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徐悲鸿 戊子(1948年)作 跃马 立轴
作者:徐悲鸿 (1895~1953)
创作年代:戊子(1948年)作
尺寸:61×76cm
材质:水墨纸本
形制:立轴
题识:戊子十二月北平围城时作,悲鸿自遣。
□□老兄不弃故旧,以此报之。悲鸿一九五〇十一月。
钤印:有巢氏、自强不息
二十世纪大家中,「马」之于徐悲鸿就如同「虾」之于齐白石,其所作悲鸿「马」最为人们所推崇。其笔下所写的马鲜明地表现了画家为国为民的思想情感,充斥着那个艰苦岁月的激励人心的时代精神。这是那个特殊时代处于水深火热的群衆最为理解与欢迎的。与传统中国古代画马名家笔下所擅写之皇家名骥不同,徐悲鸿笔下的「马」无不充斥着英俊矫腾、气质劲爽、慷慨激昂的态度。再加上其学通中西,积极汲取外来的有益的绘画技巧,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中国绘画的表现能力,实践了画面上马儿形神兼备、墨气淋漓,藉此艺术形象向大衆传达出无坚不催的坚韧民族力量,甚为独特而动人。
▲徐悲鸿 戊子(1948年)作 跃马 立轴(局部)
1948年冬,***将国民党***的军事集团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其强大的军事威慑为北平的和平解放谈判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南京教育部派飞机接走各地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徐悲鸿却拒绝南迁。北平围城整一个月,是时,***召集一批著名的文化界人士征求意见,徐悲鸿进言道:「北平是一座闻名于世的文化古城,它在世界建筑的艺术宝库中也属罕见。为了保护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免遭破坏,为了保护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破坏,希望将军顾全大局,顺从民意,取和平之方式,以使北平免于炮火的摧毁。」此幅作品即作于同一时间,为其写马艺术炉火纯青的极好代表作。
▲徐悲鸿 戊子(1948年)作 跃马 立轴(局部)
据题识,为在此危急关头激励大衆的民族精神,徐悲鸿写此图以自遣。画面中以疾速奔腾之跃马象征国家,国难当头,此时此刻,画家以疾驰的骏马对人民、祖国寄以奋发图强的熊熊希望。只见作品中,画家以侧面写骏马疾驰,风驰电驶,似要腾空而去,令观者感受到了那无坚不摧的喷薄力量。马的形象以大写意笔墨写就,以墨分五色,再加上留白与浓墨的对比,传达出肢体的美感,以简练的用笔塑造出了马的体积、质感与周围的空间。在四肢的刻画上尤其倾注了巨大的心力,将骏马飞奔的膝、脚踝、关节与肌肉勾勒地栩栩如生。最后还以迅疾之势用浓墨和焦墨造就出马的后颈、马尾上鬃毛的随疾风飞舞的动态情形,并以白粉施于鼻梁骨之最高处,拉开黑白对比,即使绘马的侧面亦能传达出健马的美感,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令人啧啧称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