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清廉、谦和与悲悯
——纪念赵朴老逝世25周年
陈尧明
最近有幸得到灵山集团赠送的赵朴老《灵山集》《无尽意斋墨宝》《小灵山绝句》。欣赏之余,我把家里收藏的《赵朴初传》,以及赵朴老写的《佛教常识答问》(由江泽民推荐为“人人都能读的书”)、《赵朴初韵文集》、《赵朴初嘉言集》、《无尽意斋诗词选》、《滴水集》、《片石集》和《赵朴初纪念文集》,认认真真又阅读了一遍。还与蓓红一起专程赴灵山,拜谒了按照北京赵朴老生前住的四合院建的“无尽意斋”,使我对赵朴老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
赵朴老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但他身上清廉、谦和与悲悯的形象,以及他为人处事的道德风范,深深打动了我,使我高山仰止,十分敬佩。他在世时被称为誉满中外的“活菩萨”,日本宗教界称他为“当代鉴真和尚”。他是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与四时同运行、与世界同凉热的觉者、长者、大成就者。
2000年赵朴老逝世不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悼念赵朴老》文章中写道:“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没有名人的架子,也没有大人物的派头。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一
赵朴初于1907年11月5日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其祖上四代翰林,太高祖赵文楷曾被嘉庆帝钦点为状元,在不到百年间,赵朴初的五世祖、祖父、伯父等直系亲属连续被授予翰林,这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家有光绪皇帝御赐的“四代翰林”匾额,家族文脉底蕴深厚。
![]()
赵朴初的父亲赵恩彤担任过县吏和塾师,母亲陈慧(字仲瑄,号“拜石”)出身名门,文学素养高,是虔诚的佛教徒。赵朴老自幼受母亲熏陶,对佛教怀有亲近之感。
赵朴初早年求学经历丰富,1920年,他离开家乡前往上海,寄住在表舅关絅之家,后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第一中学预备班,并凭借优异成绩升入东吴大学附中。1922年,关絅之等人创立全国首个居士林团体——佛教居士林,同年创办净业社。1927年,净业社迁至觉园,赵朴初在此担任秘书工作。1929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关絅之当选常委,赵朴初借此机会接触到众多高僧大德,自此踏上与佛结缘、践行慈悲普度之路。在东吴大学求学期间,赵朴老的诗词才华开始崭露头角,苏州这座江南重镇在他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曾有诗作《江南好》二首:
“江南好,流水绕人家。浅盏芬甘尝芡实,曲栏清艳倚莲花,往事记些些。”
“江南好,吹梦落花风。小阁诗来人去后,高楼箫起月明中,逸兴与谁同?”
1935年秋,圆瑛法师在上海开办圆明讲堂,经他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深入研读卷帙浩繁的佛经,他将私塾及东吴大学所学知识与佛学相互融通,他的诗文造诣,也与日俱进。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大量难民陷入困境,急需安置。当时担任上海佛教界护国和平会秘书的赵朴初,与吴大琨等友人主动承担起安置难民的重任。他们带领成群的灾民脱离险境,成功说服宁波同乡会大楼、金城大剧院等场所接纳灾民,难民们深受感动,赞誉赵朴初为“菩萨再生”。
1938年初上海设立难民教育委员会,赵朴初出任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当时的上海聚集的难民有一百三十多万。在圆瑛、赵朴初的领导下,几十个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五十万难民。不仅如此,赵朴初还秘密联络地下党,为新四军护送青年难民。其中第一批七百多人,第二批有五百多人,先后共有一千二百多名青年经他帮助加入新四军,为抗战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赵朴初1938年8月16日作《黄浦江头送行》:
“挥手汽笛鸣,极目楼船远。谈笑忆群英,怡怡薪与胆。雄风舞大旗,万流归浩汗。同弯射日弓,待看乾坤转。”
二
1938年,上海创办了抗日救亡组织一一益友社,由赵朴初任理事长。该社团汇聚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贤达担任理事,其中包括关絅之、闻兰亭、袁履登等。大家常聚集在一起商议抗日救亡事宜,每当有新人加入,赵朴初都会逐一热情介绍。他尊敬年岁大的人,介绍时,会去掉姓名后面一个字,换成某某老,如关䌹老、闻兰老、袁履老……。有一次,闻兰亭听了他的介绍后就说:“这是赵朴老。”众人皆笑,因当时赵朴初年仅31岁!从此,“赵朴老”这个略带玩笑的外号便在圈内传开。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学识、胆识超群,大家都习惯尊他为“赵朴老”了。
![]()
建国后,赵朴初在中南海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时,周总理好奇地问:“你年纪不大,为何人称‘赵朴老’,这是怎么回事?”赵朴初笑着回答:“‘赵朴老’是朋友们跟我开玩笑起的外号。”随后将由来细细道来。周总理又问:“那时你多大?”赵朴初答:“刚31岁。”周总理听后抚掌大笑,此后也常以“赵朴老”相称,这个称呼更添了几分亲切与认可。
