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啰嗦,先说答案哈,未来五年,房产价值将经历深度分化,马光远和王健林这些大佬的观点也都是一样的,除了优质资产,大部分房子可能难逃贬值命运。
这几年,楼市的变化已经悄然发生,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出现明显调整,百城二手住宅价格连续下跌。
曾经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很多人开始关心,我现在价值150万的房子,到2030年还能值多少钱?
有意思的是,知名企业家曹德旺、经济学家马光远甚至地产大佬王健林都对未来楼市的判断出奇一致。
首先是房价只涨不跌时代已经过去
王健林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房地产能够持续繁荣超过50年。
他从历史规律分析,中国房地产从1998年房改至今,已繁荣20多年,正在接近饱和阶段。
曹德旺的观点比老王描述的更简单,他将房产直接比作水泥砖头,强调其本身价值有限,并劝说自己妹妹卖掉多余房产,否则未来可能面临既卖不掉也租不出去的困境。
马光远则从经济学角度断言,房地产作为最佳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终结,他认为未来房产将回归居住属性,价格也会变得更加合理。
再来说说150万的房产未来走势
假如你手里有一套房子,现在花150万买入,到2030年,还能值多少钱?不能一概而论,值多少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在哪座城市,又是什么地段的房子。
如果你是在三四线城市,那么情况可能不容乐观,这些地区人口流出速度快,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马光远预计,这类房产价值可能下降20%-30%,也就是现在150万的房子,可能只值105-120万。
一二线城市的郊区房产也不容乐观,由于挂牌量巨大、配套设施不足,这些地区的房产可能面临腰斩的风险,现在150万的房子到2030年可能只剩75-90万。
即便是一线核心区,也不能说能躺赚,上海内环房价从最高点的9万每平米跌到6万就是例子。
说到底,房子是给人住的,人口决定需求,需求决定房价,问题是,现在购房主力减少了6100万。
到2030年,中国20-59岁的青壮年人群占总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62%降至53%,这意味着购房主力人群将减少约6100万。
新生人口数量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09-2019年间中国新出生人口为1.64亿,而2019-2029年间,按生育率1.4预测,新出生人口仅为1.22亿,同比减少4000多万。
马光远的预测是,到2030年,房地产市场需求可能降至9亿多平方米,甚至跌破10亿平方米,人在变少,需求没了,这就是未来的基本现实。
那么在结构性分化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房子最抗跌
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房子都会大幅贬值,马光远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分化。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仍然相对坚挺,尤其是配套设施完善、品质良好的改善型住房。
而没学区的老破小、郊区地铁画饼盘、商住公寓和文旅养老盘则可能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
保障房的大量入市也将影响市场格局,未来5年内,全国将推出600万套保障房,价格远低于周边商品房,必然会分流商品房的需求。
不过追源溯本,房子回归居住本质是好事,表面上看房产贬值不是好消息,但换一个角度思考,房价回归理性对社会和年轻人来说或许是好事。
当房产剥离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时,真正需要住房的人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实现安居梦想,高房价曾经是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未来这种情况将得到缓解。
对于只有一套房的自住家庭来说,房价涨跌其实影响不大,因为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住房的居住功能都不会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