩下20分边做边调);
- 讲清楚:为什么选A不选B?资源怎么分?风险怎么控?;
- 能扛事:如果结果不好,先反思决策过程,而不是骂执行人。
如果你现在是员工,不妨观察领导的会议风格——是激发团队,还是消耗团队?
如果你已经是领导,下次开会前自问三个问题:
1. 这场会到底要不要开?(能微信解决的别开会)
2. 大家离开时会更清晰,还是更迷茫?
3. 我的角色是“裁判”还是“教练”?
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让团队忘记你在领导。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学习经营管理(微信号:MBA160)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