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职率常年低于2%、员工平均在职14年著称的任天堂一直被视作游戏圈的里“幸福企业”。能在这样的公司成为开发者,是许多人的梦想,而最近一位日本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应聘经历,让圈外的普通民众稍微了解了这家巨头的用人逻辑——除了学历,他们更相信通过高难度的考试进行筛选后的实力。
事情源于网络社群平台上的一场讨论:有网友提到索尼虽宣称“学历不拘”,但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多来自顶尖高校,仍难逃“学历滤镜”。这时,资讯工程学教授“村桥”分享的经历引发了关注。拥有理学博士学位的他,2015年硕士毕业时曾冲击任天堂的岗位,却在考核中败下阵来。他直言:“任天似乎不需要学历筛选器,因为考试难度本身就足以刷掉绝大多数人”。
村桥的求职之路堪称“闯关升级”。第一关的基础能力测验就给了他下马威,数学与英语题目难度远超常规企业招聘,时间限制更是卡得极严。好不容易闯过第一关,更严苛的程序测验在等着他,30分钟内要用C语言解决五道题,从基础的循环逻辑、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到复杂的“3D空间三角形面积求解”,每道题都直指编程核心能力,全程还有考官实时监看操作。这些细节被他详细记录在博客中,字里行间满是对考核强度的惊叹。
村桥的经历并非个例,曾在任天堂任职10年、现Konami制作人的冈本基很快出面证实了这一情况。他透露,任天堂的招聘标准从未被学历绑架。早期为强化N64时代的自研能力,确实吸纳过不少名校精英,但核心始终是“对游戏的热忱”和“藏不住的天赋”。就像近年崛起的公司高层,大多不是靠学历加持,而是凭借扎实的行业积累,成为了同事眼中身经百战的“游戏贤者”。这种选材逻辑,也让任天堂的员工背景格外多元,彻底跳出了日本企业常见的“名校优先”惯性。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种“严格高难度考试进行筛选”的模式,恰恰是任天堂低离职率的重要密码。之前的数据显示,其全球员工留任率高达98%,在行业裁员潮中显得格外亮眼。这背后,既有岩田聪时代 “降薪不裁员”的文化传承,更源于招聘时就精准匹配的人才画像。能通过严苛测验的人,往往既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又对游戏开发怀有真正的热情,自然更容易与企业长期同行。
在日本职场仍普遍看重学历出身的环境里,任天堂的做法像是一种“逆向操作”。但细想便知,这种选择与其产品逻辑一脉相承:从《塞尔达传说》到《动物森友会》,任天堂从不靠堆砌技术参数取胜,而是以创意和体验打动玩家。对应到招聘上,他们要找的不是“名校光环加持者”,而是能真正理解 “游戏趣味性”的创作者。就像村桥即便没能入职,也用“虽败犹荣”形容自己的经历。最后,博士想说:能够快准狠通过任天堂考试的人如果想读个名校,应该也不困难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