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刘向东
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地处潍坊市郊区——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2011年由党支部书记刘向东、妻子赵霞牵头成立。联合社由七个合作社组成,主要经营有机农产品培育、种植、加工,生态循环养殖,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采摘等四大主体产业。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潍坊农品授权使用单位”等,并获得“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级菜果茶标准化示范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80余项荣誉称号。
硕果累累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升级打造标杆
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振兴乡村,以当地政府为中心,沿潍安路设立了方圆4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针对玉泉洼乡村振兴服务基地,专门制定协调机制,支持帮助玉泉洼对接、开展合作,配套完善硬件设施,牵头合作建设了“青岛农业大学坊子区产学研综合示范服务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工作站”;创建了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省级农科驿站等平台,为基地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和服务市场。合作社拥有专业技术近100项,实验设备配套齐全满足科研需要,为科研提供了广阔平台。
玉泉洼专家团队不断创新,研发低温发酵养殖、酵素及菌肥等核心技术。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合作,在土壤治理、有机种植等领域取得突破。2018年与台湾廖渊崇博士团队合作开发“智能种植床”技术获国家专利;2020年引进孙玉贤博士团队,研发“十层立体栽培”和富氢水技术,大幅提升有机农业产量。此外,联合南通振康等5家企业投资1.5亿元成立智能装备公司,生产农业机器人,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助力洼里村向高效、智慧、数字农业升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
三产融合助力发展
品牌“模式”推广实践
发展绿色健康有机农业,实现产业兴旺,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玉泉洼联合社筹建以来,发现仅靠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很难支持园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发展高质量生态有机农业的路子,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一产发展有机循环农业,通过土地改良,将生态农业的种植面积扩展到3120亩;建设5000方的大型沼气工程,引进200余头娟姗奶牛、36000只生态蛋鸡。利用动物粪便和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形成“种植+养殖+沼气”的生态循环模式;47种果蔬通过五岳华夏的有机认证,欧盟标准469项检测全部达标,产品销往京、津、沪、渝等一线城市商超及高端会员客户。二产发展特色加工、酵素生产、有机菌肥生产等业态,3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三产发展休闲采摘、教学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业态,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举办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5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6000余人次,有机文化品牌初步形成。
合作社将品牌建设贯穿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四不一绝”的有机种植标准和“五统一”的种植管理模式,注册“玉泉洼”商标,深耕有机领域,将“玉泉洼”做成区域知名、品质过硬、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名牌产品。在此基础上,玉泉洼合作社着力通过高科技农业技术,逐步提高有机蔬菜产量,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的有机农产品,实现“中国玉泉洼、有机惠万家”。
“潍坊玉泉洼模式”从创建到成型,步步艰辛,日臻完善。玉泉洼分享十数年来的农业科技发展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积极复制推广“潍坊玉泉洼模式”,在全国多地开花结果。合作社与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国有公司合作,规划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东昌区金厂镇玻璃温室项目,主要建设40个玻璃温室智能温室大棚、包装车间、生物菌肥制造等内容,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玉泉洼实践。
洼里村被央视“乡村中国行”栏目报道
“乐在田园 畅游坊子”第三届乡村旅游节
民生改善惠及百姓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
2011年前,洼里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基础设施落后(无水、无电、无路),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1年初,坊安街道党工委响应“能人返乡”政策,动员在外发展的刘向东赵霞夫妇回乡。夫妇二人最终决定返乡发展。
2011年,刘向东高票当选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并与妻子赵霞牵头成立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头投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通水、改电、建新村委,为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后续,洼里村继续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改造污水管道、弱电管道及村容村貌,新建乡村大舞台、百菜广场、健身广场各1处,建成3栋6层电梯洋房,76户村民自愿置换上楼。村内设立养老中心,为老人提供免费餐饮、康养服务,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生活,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为12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向70岁以上老人赠送生日蛋糕,节日期间为困难户发放生活物资,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
刘向东当选党支部书记后通过外出学习、入户调研、集体研讨等方式,决定利用洼里村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合作社为媒介,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合作社以每年每亩地10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村民的土地,本村及周边村村民纷纷加入了合作社,原先的大田分散种植变为了规模化集约种养,农户单打独斗变为了合作社抱团发展,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洼里村先后经历了发展大棚种植、转型有机种植、探索种养循环、创新智慧农业等发展阶段,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洼里村一角
星创天地
生态循环种养园区
洼里村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三重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流转土地增收。流转8个村的土地1800多亩用于片区整体开发,年支付土地流转费216万元,村民增收3000余元。二是打工工资增收。立足玉泉洼周边11个村的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在片区开发中以有机种养植、循环农业为切口,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一产主打有机种植,“智能种植床”技术,一年可以种植有机蔬菜16茬,亩产值达到100万元;10层立体种植模式,亩产值超过300万元。二产主打农产品加工,生产丹参茶、酵素、有机肥等40多种农副产品,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产主打教育培训、农业旅游、电商销售,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电商销售达到2000多万元。通过产业发展,农户可以入园、入社打工,以“保底+绩效”的方式保证农户收入。三是入股分红增收。农户可以用资金和土地入股,年底按股分红,2022年度部分村仅年底分红就达到35万元,人均2240元。片区开发推动了片区11个村庄发展整体提升,并且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庄一体化发展,村民增收3.7万余元。
洼里村以党支部书记刘向东为核心的村委班子,依托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发展,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业有所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打造出了以农业为支撑,融生活居住、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社区医疗、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莫沙夫”田园综合体。
洼里村全景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