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漂流】
特征描述:
总是被要求成为某种人:学生、职员、父母、伴侣、乖孩子……
习惯在标签里生活,却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局促与疲惫。
渴望被看见真实的自己,但又害怕被定义。
遗失地点:
被复制的日常节奏里;
不容拒绝的社会期待里;
那些没说出口、被压抑下去的心里角落。
如有发现,请联系——
蜂巢剧场【犀牛档案2】
The X Space|边界之外的自我疗愈体验
![]()
时间:
8月31日(周日) 19:00
地点:
北京蜂巢剧场排练场
时长:
约100min
定价:
258元(老客专享)
268元(新客)
主理人
01
![]()
李静怡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专业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青年演员
戏剧教育高级教师|苔芽疗愈发起人
![]()
庞睿(Rhea Pang)
英国利兹大学应用戏剧与干预硕士
话剧演员|戏剧教育高级教师
应用戏剧实践者|日常变奏戏剧工作室创始人
本期特邀嘉宾
02
![]()
韩叙
演员,导演。
拥有多年先锋戏剧的表演经验。代表作品:《恋爱的犀牛》、《臭虫》、《等待戈多》、《浮士德》、《爱因斯坦的梦》、《鱼没有感情》、《蝴蝶变形记》、《我爱xxx》、《宝船》等。
曾多次参加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日本静冈戏剧节、德国汉堡莱辛戏剧节等。
不被定义的“X”
《我爱XXX》不是一部“标准答案”式的戏剧。“XXX”,是空白,是悬念,是永远可以被填充、也永远可以被推翻的符号。
它可以是清晨的风,可以是未说出口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的执着与坚持;它能被赋予意义,又随时能跳出定义的框架,恰如我们每个人被生活贴上的标签,本就不该是“永恒的枷锁”。
![]()
这正是“X”成为疗愈核心的原因。生活里,我们太容易被“身份”框定。而《我爱XXX》里的“XXX”,恰是对这种定义的温柔反抗,是帮我们撕开标签、看见多元自我的钥匙。
空白不是“无”,而是“无限可能”。当我们把这种文本的开放性带进疗愈,“X”便成了每个人的自我镜像——你不必是某一种固定的人;你的情绪不必是该有的样子;你的选择不必是别人期待的结果。你可以成为未知数“X”。
![]()
与未知的自己相遇
最好的自我,从来都写在“X”的无限可能里。
《我爱XXX》的海报,由黑白红三色组成:黑色的沉静承托情绪,白色的纯粹映照本心,红色的炽热唤醒能量与勇气。而这场以“The X Space”为名的疗愈,正像极了《我爱XXX》这样没有边界的表达。100分钟,没有剧本的束缚,漫游在“自我探索”的旅程。
![]()
感知自我
让身体先于语言“说话”
借由身体动作与即兴互动,唤醒那些被“标签”压抑的感知——或许是跟着呼吸慢慢舒展的肩颈,或许是与伙伴对视时自然流露的眼神,或许是用肢体“拼贴”出的“此刻的心情”。这些身体的信号,正是“看见自我”的开始。
挑战定义
在互动里打破边界与设限
“你觉得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
“如果去掉一个标签,你想成为什么?”
我们来推翻这些问题——“不被定义”从来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对自我更多元的接纳。
疗愈释放
给情绪一个出口
生活里,太多情绪被“标签”困住:“我是大人,不能哭”“我是强者,不能怕”“我是好人,不能怒”。而在戏剧疗愈的安全氛围里,卸下标签的重量,情绪也能轻盈流动。
集体共鸣
“我”和“我们”
当大家分享各自的感受,当彼此的即兴动作在空间里呼应,我们的共通共鸣,会成为疗愈里温暖的底色,勇敢做“X”,也会遇见同频的“我们”。
![]()
不用符合期待 只需忠于自己
不用害怕不同 只需享受多元
The X Space
等你踏入这片“不被定义”的
疗愈之地
注:请大家穿着舒适、便于活动的衣装与鞋袜!
⬇️扫码对应场次报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