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超市台阶上,几位大爷一坐就是大半天,聊的全是菜价和天气。
全国超三亿老人,每五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退休在家。
其中两亿人每天守着电视,连楼都懒得下。
邻居李叔以前是工厂老师傅,退休和老伴旅游时还红光满面。老伴走后他像变了个人,菜市场成了他的“办公室”。不会用智能手机,孩子在外地工作,他总嘟囔“活着没意思”。
有位博主的姑姑七十多,儿子请保姆、天天回家吃饭,她倒抱怨“日子没盼头”。“不让我做饭、不让我收拾,我成了家里的‘老佛爷’?”老人直叹气。
可有些老人退了休更忙——商场保洁阿姨说,老家没养老保险,不干活就没饭吃。
农村更常见,六七十岁的人弯着腰打工,就为帮孩子凑首付。
有人闲到崩溃,有人累到崩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老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唠叨的不是闲事,是心里空得慌。年轻时干惯了活,突然没事做,比种地累多了。光给钱和保姆不够,他们要的是“被需要”的感觉。
帮子女做顿饭、教孙子认个字,这些小事能让他们眼里有光。社区活动室太少,老年大学课程没吸引力,老人只能在家耗时间。
还有些“两头忙”的退休老人,上要照顾九十岁的父母,下要带刚会走的孙辈。每月请保姆花上万元,自己腰都直不起来,还得两边跑。专家说,得提升社区养老比例,建更多普惠托育所,减轻老人负担。
前几天听说有地方搞“时间银行”,年轻人帮老人攒积分,老了自己能用。这法子好是好,可推广起来得慢慢来。
有些老人学会刷短视频,和天南海北的人聊天,比盯着电视强多了。但更多老人连手机都不会用,子女嫌教着麻烦,干脆不管了。帮忙、帮忙,老人就想帮点小忙,哪怕是摘把菜、叠件衣服。
社会别把老人当“老小孩”,他们身体好的还能发光发热。招工缺人手,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赚钱又充实,多好?养老不是把老人“养”起来,是让他们在生活里“立”起来。
您家老人退休后过得咋样?评论区聊聊咋让他们更开心。文中案例为常见现象,具体情况还得看各家实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