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朴茨茅斯军港,服役32年的“卓越号”航母被以21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公司,这个价格甚至低于一些豪华游艇。
这家公司收购了该航母后拆解花了不到900万人民币却获利将近一亿,这种犹如“挖金矿”的行为惹得旁人羡慕不已。
那么这个曾航行90万公里、参与多场国际行动的“海上堡垒”,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低价收购的那家公司又隶属于哪个国家,有着怎么样的实力可以通过拆解军舰获利将近一亿人民币?
卓越号的兴衰
1978年,“卓越号”在英国造船厂下水,作为无敌级航母的二号舰,它标准排水量1.6万吨,长210米,设计初衷是反潜和制海,宽大飞行甲板和机库让它具备强通用性,可搭载装甲车辆、执行撤侨任务。
1982年马岛战争,尚未正式服役的“卓越号”紧急奔赴战场,缓解英军兵力压力,虽战争结束后才到,但展现了英国海军远洋投送能力。
在32年服役期里,“卓越号”足迹遍布全球,参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稳定行动,2013年菲律宾遭遇台风时,它承担人道主义救援,运送物资、撤离难民,截至退役,它累计航行90多万海里。
2010年后,英国海军经费缩减,国防预算占GDP比例下降,海军预算占整体军费比例从25%降至不足20%。
2013年,“卓越号”在索马里反海盗任务中突发火灾,维修时发现大量备件停产,只能从已退役姊妹舰“皇家方舟号”残骸中寻找零件。
随着“鹞”式垂直起降战机退役,它失去固定翼作战能力,经济性不如民用标准的“海洋号”直升机母舰,2014年8月,“卓越号”在朴茨茅斯军港降下白帆,正式退役。
退役后,英国国防部尝试在本土为其找归宿,计划将其改造成博物馆或遗产景点,但因维护成本高,两年间无可行方案,2016年不得不公开招标拆解,最终土耳其莱亚尔船舶回收集团以210万英镑中标。
拆解出的巨大财富
2016年12月,“卓越号”被拖离朴茨茅斯,穿越地中海抵达土耳其阿里亚加的莱亚尔拆船厂,6个月后拆解工作启动,很多人觉得这是“收破烂”,但拆解结果却令人惊掉下巴。
“卓越号”的电缆成首个“惊喜”,112吨电缆中,铜纯度达99.99%,绝缘层是耐200℃高温的特种氟橡胶,部分含光纤复合结构,抗电磁干扰、防水密封性能强,这批电缆卖出3500万元,远超同重量民船电缆800万元的价值。
船体金属是更大宝藏,1.18万吨高强度特种钢含镍、铬等贵金属,耐腐蚀性强,市价是普通船钢3倍。
甲板钢经加工成工业模具,额外获利1500万元,600多吨铝合金和黄铜也卖出好价钱,金属类总收入超4200万元。
拆解中还有意外收获,机库角落30多吨铅屏蔽层是防核辐射材料,成医疗设备厂抢手货,液压系统用航天级聚四氟乙烯密封件、轮机舱能承受2000℃高温的隔热材料,都被专业厂商收购。
燃气轮机核心部件卖给东南亚船厂,导航雷达电子元件改造成工业自动化设备,连上千吨塑料和橡胶废料都收入300万元。
算下来,莱亚尔集团为收购和拆解花了约1870万+900万=2770万元人民币,最终总收入超1.1亿元,净利润达9000多万元,投资回报率惊人。
英国《泰晤士报》后来算账,仅电缆实际价值就够买两艘同款退役航母,可英国当时每年要为闲置的“卓越号”花600万英镑维护费,议会巴不得赶紧处理。
而莱亚尔集团能从“卓越号”获利,靠的是专业实力。
莱亚尔集团的硬实力
莱亚尔集团是1981年成立于土耳其阿里亚加的企业,核心业务是船舶拆解和金属回收,年处理能力超20万吨,金属回收率达94%。
在“卓越号”之前,它已拆解21艘英国退役军舰,包括“无敌号”“皇家方舟号”航母,熟悉英军装备构造。
拆航母要应对复杂结构和特殊材料,莱亚尔有定制装备,专用等离子切割刀处理复合装甲,全封闭式负压车间处理石棉,防爆抽吸系统清除燃油残留,避免安全事故和污染。
这些设备投入虽增加成本,但能高效回收高价值材料,降低环保风险。
并且莱亚尔是首家获欧盟《船舶回收法规》认证的非欧洲企业,遵守《香港公约》等国际环保标准。
拆解德国“罗梅尔号”驱逐舰时,它严格符合欧洲废物法规,积累了处理西方军舰的经验和信任度,这让它在英国招标中,比环保合规成本高的英国本土企业更有价格优势。
除此之外莱亚尔的管理团队也很关键,业务负责人是机械工程出身,熟悉船舶结构和材料特性,数百名员工分工明确,从清理设备、切割船体到分类回收,形成高效流水线。
拆解“卓越号”时,他们精准记录每种材料重量和价值,最大化资源利用率。
相比之下,印度拆船业教训深刻,2004年,印度以1亿美元买下俄罗斯“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因缺乏技术和经验,改装费从最初8亿美元飙升至22亿美元,交付时间推迟4年,还因锅炉故障多次返工。
“卓越号”32年服役史见证英国海军兴衰,拆解成“摇钱树”,体现了军用装备高标准的剩余价值。
但莱亚尔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
2025年7月,土耳其某拆船厂就想这么做,但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违规倾倒废料污染海域,欧盟加强监管,要求拆船厂每季度提交报告、接受突击检查,违规者禁业3年。
结语
退役军舰可能是“金矿”,但不是谁都能挖,拆解有风险,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捡到便宜。
企业拆解靠的是专业能力而非运气,环保和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只有这样,退役装备才能真正实现“二次价值”,在循环利用中延续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