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全球AI人才争夺战仿佛在一夜之间进入到了“天文数字”级别,硅谷大佬们为争夺顶尖AI人才开出了亿万年薪。而这场战争也不仅是一场技术圈层限定的“神仙打架”,作为一个普通职场人,如果你今天还没有在工作中熟练使用2-3个以上的AI工具,恐怕都不好意思在茶水间聊天了。我们丝毫不想在此贩卖焦虑,只是突然发现全球职场中的AI氛围感竟然已经拉得这么满了。
截至2024年底,领英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1000名领英会员中有7人被识别为“AI工程类人才”。此外,AI素养类技能——例如熟练使用ChatGPT和Microsoft Copilot等AI工具——在一年内激增600%。
2024年中,AI工程类人才新增最多的Top3技能为:定制GPTs能力、使用AI生产力工具(AI Productivity)以及AI Agents协作;同时,战略性AI技能——AI战略和负责任的AI——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而“使用生成式AI工具”,则是增长最快的AI素养类技能。
这一系列技能趋势也反映出AI浪潮正在从大模型研发快速扩展到生成式AI产品策略,及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大规模应用阶段。
这些AI素养类技能在企业老板们眼中的含金量也在迅速增加。根据微软和领英发布的《2024年全球职场趋势报告:AI化工作变革》(覆盖31个国家的31,000名企业受访者),66%的企业高管明确表示不会聘用不具备AI知识or技能的求职者;更有71%的领导者宁愿选择AI技能熟练但资历较浅的候选人,也不愿录用经验丰富却缺乏AI技能的人。由此看来,你的AI素养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正在决定你的职场竞争力。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领英会员被定义为“AI工程人才”:
1.其个人资料中明确添加了至少两项AI工程技能(例如大模型训练、AI智能体或大语言模型开发等)
2.当前或曾经从事AI工程师等AI相关职位
202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最新制定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将AI技能划分为四个维度:
与AI工具互动:能够理解并以批判性思维评估日常生活中AI工具的表现与输出结果。
利用AI工具创作:与AI协作解决问题并实现创新,同时考量所有权归属、算法偏见等法律与伦理问题。
管理AI工具:通过制定明确规则与实施适当人工监督,将任务委托给AI以确保可信赖的结果。
设计AI解决方案:探索AI技术原理,通过研发或优化系统以提供实际解决方案。
在AI人才吸引和竞争中,很多企业都把目光放到海外和全球市场。而在硅谷企业在疯狂挖角华裔AI人才的同时,中国出海企业也在海外市场寻求挖掘和培养自己的AI人才战队。那么,除了人才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美国和西欧等技术强国,是否还有出海企业尚未挖掘的“宝藏地区”呢?
今年3月,领英经济图谱独家发布了一份“AI人才浓度国家榜单”。通过识别和分析具备AI技能的领英会员数据,和领英会员地理位置标签,来计算国家AI人才浓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AI人才及AI技能储备水平。(为保护会员隐私并确保指标准确性,领英设定了基于领英会员数量的国别阈值。对于达到阈值的国家,我们用该国AI人才数量除以领英会员总数进行计算分析。)
基于这一分析,领英发现以下10个国家在AI人才储备水平上名列前茅:
2024年排名前六的国家均与2023年排名保持不变。但值得注意的是,爱尔兰排名上升四位来到第七名,而韩国则下降三位落至第十名。
此外,尽管印度未进入Top10榜单,但领英历史数据显示印度这一指标在2016至2024年间实现了252%的同比增长!这表明印度职场人士在以迅猛态势自卷“AI技能”。而印度在AI人才招聘方面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其AI岗位招聘增速较全球整体招聘市场高出33%,远超新加坡(25%)和美国(24.7%)的同期增幅,充分印证了该国对AI人才的强劲需求。
此外,领英还针对全球87个国家,分别计算了“AI工程技能”及“AI素养技能”指数,并通过与全球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了两份国家榜单。在“AI工程技能指数”榜单中,新加坡以超出全球平均水平2.4倍的得分冠绝群雄。新加坡人努力打拼,崇尚学习的商业文化基因,也使其在AI新时代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领英学习平台数据也显示,新加坡职场人士的AI技能学习时长比亚太区平均水平高出40%,堪称AI学习最卷的亚太职场人。
而在针对AI素养类技能指数的评估中,我们发现来自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四个国家意外占据了Top5榜单的四席,成为名副其实的“宝藏隐藏款”。其中斯洛文尼亚以超越全球均值4倍的水平实现了断层领先。对正在布局欧洲市场的中国出海企业来说,这些宝藏国家或许还有更高的人才挖掘和培养潜能。
STEM和AI领域的性别鸿沟始终是业界关注的议题。领英技能数据显示:2024年,掌握AI工程类技能的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出74%。而令人惊讶的是,在AI素养类技能方面性别差异则更大,掌握此类技能的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出138%。
此外,根据领英美国职场数据,男性更可能从事AI增强型职业(54%男性 vs 46%女性),且岗位稳定性更高;而女性更多集中在可能被AI颠覆的岗位(57%女性 vs 43%男性)。
两性对AI技术变革的态度也存在差异:世界经济论坛的《性别差距报告》指出,仅54%的女性预期未来五年岗位技能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而男性持此观点的比例达61%。此外,领英研究发现女性对使用AI的意愿略低于男性(34%女性愿意 vs 40%男性)。
然而,进入2025年我们似乎看到了拐点来临的迹象。2018年在领英平台标注AI工程技能的女性职场人占比仅为23.5%,而到2025年已提升至29.4%。值得注意的是,在领英调研的全球75个国家中,有74个国家的AI技能性别差距均呈现收窄态势。根据任仕达发布的一份《2025年职场监测报告》显示,在对现有AI技术能力的自信心方面,性别差异也在明显缩小(73%男性 vs 69%女性)。
由于AI工程技术类人才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因此在持续演进的企业抢人大战中,相信我们会看到更多女性技术人才站上牌桌,为自己赢得筹码。
参考资料:
1.
https://oecd.ai/en/wonk/ai-workforce-what-linkedin-data-reveals-about-ai-talent-trends-in-oecd-ai-live-data
2.
https://economicgraph.linkedin.com/content/dam/me/economicgraph/en-us/PDF/li-ai-talent-index.pdf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