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师生、家长,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暑假,是休憩与充电的双重时刻,成都锦城学院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了锦城教育学——《邹广严论教育》专栏,刊载《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中的精华篇章,与您分享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的教育智慧。
《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集中展现了邹校长对锦城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解答了“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深刻问题;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是经过近二十年办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
我们期待,《邹广严论教育》专栏能够成为您暑假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激发您对“锦城教育学”的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愿您在暑假期间,不仅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与欢乐,更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收获满满的智慧与成长。
再次祝愿每一位师生家长、读者朋友们暑假愉快,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家庭幸福!
第二章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好风气
七、论“两种文化”理论
全面落实两个文化——“执行力文化”和“创新力文化”。我们“锦城”十年三大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各部系的同志们有很强的执行力和创新力。今天上午,杨骊老师提到了一位校外专家的疑问:“‘锦城模式’可不可以复制?”我觉得也可以复制、也不可以复制,关键看对方有没有“锦城”这样的执行力和创新力。
我首先讲执行力。没有执行力是打不了胜仗的。我举个例子,是反面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张灵甫的74师,号称是国民党的王牌之师,被华东野战军围在孟良崮,蒋介石派兵驰援解围。其中有一个83师,师长叫李天霞,他和张灵甫之前就有矛盾,所以对张灵甫见死不救,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漫不经心,派了一个装备最差的团去装装样子。试想,国民党这样的执行力,焉能不吃败仗?结果就是一个王牌师弹尽援绝,水粮俱无,大败于孟良崮,可见没有执行力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
学校也要有执行力!执行什么?执行学校集体智慧所决定的那些正确的方针政策。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年暑期都要召开中层干部的会议,集中讨论学校的发展大计,讨论完了回来大家就坚决地执行,效果比较好。芝加哥大学第六任校长金伯顿在回顾芝大传统构建时,指出芝大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成就了他的伟大。其中,“第二条是团结和统一。从管理的角度上讲,他能够促进学术繁荣。我们这里没有各自为政的情形,因为知识没有国界”。这里说的团结和统一,当然是指行政概念,而不是学术概念。我们“锦城”近年来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讲“执行力文化”。
在执行力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创新力的文化。我们讲的执行力不是机械式的执行力,而是创造性的执行力,比如说我们提倡八项设计,在执行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做了“兴趣设计”,有的老师做了“时间设计”,这些都是创造性地执行任务。执行力也不是“一二一,齐步走”,而是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各系有各系的特点。我可以这样说:“凡是没有特色的院校都是没有前途的。”同志们,在现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我们哪个学科、哪个专业、哪个学院、哪个学校,没有特色就要灭亡。以今年为例,五十几万考生选择谁?谁有名气选谁,谁有前途选谁,谁有特色选谁!美国人说“不出版就灭亡”。我把这个话借来用:“无特色就灭亡”。
强调“执行力文化”,主要是要解决办学正规化、规范化的问题。锦城学院必须是正规化办学的学校,是负责任的学校,是“不放水”的学校。强调“创新力文化”的问题,是要解决前沿性、创造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没有悠久的历史,可以没有985、211的光环,但在信息化的大潮中,不可不站在前列;在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不可不走在前面。所以,“锦城”的文化应该是“执行力文化”和“创新力文化”,两种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学院要在这个指导精神下开展工作。
——《全面落实“两课设计、一个翻转”,着力培育执行力创新力文化,努力提升“锦城”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2015 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7月21 日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来源 锦城教育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