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由阿根廷女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担任。当广大“影迷”已经习惯了由好莱坞大导演或者明星演员执掌评委会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马特尔?她是谁?只拍过四部长片?那怎么够格呢?
是的,马特尔只拍过四部电影。处女作《沼泽》入围过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圣女》和《无头的女人》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2017年的《扎马》在当年的影评人圈大获好评,出现在各大年度最佳榜单中。
马特尔虽然可能不像众多好莱坞大导演一样被普通观众熟知,但她鲜明独特对电影视觉和听觉探索,早已在资深影迷那里被捧上了二十一世纪新电影大师神坛。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部《沼泽》是她的处女作,这部电影在短短20余年的时间里,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中不折不扣的经典。
PART
01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萨尔塔省,一个潮湿、腐朽的乡村度假屋,那里的空气仿佛永远带着霉味和酒精的余香。
故事从一个看似平凡的夏天开始。女主人梅恰是一个五十岁的女人,她整天躺在泳池边,手里拿着酒杯,懒洋洋地指挥着仆人。她的丈夫格雷戈里奥是个无精打采的男人,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他们的孩子们——包括叛逆的女儿米奇和调皮的儿子何塞——在屋子里乱窜,玩着危险的游戏,拿着猎枪在林子里闲逛。
梅恰的表妹塔莉带着自己的家人前来避暑,她们两家挤在同一个破败的庄园里,本该是亲戚团聚的温馨时光,却渐渐暴露出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
PART
02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电影没有明确的线性情节,它更像是一系列生活片段的拼贴:孩子们在泥泞的沼泽边探险,大人们在客厅里闲聊八卦,偶尔爆发的小冲突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影片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转折,但这些琐碎的瞬间堆积起来,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的张力,仿佛整个家庭都在慢慢沉入沼泽。
电影里的声音设计超级出色,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配乐,而是真实的生活噪音:雨水敲打屋顶的滴答声、孩子们尖叫的回音、酒杯碰撞的叮当。这些声音不是背景,它们就是故事的一部分,让你觉得仿佛置身其中,闻得到潮湿的泥土味和汗水的咸涩。
说到人物,这部电影的角色都特别真实,没有谁是完美的英雄或反派。梅恰是最抢眼的,她是个典型的“问题妈妈”,酗酒成性,对孩子们又爱又恨。她摔倒在泳池边,玻璃碎片划伤了身体,那场面血淋淋的,却没人真正关心她,大家只是草草处理了事。
她的女儿米奇正值青春期,对性事好奇,却又带着一丝恐惧,她和表弟的互动暧昧得让人不安。塔莉则代表了另一个极端,她更勤快、更“正常”,但她的家庭也藏着秘密,丈夫拉斐尔对印第安仆人的种族歧视。
PART
03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电影里微妙地触及了阿根廷的社会问题,阶级分层和种族偏见。那些印第安仆人总是默默在背景中劳作,大人们随意使唤他们,甚至带着轻蔑的口吻议论“那些人”。马特尔用日常生活来展现,让观众自己去体会那种隐形的压迫感。
导演的灵感据说来自自己的童年经历,她在阿根廷北部成长,那里的气候和文化都渗透进电影里。相比其他拉美电影,比如《摩托日记》那样的冒险故事,《沼泽》更内向、更私人,它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钻进家庭的缝隙里挖出那些隐藏的污垢。
总的来说,如果你喜欢慢节奏的文艺片,《沼泽》绝对值得一看。它不是娱乐消遣,而是像一杯苦酒,喝下去后回味无穷。马特尔后来拍了《无头的女人》和《扎马》,都延续了这种风格,但《沼泽》作为她的起点,已经奠定了大师地位。
在如今快节奏的流媒体时代,重温这部2001年的老片,能提醒我们,电影不只是故事,还可以是感觉和氛围的载体。如果你正找一部能让你思考家庭和生活的电影,千万别错过它!
《沼泽》2001
导演: 卢奎西亚·马特尔
编剧: 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 梅赛黛斯·莫朗
豆瓣8.0IMDb7.0
1947年左右,阿根廷文学巨匠科塔萨尔创作了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由博尔赫斯推荐刊登在杂志《布宜诺斯艾利斯编年史》上。1951年,该小说与其他几篇作品结集出版,标题为《动物寓言集》。这是科塔萨尔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中已体现出科塔萨尔成熟的写作风格、丰富的表达方式、细腻的描绘和惊人的想象力,以及科塔萨尔天才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