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传播研究成果,义诊科普惠及患者——西放专家组团走进大凉山
25年8月15日我们组团在西昌市人民医院义诊讲课,林盛、王辛、蒋欧、任涛、付波、任培蓉等教授参加了这次大凉山之行。本次活动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西昌市人民医院主办;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承办;西昌市癌症防治中心、西昌市肿瘤质量控制中心、西昌市人民医院“千县工程”肿瘤防治中心协办的下基层活动,内容很丰富,有义诊查房,有学术讲座,还有圆桌派科普直播。专家们根据自己的讲课时间奔波于会场和义诊现场,两个院区要过一个天桥。
我讲第一课,邓俊第二,林盛第三个。我讲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从科教楼下来去义诊现场,林盛则是义诊之后上来,擦肩而过。“林盛,把你的“插植后装刀”讲一下,你与雨豪的骨转移放疗“反转”挺有意思的,你的导师朱波也有了类似的研究哟”,我给林盛教授建议道。
前几天看见一个新闻,林盛的博士导师朱波发表了重磅研究,骨转移的出现明显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如果一个病人有骨转移,而另一位是有全身转移但偏偏没有骨转移,那么没有骨转移的病人疗效好许多。而RANKL抑制剂使用后可以改变这现象,而林盛几年前也发现骨转移部位疗效滞后,把这些骨转移灶“定点”消除以后,疗效就好了,称为“反转”。
我讲课时给大家提了提这个进展,肯定没有林盛这个“当事人”清楚,于是我请林盛给我“补场”,到了大凉山,把自己的最新研究奉献给攀西的肿瘤同仁们,这才是真正的“同质化帮扶”。
西昌和攀枝花的专家都来了,大家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交流机会。我的讲课开篇是一张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君臣佐使”示意图。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而言,化疗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属于“君”;而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是“臣”药,明显增加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的是“佐”,就骨髓抑制的保护而言,短效的CDK4/6抑制剂和长效升白是主力军;最关键的是“使”,我把他归类于局部治疗:介入、粒子、消融都是,而最重要的是15Gy/5F的低剂量放疗。
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都敏感,无法实施根治性剂量时,15Gy的分5次也是一种选择。放疗了,局部控制率肯定提高,因为小细胞肺癌很敏感,放疗很有必要,不要在药物之间“打转转”。临床试验仅仅是单一的药物,要排除干扰因素,但是我们面临的是真实事件,要联合能够提高疗效的各种方法。
没有放疗的单位,化疗+免疫+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抗血管生成药物“四联”是最好的方案,在肿瘤得到控制,病灶缩小后进行放疗。肿瘤负荷大,体内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放疗不但减轻负荷,也释放出大量的抗原,刺激T细胞,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圆桌派直播是与市医院周欢、张瑞、米易县的姚启明和一位中医诊室的吴仲攀一起。吴医生既代表中医,也代表基层,还是病人家属,他的到来让话题更加丰满。我们讨论的是“面对癌痛,你只知道吃吗啡就OUT了,听听医生们介绍那些起死回生的案例”。是的,郎锦义教授说过,当时的癌痛病房建设就应该有放疗的介绍,不应该仅仅是吗啡。现在还有靶向免疫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再对吗啡“抱残守缺”就OUT了。
开会时问了州一医院高东医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凉山州的肿瘤诊治力量远强于阿坝和甘孜洲?”。高东想了想说:“甘孜阿坝是放牧为主,他们人口不集中;凉山是农业为主,我们的安宁河流域是很发达的,日照好,农产品比成都平原还好,但有一些县人口少,医院连吗啡都没有,发展不均衡。”
每一个区域都应得到同质化的发展,下基层是必须的,去大凉山不但传授技术,还要提升理念,做更多的科普。这不,有4位医生同台圆桌派,大家对访谈科普有了认知,不困难啊,买4个采音器用一个平台就行了,4个人同台,话题不会偏倚,话题正确,也是科普的伦理。
![]()
作者:贾钰铭、温婷、邱超(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审核:董昱 研究员(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
【点击上方图片或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科普作品征稿通知(2024年12月更新,征稿长期有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