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贼,悄无声息的过来,偷走了什么,有时候连当事人都不知道。但时间也是公平的,暑假再好也接近尾声。
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陆续开学,同学们早早的进入学校,准备军训等一系列事宜。这也是学生和学校接触的第一次。
这时候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一件充满期待的事,但最近,一些已经查到宿舍分配结果的同学却有点开心不起来——因为宿舍的“户型”和条件,实在是出乎意料。
“18厘米我可受不了!”女生面对开学新床位,把欲哭无泪演活了!
有些同学被分到的宿舍因为楼体结构或年代原因,可能在通风、采光、空间布局等方面都不太理想。跟同班其他同学一比,难免会觉得“运气差”。
但真正让许多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学校宿舍的设计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一位女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新宿舍床位:她的床垫和床板之间,竟然有一条宽达18厘米的大缝。
原来是因为床的实际尺寸和她预想的不一样,自己准备的床垫小了一号。她光脚站在裸露的床板上,哭笑不得地说:“这大概就是天崩开局吧!”一想到以后每天睡觉伸手就是粗糙的木屑,确实让人有点崩溃。
不过看了一圈其他同学的分享,她可能反而会感觉“平衡”了一点。比如有人被分到上铺,却发现上铺连床板都没有——难道要“悬浮”睡觉吗?
还有同学以为“上床下桌”是标准配置,兴奋了好一阵,到校才发现。真的是上床下桌,只不过……床板就是桌板。这种极致省空间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学校的“创意”。
更让人心情复杂的是,哪怕在同一所大学,不同宿舍楼的条件也可能天差地别。就拿一些老牌高校来说,有些宿舍楼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样式,设施老旧、空间拥挤,而新建的宿舍区却宽敞明亮、设施齐全。
这种“同校不同命”的落差,难免会让部分学生感到心理不平衡。尤其对于一些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宿舍条件反而可能不如本科阶段。
有人说这是“亏待老生”,也有人调侃:“学历越高,宿舍越差”,倒好像成了某种奇怪的校园定律。
学校居住环境,不会因为学校的高端而改变
其实,学校通常都在尽力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比如逐年轮换宿舍分配、分批进行老旧宿舍翻新等。
但现实是,资金、楼体结构、校园历史等多方面因素都限制了短期内实现“宿舍公平”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老牌名校,虽然学校资历老,每年分配的钱款比较多,但学生宿舍的环境,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反而因为名校科研项目多,需要资金多,也不愁生源,反而没那么喜欢翻新宿舍,导致很多学生的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不过说到底,宿舍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开局不如预期,很多人后来也慢慢适应,甚至把这段经历当成难忘的回忆。
有同学调侃说:“要么全国高校统一标准,要么谁都别好——但估计哪条路都难走。”可大学宿舍,本质上是一个集体生活的空间。
它的意义不止于“住”,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互助与共同成长。哪怕硬件条件有限,一个温暖的寝室氛围、几位合得来的室友,或许才是真正决定这四年生活质量的关键。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