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傍晚,沈阳沈辽路万达广场地下通道的人流逐渐稀疏。17岁的小彤像往常一样走过,却没料到危险正悄然降临。突然,一群女生如幽灵般出现,迅速堵住她的去路。还没等小彤反应过来,一记响亮的耳光便凶狠地抽在她脸颊上,瞬间,她的脸变得通红。紧接着,拳脚如雨点般密集地砸向她的身体与头颅。有人一边疯狂地挥舞着拳头,一边大喊:“再打!再打!”还有人举着手机,高声叫嚷:“镜头要对准,拍清楚点……”在昏暗的通道里,墙壁沉闷地回响着小彤痛苦的尖叫 ,而那群女生却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恶行仍在持续 。
这是小彤父亲彭先生对女儿三个月前遭遇的惨痛复述。仅仅因为她在一个男生社交账号下的留言,小彤便被视为眼中钉,引来这残忍的围猎,施暴全程还成了别人记录暴行的战利品。
然而这场噩梦绝非结束,而是更寒心序幕的拉开——受害者方竟发现被打视频被以6.6元的价格公开叫卖,甚至短短十五分钟内竟售罄。施暴女孩们更是公然开通直播,得意洋洋地炫耀霸凌经历,镜头后有人狂言:“年龄小就是护身符,没满14岁进局子也当天放出来!法律拿我们没办法!”
这份嚣张,何其凛冽!当霸凌者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当作作恶的底气,当她们举着那张“14岁以下免予处罚”的豁免金牌自鸣得意,我们不得不叩问:法律这道防护网,究竟困住了谁,又放任了谁?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本意,是庇护成长道路上的无知与稚嫩,是给每一颗有可能走偏的少年心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可如今,当这份善良的制度设计被精心设计的恶行扭曲成为“犯罪许可证”,这份保护的光晕,竟给受害者添了层更幽深的伤痕阴影。制度善意一旦沦为暴戾无惮的武器,那何尝不是对所有良善孩子的嘲弄与侮辱?
小彤父亲悲怆之下的报案,沈阳警方的追责与处罚——虽然部分施暴者凭着年龄屏障侥幸逃脱实质性惩处——已是制度框架下能做到的最大努力。警方已表示对新的霸凌直播证据“正进一步取证”,态度明确积极,这是令人心定的一道微光。但仅依靠受害者父亲的顽强与警方的恪尽职守,远不足以填平这巨大的制度裂缝。
看着镜头里肆无忌惮的炫耀与直播间的利欲熏心——我们的保护伞下,到底还藏匿了多少这样的小恶魔?
法律之盾是为了守住所有孩子,在每一个被无辜欺凌的小孩颤抖哭喊的时刻,那份保护不应该沦为无力的叹息。严惩与管教之外,法律的标尺必须更锋利地界定保护的边界;执法者也需磨亮惩处之剑——未达年龄门槛绝不是暴力的挡箭牌。
法律本应护住弱小的羔羊,怎可变成凶兽的盔甲?当施暴者公然把庇护当作作恶的资本时,她脚下践踏的,恰是法律尊严与人伦底线。
我们呼吁,制度设计必须重新审视年龄作为唯一挡箭牌的弊端;我们也期待,法律惩教并行,在保护的同时能更敏锐刺破那种凭借年龄叫嚣罪恶的狂妄。
那些在地下通道拳脚相向的手,本该捧着课本;那些在直播间叫嚣的嘴,本该哼着歌谣——究竟是哪个环节让她们把法律盾牌翻转成了凶器?
面对血色的录像与猖狂的直播预告,我们只有坚持呐喊:所有母亲怀抱里的孩子,都值得被保护,但保护的方式绝不该保护罪恶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