1951年,赵朴初身兼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和上海市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他深入工厂、农村等基层一线调研,为华东地区恢复生产、安置灾民做了大量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期间,他多方奔走,筹集了巨额捐款和救灾物资,有力支援了灾后重建。这年年底,“三反”运动开始,他因经手大量款项被列为重点核查对象。经过中央人民政府,华东局和上海市政府工作组的三级严格核查,最终结论明确:赵朴初所筹集的巨额捐款和物资来源清晰、账目分明,无任何贪腐问题。这份在特殊时期经受住考验的“清白账”,让许多人由衷赞叹。周总理得知后十分高兴,称赞说:“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从此“赵朴初是国宝”的说法也由此流传开来。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赵朴初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协会办公地点从上海迁至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为圆瑛法师,1953年9月圆瑛法师圆寂后,1955年喜饶嘉措接任会长,任期至1967年。1980年,赵朴初当选第三任会长,任期至1993年;第四任会长为一诚法师,2002年至2010年任职。从任职历程可见,赵朴初自1953年起便深度参与中国佛教协会领导工作,1980年担任会长后,以卓越的智慧和威望引领佛教界走过关键发展阶段。直到他2000年逝世之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无人替代,权威得到广泛认同。
作为爱国宗教界的杰出代表,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3年6月,赵朴初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按照相关规定,他的生活待遇可进一步提升,包括改善住房、更换专车等,但他始终坚守“三不换”原则:一是不换房子,一直居住在东城区一座简陋的四合院中,房屋设施简朴,有关部门多次提出改善住房,均被他婉言谢绝;二是不换警卫,他与身边警卫战士感情深厚,视为家人,坚决不同意随意更换;三是不换汽车,日常使用的专车是一辆老旧的红旗轿车,有关部门建议更换新车,他总以“还能用”为由推辞。因此,人们亲切称他为“三不换副主席”,彰显出他淡泊名利、简朴自律的高尚品格。
![]()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曾回忆,1992年9月去兰州参加学术活动时在飞机上偶遇赵朴老。朴老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与他一样坐的是普通舱,坐在他的后面,毫无大人物的架子,那份谦逊平和的态度令人由衷敬佩。
赵朴初的生活极为简朴,日常饮食不过两菜一汤,他在诗中曾写道:“不知肉味七十年,虚度自渐已九十;客来问我养生方,无他奉告唯蔬食。”他的家中没有像样的新式家具和家电,仅有五六十年代的旧桌椅。内衣常是补了又补,袜子也布满补丁。夫妇俩的床由两张高低不一的单人床拼接而成,后来助手在协助清点物品时发现,床板已磨损得十分严重。即便请工人维修,夫妇俩也坚持当场付清工费才让工人离开,坚守着不占分毫便宜的原则。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将个人生活结余、稿费连同给他的世界和平奖金共计25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社会慈善事业,用行动践行着“慈悲济世”的信念。
三
赵朴老少承家学,勤学不辍,终其一生笃志学问、精进不息。他早年即展现出诗文才华,至晚年更成为风格独树的书法大家与诗人。其书法初从碑学筑基,中年后融汇帖学精髓,形成了一种挺拔雅正、清隽含蓄的风格,笔意间常见金石气韵,楷书尤工,端庄秀润中内含刚劲,深受世人推崇。他一生创作书法数以万计,然始终坚守清节,不以鬻字为生,慷慨赠予之作流布四海。
![]()
赵朴老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据载,在一次会议间隙,与会者谈及书法艺术,席间有人问及当代书家排行,众皆谦退。后被点名的郭沫若沉吟片刻,言道:“若论第一,当推林散之,其狂草当代无匹,可称‘草圣’;第二费新我,右臂虽废,左笔犹能出入精妙,实在难得;第三则应属赵朴老,字里清秀中见气骨,极为难得。”
1982年3月18日,日本佛教净土宗创办的佛教大学授予赵朴初名誉博士学位。水谷幸正校长在典礼致辞中盛赞:先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诗人,书法大家,并被誉为书法界的“三笔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赵朴老一生创作韵文作品逾两千篇,书法更达两万余件,文化遗产丰硕。
我家有一幅赵朴老书于动乱期间写的字:“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出自《孙子兵法·地形篇》。倡导将帅应当光明磊落,不为功名所引诱,不为罪责所困扰,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人民。可见其处变不惊、守志不移的襟怀。
赵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在《无尽意斋存墨》的前言中提到,虽世人尊其为书法家,赵朴老始终谦称自己并非书家,仅以“文人字”自况。他曾借古人“匠人之字、文人之字、书家之字”之分,谦谓自家笔下,不过略具“文人之姿”而已。(“无尽意”出自《妙法莲花经》,乃菩萨之名,因其悲愿无穷、永无休止,故得此称。赵朴初以“无尽意”言其斋,正喻示他知恩报恩、回馈众生的广大愿行。)
![]()
