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这位在外人眼里掌管着千年古刹的“CEO”,每天到底吃些啥?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还是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天天啃馒头配青菜?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位备受争议的大和尚,吃饭简单得能让你吃惊。
不少人心里嘀咕,少林寺名气这么大,游客那么多,释永信又是方丈,那还不得吃香喝辣?可事实恰恰相反。有一回,寺里一位居士跟我说起方丈的饮食习惯,听得我直摇头。他说,方丈吃饭从不挑拣,寺里食堂做啥他吃啥,通常就是一盘青菜、一碗米饭,再加一碗稀粥,偶尔有点豆腐,就算改善伙食了。别说肉了,连鸡蛋都少见。你可能会说,这不就跟普通老百姓家里吃的一样吗?没错,还真是。
![]()
其实啊,佛教里头有个规矩,叫“过午不食”。意思就是出了家的和尚,中午之后就不兴再吃东西了。现在能做到这一条的僧人不太多了,但释永信至今还坚持着。他一天就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而且午饭必须在中午前吃完。下午和晚上,最多喝点水,别的都不碰。你试试看,晚上肚子咕咕叫的时候,能不能扛得住?这种自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再说说吃的内容。少林寺是禅宗祖庭,讲究的是“禅茶一味”,饮食以清淡为主。寺里吃的蔬菜,很多都是自己种的,没有农药,纯天然。用释永信自己的话说:“吃得太复杂,心思就杂了。”这话听起来简单,细一想真有道理。咱们普通人整天琢磨着晚上吃火锅还是烧烤,睡前还得来顿夜宵,脑子哪能静得下来?人家修行人,吃的简单,心里清净,才能专心悟道。
![]()
有一次,我看到媒体报道说,释永信在外面参加活动,主办方准备了丰盛的素斋,摆了一大桌。他却只夹了几根青菜,吃了小半碗饭就停筷子了。旁边的人劝他再吃点,他笑着说:“够了够了,吃多了犯困,没法念经。”你看,连吃饭都想着不能耽误修行。
有人可能不信,觉得这可能是装样子。但你要是了解少林寺的历史就知道,僧人吃饭简单是传统。古代少林武僧练功强度大,但吃的也就是粗粮杂蔬,顶多加点豆制品补充蛋白质。释永信作为方丈,在这方面更是格外注意。他说过:“肚子饱了,心就懒了;嘴里没味,脑子才清醒。”这话听起来像绕口令,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修行心得。
![]()
现代社会,咱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可很多人反而不知道怎么吃饭了。今天减肥餐,明天大鱼大肉,吃来吃去,不仅身体吃出一堆毛病,心里也越发浮躁。看看释永信的饮食习惯,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吃饭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为了养身养心。
少林寺的素食文化如今也影响了很多人。不少游客去少林寺,都会特意尝尝寺里的斋饭。简单的几样蔬菜、一碗粥、一个馒头,吃起来却别有滋味。没有鸡精味精,没有复杂的调味,就是食物本身的味道。吃着这样的饭菜,人的心好像也慢慢静下来了。
释永信在这方面可谓以身作则。他不追求吃什么,而讲究怎么吃。吃饭时不说话,细嚼慢咽,心中感恩。这种吃饭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修行。咱们普通人虽然不必像僧人那样严格,但也可以学习这种专注和感恩的态度。吃饭时就好好吃饭,不想工作不想烦恼,就品味食物的滋味,感谢自然的馈赠。这样吃一顿饭,比心不在焉地吃大餐更有滋味。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问:释永信作为少林寺方丈,经常外出交流,难道在外面也吃得这么简单?确实,他在外用餐也是秉持一样的原则。不论场合多正式,菜肴多精美,他都是浅尝辄止,从不放纵口腹之欲。这种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整天纠结吃什么、怎么吃,其实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释永信的饮食习惯给我们提了个醒:吃饭的本意是为了维持生命、保持健康,而不是无止境地追求享受。吃得简单一点,身体轻松,心里也清净。
下次吃饭时,不妨也试试看:少点几个菜,细细品味,感受食物本身的味道。也许你会发现,最简单的食物里,藏着最真实的滋味。这不只是吃饭的道理,也是生活的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