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十分炎热,李阿姨每天开着空调睡觉、追剧,没想到一冷一热间就中了招——先是鼻塞流涕,后来咳嗽得整晚睡不着。她翻箱倒柜找出消炎药、止咳糖浆,吃了三天,嗓子却越来越痒。
隔壁王姐告诉她:“都说一两陈皮一两金,你买点新会陈皮泡水喝,比止咳糖浆管用!”李阿姨赶紧跑到老字号药房,挑了标价最高的十年陈皮,回家后一次掰上两大瓣,用滚水闷在保温杯里,随身带着当茶喝。
头两天似乎轻了些,可到了第四天,李阿姨开始胃里泛酸,嘴里发苦,晚饭喝了半碗粥就觉胀得难受;第六天,她竟三天没解大手,肚子鼓得像个球。女儿见状,拉着她去医院挂了个专家号。
医生听完经过,笑着摇摇头:“阿姨,您是阴虚夹燥体质,陈皮温而燥湿,您这是火上浇油啊!”李阿姨当场愣住,怎么养生圈里人人夸的“神仙果皮”,到自己身上就成了“导火索”?
![]()
一、陈皮到底好在哪里?
陈皮辛香苦温,归脾、胃、肺经,最拿手的就是“行气”。它像一位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把拥堵在脾胃这条主干道上的气滞、湿阻统统疏导开。胀满、嗳气、胃口不开的人,往往感觉胸口和肚子像塞了个塞子,喝几天陈皮水,那股熟悉的“通畅感”就会慢慢回到身体里。
行气之后,紧接着要处理的是“湿垃圾”。在中医看来,“脾为生痰之源”,脾一旦偷懒,水湿就会停聚成痰浊,黏在肺和胃里。陈皮的燥湿健脾作用,就像一台大功率抽湿机,把多余的痰饮一点点往下排。痰多咳嗽、晨起舌苔厚腻的人,常会惊喜地发现,嗓子不再像糊了一层浆糊,咳出的痰也由黏稠变得清爽。
湿气少了,脾胃的运化能力恢复,消化自然跟着好转。陈皮里的挥发油和橙皮苷,会轻轻刺激胃液和胆汁分泌,相当于给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流水线”按了加速键。饭后容易腹胀、大便时而溏黏时而阻滞的人,常常在一两周内就能感到食欲回来了,排便也规律了许多。胃口好、大便通,人自然精神。
现代实验室研究发现,陈皮的川陈皮素、橘皮素等黄酮类成分,能直接清除自由基,降低血脂、血糖。换句话说,它给每个细胞都套上了一件“防风衣”,在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这些代谢综合征的漫长战线上,陈皮默默扮演着一位可靠的“后勤兵”。
![]()
二、哪五类人需谨慎饮用陈皮?
1.阴虚或津液不足的人
表现:口干咽燥、夜间盗汗、舌红少苔。陈皮温燥,易进一步劫伤津液。
2.实热或胃火亢盛的人
表现: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干硬如羊粪。陈皮“助火添薪”,可能加重口腔溃疡、痔疮出血。
3.胃酸过多或反流性食管炎人群
表现: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热。陈皮可促进胃酸分泌,空腹大剂量饮用尤甚。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陈皮辛散行气,传统医籍提示“胎前宜清”,大量服用恐动胎气;哺乳期妈妈若本身体热,饮用后婴儿可能出现湿疹、烦躁。
5.正在服用某些西药的人
陈皮可影响肝药酶CYP3A4,若与他汀类降脂药、抗凝药华法林等同服,可能增强或减弱药效,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
三、陈皮水这样喝才有效
不少人把“十年陈皮赛黄金”挂在嘴边,泡茶时随手掰下半片老皮,咕嘟咕嘟煮一大壶。可年份再老,陈皮的温燥本性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挥发油随时间散掉了一部分,剩下的黄酮类物质反而更加浓缩,苦涩味更重,胃黏膜受到的刺激也随之加大。
日常想靠它顺口气、化口痰,3到10年的陈皮已经足够,每次用量控制在3到5克,小小几瓣就能达到目的,不必把壶里染成深褐色才安心。
手里抓着一把陈皮就想“百搭百病”,也是常见的想当然。网上流行的“陈皮配山楂减肥”“陈皮加生姜驱寒”“陈皮搭菊花清火”,听起来省事,实则暗藏对冲。
山楂酸收,菊花寒凉,和温燥的陈皮同泡,就像同时踩油门和刹车,疗效相互牵扯不说,还可能让胃脘先闹情绪。真想加料,最好一次只针对一个体质偏向,或者干脆请中医师把把关,免得好心办坏事。
最隐蔽的误区是把陈皮水当成白开水,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喝。陈皮不是矿泉水,持续高温煎煮会让辛温燥性一点点累积,最终出现“越喝越干”的反效果:嗓子更痒、大便更硬。
稳妥的做法是连续饮用不超过七天,症状缓解就停两到三天,给脾胃一个喘息的空档;若只是日常调理,每周喝两三次足矣。与此同时,每天多喝些白开水或淡淡的盐水,让体内津液始终保持进出平衡,陈皮才能发挥它该发挥的作用,而不是悄悄添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