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他是第一个提议追尊濮安懿王为皇考的。
富弼说:“欧阳修读书多,熟知礼法,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完全就忘记了仁宗,陷英宗于不义,欺骗了韩琦。”
富弼就因为这个事辞去了他应该得到的官职,并给皇帝上疏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奏疏。他等了三天都没有等到皇帝的批示,于是面见英宗,道:“仁宗皇帝选你为继承人,都是太后的功劳。陛下您不先报答太后的功劳,却先封赏我们这样的小功劳,这一定不是仁宗皇帝的意思。仁宗皇帝在世的时候,宗室中论血缘关系和您一样和仁宗皇帝亲近的有很多,但是仁宗皇帝却选了您当儿子,就是因为您是一个孝顺的人。现在太后对我和胡宿、吴奎等人说什么:‘寡妇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这话实在是让人不忍听,我们都为此感到痛心。难道这就是仁宗皇帝对陛下的期望么?”
然后富弼还用手中的笏板指着龙床说:“如果陛下不是个孝顺的人,哪能用这东西?”
英宗听了富弼的花,弯下腰恭敬地说说:“不敢”
富弼就态度坚决的要求李治,于是被外调到河阳。从此就和韩琦、欧阳修绝交了。
富弼退休后居住在洛阳。每年过生日,韩琦不管路途远近,都会派人带着书信礼物来探望他。富弼只是以年龄大了有病为理由,不回信。韩琦一直保持着这个管理,到死。哎呀,这难道是因为韩琦感觉愧对于富弼么?
韩琦和欧阳修死的时候,富弼也都进行了祭吊。《国史》记载富弼因为没有拥立英宗,和韩琦的意见不合,所以韩琦死后并没有去祭吊。并不是这样的。
02
原文
欧阳公为参政,首议追尊濮安懿王。
富公曰:“欧阳公读书知礼法,所以为此举者,忘仁宗,累主上,欺韩公耳。”
富公因辞执政例迁官,疏言甚危。三日不报,见英宗,面奏曰:“仁宗之立陛下,皇太后之功也。陛下未报皇太后大功,先录臣之小劳,非仁宗之意也。方仁宗之世,宗属与陛下亲相等者尚多,必以陛下为子者,以陛下孝德彰闻也。今皇太后谓臣与胡宿、吴奎等曰:‘无夫妇人无所告诉。’其言至不忍闻,臣实痛之。岂仁宗之所望于陛下者哉!”
以笏指御床曰:“非陛下有孝德,孰可居此?”
英宗俯躬曰:“不敢。”
富公求去益坚,遂出判河阳,自此与魏公、欧阳公绝。
后富公致政居洛,每岁生日,魏公不论远近,必遣使致书币甚恭,富公但答以老病,无书。魏公之礼终不替,至薨乃已。岂魏公有愧于富公者乎?
然天下两贤之魏公、欧阳公之薨也,富公皆有祭吊。《国史》著富公以不预策立英宗,与魏公不合,至此祭吊不通,非也。
03
濮安懿王:即赵允让,封濮王,谥濮安懿。她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孙子,宋英宗赵曙的生父。
胡宿:北宋大臣,官拜枢密副使。宋史称其“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
吴奎:以前提到过了。宋神宗时期官拜参知政事,成了王安石的政敌。这位爷小时候很穷,成了高官以后就把钱都花在外面,导致自家孩子都没房子住。只能说他家孩子太没出息了。
04
先说一下,濮议的最后结果是赵曙尊生父为皇考了。整体上来说,是英宗赵曙胜利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富弼。富弼这个人,确实是非常可爱的一个人。
他能做出这样的事,其实是“知行合一”的体现。他认为啊,作为君子,是无法和小人争胜的。
因为君子争不赢就会退让。而小人则是不胜不休,一直到胜利为止。【“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乐道无闷。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于善良,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其终身皆出于此云。】
但是我们得说,富弼这种行为在本质上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举一个最简单例子,我们在网络上常说“舆论战这片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要是我们都像富弼那样不去争,那我们还哪里有什么阵地啊。
我还是觉得在重要的事情上,还是应该坚持当仁不让。倒是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高兴就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