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靶向IGF-1R,替妥尤单抗照亮甲状腺眼病治疗之路。
2025年8月21-2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 2025)于重庆盛大召开。作为内分泌领域极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年度盛会,本次会议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以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前沿热点碰撞,搭建起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桥梁,为守护内分泌健康事业注入澎湃动能。
8月22日,在“免疫内分泌专题1”版块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石勇铨教授围绕“甲状腺眼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展开专题发言,不仅深度剖析了甲状腺眼病(TED)发生发展的复杂机制,更结合临床实践与科研突破,提出基于机制的治疗方案,为破解TED诊疗难题提供全新视角。
图1 石勇铨教授进行汇报
位居成人眼眶疾病发病率首位
TED症状体征复杂,亟需重视
TED是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一种器官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位居成人眼眶疾病发病率首位,也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其发生率占GD的25%~40%,亦可见于2%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少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和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图2)[1]。
TE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主要包括:眼干、畏光、流泪、复视、疼痛或眼后压迫感,患者可存在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眶周软组织和球结膜充血、水肿等体征,更严重者会引起视神经病变和角膜溃疡,进而致盲(图2)[2-4]。同时,患者可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生活质量显著降低[2-4]。
图2 TED的流行特征与临床表现
寻根溯源
胰岛素样因子1受体(IGF-1R)成关键致病靶点
石勇铨教授表示,TE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免疫因素: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在TED状态下,细胞免疫反应可产生不同细胞因子,并辅助体液免疫反应活化,体液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攻击眼眶成纤维细胞(OF),从而增强OF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和透明质酸等[1]。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近年发现的参与TED进程的重要细胞亚群,其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A),促进OF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介导OF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造成组织纤维化(图3)[1]。另外,IGF-1R的激活贯穿于TED的整个疾病进程。目前已明确,IGF-1R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OF上过表达,IGF-1R/自身抗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通路的激活是TED发病的关键(图4)[5]。
图3 Th17是参与TED进程的重要细胞亚群
图4 IGF-1R的激活贯穿于TED的整个疾病进程
遗传因素:TED属于与多基因疾病[6],具有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非受体22、分化群(CD)25、CD40、TSHR等易感基因位点的人群更易罹患TED[1]。同时,白细胞介素(IL)2受体α(IL2RA)基因变体也可导致GD和TED的易感性[7]。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增强细胞免疫效应或激活OF[1]。目前已认识到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尤其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微量元素(尤其硒元素)缺乏、放射性碘治疗、生活应激和压力、肠道菌群等[1,8]。
靶向IGF-1R
替妥尤单抗N01循证证据充足,获指南共识力荐
在治疗方面,TED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眼眶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需要全程控制危险因素,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并进行眼部对症支持治疗[1]。其中,TED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手段,然而,这些常规治疗方法虽可缓解炎症及相关症状,但无法阻断疾病进展[9]。因此,眼球突出以及斜视、复视改善作用有限,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9]。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步和对TE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替妥尤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为TED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手段[9]。
从作用机制上看,替妥尤单抗是IGF-1R的拮抗剂,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其与细胞外富含半胱氨酸的α亚基结合,能够阻断TSHR/IGF-1R复合体的激活和信息传递[10]。据现有研究报道,替妥尤单抗的作用机制包括[10]:
(1)阻断TSHR与IGF-1R复合体信号通路,抑制OFs产生透明质酸,从而减少眼外肌、眼眶脂肪体积;
(2)抑制免疫反应:抑制CD34 + T细胞表达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Ⅱ(MHC Ⅱ)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等共刺激分子,阻止T淋巴细胞的激活;
(3)抗炎作用:降低IGF-1R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依赖的磷酸化AKT水平,抑制TSH诱导OFs表达IL-6和IL-8。此外,该药物还能间接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释放干扰素(IFN)-γ、TNF-α等促炎因子。
在循证医学证据方面,两款替妥尤单抗(海外版替妥尤单抗、国内研发的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在TED领域的疗效与安全性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举例来说,替妥尤单抗N01的III期研究[11]共纳入82例患者,按照2:1随机分配到替妥尤单抗N01组和安慰剂组,治疗时间为24周。主要研究终点为第24周时研究眼的眼球突出应答率(即研究眼的眼球突出较基线减少≥2mm,且不伴有对侧眼眼球突出增加≥2mm的受试者百分比)。受试者主要基线特征接近真实世界患者人群特征,且替妥尤N01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大致均衡。
结果显示,在研究主要终点方面,替妥尤单抗N01组眼球突出应答率高达85.8%,而安慰剂组仅为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图5)[11]。
图5 第24周时,替妥尤单抗N01组的研究眼突眼应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关键次要终点:第24周时,替妥尤单抗N01组的总体应答率、CAS 0/1分比例和突眼降幅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均<0.0001)(图6);复视应答率虽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数值上高于安慰剂组[11]。
图6 第24周时,替妥尤单抗N01组的总体应答率、CAS 0/1分比例和突眼降幅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在安全性方面:替妥尤单抗N01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多为轻度或中度,转归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11]。
此外,针对TSHR、新生儿Fc受体(FcRn)等靶点,还有诸多生物制剂处于研发阶段[9],有望为TED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结语
在本次会议上,石勇铨教授对TED的系统解析,不仅为参会者呈现了TED从基础机制到临床实践的完整图景,更凸显了学科前沿进展对诊疗优化的推动作用。
随着替妥尤单抗循证证据的持续积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推进,TED的诊疗正从“对症缓解”向“靶向阻断”跨越,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盲风险提供了坚实保障。相信在全球内分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TED的防治事业将迈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新征程,为守护患者光明与健康持续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石勇铨 教授
医学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名誉主任 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副会长
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
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专业青年委员会主委
中初保内分泌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内科年鉴》副主编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中华眼科杂志,2022,58(9):646-668.
[2]Bartalena L.J Endocrinol Invest.2014 Aug;37(8):691-700.
[3]N Engl J Med 2010; Nat Rev Dis Primers 2Q.
[4]Bartley G. Trans Am Ophthalmol Soc 1994;92:477-588.
[5]Ugradar S, et al. Eye, 2022, 36(8): 1553-1559.
[6]Shu X,et al. Front. Immunol. 15:1392956.
[7]Juan D,et al. J Mol Med (Berl).2021 Oct;99(10):1487-1495.
[8]Marian E. Ludgate,et al. Nat Rev Endocrinol.2024 Sep;20(9):511-525.
[9]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金鹏飞.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5,23(3):1-10.
[10]王渭鉴,陈慧,王妙. 现代医学,2024,52(2):281-285.
[11]Zhang H, et al.. World Ophthalmology Congress. 2024.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