曾任马山区委书记的萧国兴先生在筹建灵山大佛期间,屡次拜谒赵朴老,亲聆教诲。他向我述及,灵山胜境建成三年间,赵老共赋诗十六七首,曾依时序整理成《灵山集》,并受托作序,虽自觉惶恐,亦难却盛情,写了篇后记。正式印行后,朴老题赠一册,上面写道:“国兴同志为拙集作跋,奖饰过当,弥增惭感,谨以此册再求指教,并以留念。”朴老虚怀若谷的境界,让他终身难忘。
四
赵朴老对母亲的感情十分深厚。1947年土改时,赵家因为是四代翰林,在太湖县寺前镇一带有不少田地,自然成了革命对象。为防止不测,赵朴老当时写信给父母,希望他们能迅速到外地避难。父亲带人走了,但母亲不愿离开,后不幸在土改中罹难。母亲死亡的噩耗传来,赵朴老心如刀割,痛苦不已。他认识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子只能精忠报国。母亲的遭遇并没有动摇赵朴老的信仰。
当时,他以超常的毅力,强忍悲痛,将个人的牺牲化为对大众的关怀,这也是他悲悯众生的一种体现。43年后,他带着异乎寻常的慈悲之心回到了家乡。1990年9月,在家乡的欢迎会上,他说:“我是太湖的儿子,做梦都想回到家乡”。亲人在家乡承受了不公的待遇。他告诫自己,“不教往事若思量”,而想到的是“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并在故里寺前镇以母亲的别号“拜石”设立了奖学金,每年汇款2万元,用于奖励家乡的优秀学子。并作“拜石赞”的诗:“不可夺,石之坚。天能补,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叱能起,射无碍。其精神,其意态,俨若思,观自在。友乎师,石可拜。”以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缅怀。后来,经他同意,在寺前中学和太湖中学校园里分别立了一块“拜石碑”,上刻“拜石赞”,用来勉励广大学子刻苦攻读、奋发有为。
![]()
在灵山的无尽意斋中,我们看到了赵朴老1996年10月手写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写道,“遗体除眼球献给同仁医院眼库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要骨灰盒,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说:安息吧。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今何有,谁与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赵朴老在遗嘱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的悲悯思想的深刻展现,也是一种人格品德的凝练和升华。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超凡脱俗的风范,令人敬仰。
五
赵朴老是灵山大佛名符其实的奠基人和关键推动者。1994 年,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老提出 “五方五佛” 的构想。彼时,国内南有天坛大佛、西有乐山大佛,北有云冈大佛,中有龙门大佛,随着东方灵山大佛建设提议的提出,完整的 “五方五佛” 格局得以构建,这一理念赋予了灵山大佛在当代中国佛教文化体系中独特且重要的地位 。
![]()
灵山大佛的设计严格遵循佛经中佛祖三十二相的标准。在众多设计方案研讨过程中,赵朴老凭借深厚的佛教素养与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参与到最终定稿环节。他从佛教教义阐释、造像比例协调、面部神情雕琢等多方面提出专业见解,力求佛像既契合佛教经典描述,又具备强烈的艺术美感与庄严感 。
1994 年 4 月 10 日,赵朴老亲赴马山小灵山考察。了解到唐玄奘曾涉足此地的历史后,他有感而发,创作《忆江南・游小灵山》一词:“龙头渚,景色胜天堂。七十二峰争供奉,小灵山里建禅场,大佛法中王。” 此地的龙头渚,美丽的72峰太湖景观,以及小灵山在佛教传承中的特殊意义,促使赵朴初将此处建造的大佛命名为 “灵山大佛”,亦称 “东方大佛” 。
在灵山大佛项目筹备初期,赵朴初与萧国兴书记、马山领导班子,以及以吴国平为首的灵山集团深入交流,各方就建造灵山大佛达成一致。赵朴初欣然担任 “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此后为项目在选址、规划、资金筹集、工艺确定等关键环节多方奔走、悉心指导。可以说,没有赵朴老的大力支持,灵山大佛的诞生将困难重重,更不会有如今的灵山大佛景区及灵山产业的蓬勃发展。
![]()
以吴国平为首的灵山集团,没有幸负赵朴老的重托,他们奉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把灵山胜境打造的非常完美,使观光游客十分惊叹!其后陆续建成并运营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2015)、曲阜尼山圣境(2018)、汉中兴汉胜境(2019)、南京金陵小城(2021)等项目,并推进宜兴大拈花湾,鸿山吴越春秋,惠山古镇三期,烟台崆峒胜境,曲阜鲁源村,伊利哈茵赛,阿力麻里等文旅工程。目的是让成功的灵山胜境这朵经典之花普洒神州大地,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
吴国平董事长是一位懂得知恩报恩的人。在灵山景区的"无尽意斋”,他每年要去三次拜谒恩人赵朴老(清明节,出生日,忌日),赵朴老的清风明月,大道至真的道德风范,也是他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之源。在天有灵,在赵朴老的护佑下,灵山集团将砥力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
陈尧明,文化学者,无锡市江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