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不少社区、农村,甚至城市里的老旧小区,一些老人家中突然多了不少“稀奇物件”。
有人买了号称能改善体质的磁疗枕头,有人花了大价钱囤积灵芝孢子粉,还有人听信推销员的话,花费数万元买下所谓能“抗癌”的牛初乳。
这些产品的包装大多高档,宣传册色彩鲜明,上面印着“国家认证”“权威推荐”等字眼,推销人员口若悬河,声称某某院士研发、某某国家专利支持,甚至能“激活免疫系统”“清除体内毒素”,听起来高深莫测,但背后却是虚假的宣传。
近日,权威平台AQ公布了最新的虚假医疗广告“黑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十类常见的虚假宣传赫然在列:从磁疗床垫、灵芝孢子粉,到松花粉、牛初乳,几乎覆盖了中老年群体常见的“健康消费品”。
其中不少产品早已被央视、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曝光,但在广告和线下推销中依旧屡禁不止。
河南的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母亲的经历。
“去年,社区里有人推销牛初乳,说是能提高免疫力、防癌,我妈就信了,陆陆续续买了快十万块钱的产品。其实就是包装精美的奶粉,普通牛奶也能买到。”
他母亲并不是个轻信的人,但在面对“防癌”的宣传时,却很快动摇。“她说身边几个朋友都买了,不想落后,推销员天天来家里坐,跟她聊天,套近乎,最后就买了。”
钱花了不说,老人喝了几个月,身体并没有什么改善,张先生劝过很多次,但母亲总觉得“宁可信其有”,直到媒体曝光牛初乳只是普通乳制品,她才渐渐放下。
这样的案例并不孤例,某三线城市,一位老人被广告说服买下数万元的磁疗床垫,每天坚持“治疗”,以为能缓解心脏问题,结果不仅病情未见好转,反而耽误了正规治疗时机,最终,这位老人因病情恶化离世,家人至今难以释怀。
一位子女在接受采访时愤怒地说:“电信诈骗至少只是骗钱,这些所谓的健康产品,既骗钱还害命。”
虚假医疗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调查发现,它们往往有一整套成熟的运作模式:在电视、地方报纸、养生节目里反复播放广告,常用“专家推荐”“权威实验数据”来提高可信度,推销员则是深入社区,以讲座、赠送小礼品为诱饵,拉近与老年人的关系。
他们会花大量时间陪伴老人聊天,取得信任,再“循序渐进”推荐产品,在整个过程中,老人几乎没有核实真伪的能力。再加上部分老人信息来源有限,极易陷入骗局。
事实上,国家对虚假医疗广告的打击从未停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信部门、卫健委等多次联合行动,封停了大量违规广告。但为何屡打不绝?
业内人士分析,电视、网络、短、自媒体多个平台推销,监管部门难以全面覆盖,而且这些人在社区推销往往以“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形式出现,取证困难,除此之外,对他们的处罚成本也很低,即使被查处,涉事公司更换马甲继续经营,几乎不受实质性打击。
“这是典型的‘割韭菜’模式,打一波换一个名字,再打一波。”一位长期关注虚假广告的学者直言。
其实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耽误正规治疗。
在医院肿瘤科,医生时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已经被广告宣称的“神药”拖了半年、一年,等到真正就诊时,病情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有的患者家属追悔莫及,说当时觉得化疗副作用大,就想先吃点所谓的‘抗癌灵芝粉’,结果病情拖到不可逆。”一位医生无奈地说。
此外,这些骗局还严重破坏了家庭关系,子女辛苦挣钱,父母却被骗走养老钱,劝也劝不动,家庭矛盾随之而来,一些老人因此陷入自责和抑郁,心理创伤难以弥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