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席 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党可以依靠的群众基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更加广泛应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及时将活跃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就业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和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已成为基层党建中的新命题。
创新党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覆盖面广、人员结构复杂,具有灵活性强、流动性大的特征,传统党建模式难以有效覆盖,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创新党组织管理模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合力构建信息化党组织平台。根据新业态行业平台运营、用工灵活、分布广泛的特性,利用行业总部平台枢纽优势,构建信息化党组织平台,将新就业群体党建纳入平台经济企业管理体系,将党建内容融入新就业群体业务平台,实现党建工作的有效拓展。例如,在平台企业注册界面嵌入党员信息采集功能,可以精准掌握新就业群体政治身份信息汇总党员数量,动态追踪新职业群体党员流动情况,实现党员信息动态管理。
积极开发数智化党建“微平台”。“微平台”上畅通的党务信息收发,有助于减少传统党组织管理中的层级束缚,使党组织趋于扁平化,为新就业群体接收信息和参与党建活动提供便利。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石,将海量的党员信息进行深度整合与精准分析,能够帮助党组织迅速掌握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的整体状况,提升党员管理效率。党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业分布、线上学习状况和活动情况等多维度信息在“微平台”清晰呈现,利用算法分析能够为新就业群体党员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精准化的教育培训方案,提升党员管理效果。
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保持党员原有组织关系不变,跳出原先组织框架,以行业、属地或企业为单位实名建立新就业群体“云上党支部”,沿着能触及新就业群体的工作链条和线上线下节点,将分散的新就业群体党员组织起来。
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
新就业群体对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工作方式、工作场景与数字化、智能化密切相关,要以数字技术为基石寻求开展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活动新的路径与方法。
拓宽党建教育空间。运用微信、短视频平台、移动端党建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工具构建云上学习交流平台,使流动党员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接收党的先进思想理念,及时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根据行业特色自主设计、搭建集教育宣传、业务培训、职业考评、道德宣教等功能于一体,囊括互动问答、在线交流模块的综合性党建学习平台,激发参与组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丰富党员学习交流内容。以数字化形式链接学习资源,针对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需求,为党员提供线上职业规划指导,建立包括政策解读、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职业支持体系。开设常态化学习课程,满足新就业群体在政治理论、安全从业、权益保障、价值实现等维度的发展需求。开展行业发展主题研讨、技能竞赛、互动辩论等线上组织活动,激发新就业群体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优化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方式。新就业群体凭借其高频次流动、广域覆盖的职业特性,能够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延伸力量。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利用新就业群体灵活调度能力和地理数据优势,推行“兼职网格员”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问题,有效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率和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提升党群服务效能
做好新就业群体的凝聚服务工作,旨在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暖心关怀”服务,解决他们的烦心事、揪心事和操心事。要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推动党群服务智能化和精准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数字化党建平台的构建能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有效的服务渠道。
其一,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党组织可以精准掌握新就业群体的行为模式、思想动态和需求痛点,及时了解新就业群体的具体诉求,从而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二,通过数字大屏展示党组织活动和业务成效,运用可视化工具,实时呈现支部建设数据,能够增强党建透明度和决策科学性。数据驱动能够有效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有助于基层党组织突破时空限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劳动权益保护、职业发展支持和心理支持等线上咨询服务。
其三,通过数字化手段畅通新就业群体的表达渠道,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民意调查和意见征集,全面了解新就业群体集体诉求,避免出现诉求与服务供给不对称、不及时的情况,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质量。
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系统建立需求导向的精准服务机制,为新就业群体构建包含基础保障层、能力提升层、发展支持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矩阵,让党组织的关怀精准触达。采用多平台集成的方式,搭建涵盖权益保障、生活支持、职业发展、社群互动等功能模块的微服务架构,智能化响应需求。例如,以整合党群服务站点、换电柜等资源,嵌入地图应用、提供线上技能培训等方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工作支持;开设线上劳动法律咨询、社保办理指南、健康医疗咨询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支持。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