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谢逸枫:房价何时止跌?国家下场救市迫在眉睫

0
分享至

文/谢逸枫

8月15日,统计数据显示,前7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亿平,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上月扩大0.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218亿平,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月扩大0.4%,说明降温加剧,处于下行、寻底、探底的筑底调整期。



前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9566万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比上月扩大1.0%。其中住宅销售额4.3593万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月扩大1.0%。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尚未止跌企稳,二手房市场对新房冲击大,以价换量是主流。

正如统计局2025年8月15日所说,从7月份房地产领域主要数据情况看,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部分房地产相关指标降幅继续收窄。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多数房地产的指标仍然处于下降之中,房地产市场总体仍处于调整中。

下阶段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老汉认为,目前房地产未“止跌回稳”,不仅未达到市场止跌预期,也没有巩固回稳态势,关键是房地产下行趋势进一步恶化,指标下降、部分核心指标降幅加大,总体改善不明显,处于降温加快、震荡下行、探底、寻底的筑底调整阶段

当前热点城市的成交热度、销售、房价降温。传统市场金三银四后,5月、6、7月月一波政策刺激未能让市场延续强复苏的态势。一方面是地方分散的政策作用有限,一方面是城市更新货币化、收储商品房和收回空闲土地政策未打通堵点。

前7月市场指标跌幅扩大为投资额、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房价、房企到位资金、国房景气指数。指标跌幅收窄为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购置金额。指标上涨为地价,指标好转为库存面积。

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城市分化、弱复苏特征,总体止跌、企稳的根基尚不稳固,反弹的条件不具备,依然处于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止跌、底部修复、边际改善阶段。巩固止跌、回稳成效依然需政策持续发力。

高能级一二线热点城市、核心区域、核心板块保持一定的热度,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存在分化,二手房强于新房。销售严重分化,央国房企销售强于民企。土地市场分化,热点城市强于其他城市。热点城市的政策空间大于非热点城市。

房地产危机在于,首先是销售面积、销售额下降的降幅扩大、房价下降的幅度扩大。其次是债务重组困难、交房难度加大、房企资金状况恶化、国房景气指数下降扩大。最后是房地产下降加剧,止跌回稳的动能减弱,政策堵点未打通。

笔者呼吁,国家马上出台4万亿-10万亿救市逆转局面;取消住宅、商业地产限制措施和下降房贷首付及利率、税收减免;打通城市更新专项借款和货币化安置及收储商品房用作安置房、保障性住房,收回空闲土地的政策堵点、融资限制

前7月房地产市场走势,已经释放出四个降温信号。一是一二线热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降温,挂牌量上升。二是房企到位资金跌幅扩大。三是开发投资额跌幅扩大。四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跌幅扩大,房地产市场降温加剧。

第一是供应端,投资额跌幅扩大。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5.3590万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扩大0.5%。住宅4.1208万亿元,同比下降10.9%,降幅比上月扩大0.5%。办公楼2043亿元,同比下降17.8%,降幅比上月扩大1.0%。





商业营业用房3790亿元,同比下降8.8%,跌幅比上月扩大0.4%。其中办公楼的跌幅最大,反映出企业需求的萎缩,市场供应过剩。其次是住宅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达到10.9%,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企不敢拿地、生产、新开工的意愿。

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5.3590万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扩大0.5%。比2024年开发投资10.0280万亿元,同比下降10.6%,跌幅扩大1.4%。跌幅小幅度扩大,呈现投资未止跌回稳,下行压力加大,政策传导到投资端减弱的趋势。

前7月住宅开发投资4.1208万亿元,同比下降10.9%,降幅比上月扩大0.5%。比2024年住宅开发投资7.6040万亿元,同比下降10.5%,跌幅收窄0.4%。开发投资同比累计已经连续下降3年7个月(43个月),预计短期内难改变下降趋势。

前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发生新的变化,供给端呈现不稳定、萎缩下降、下降加快的信号。透露出房地产市场、投资情绪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恶化,开发投资总额已经回到2018年-2019年同期水平,尽管总体风险可控,但已现恶化趋势。

背后主要原因是土地购置金额和购置面积及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跌幅大并长时间深跌,修复缓慢,房企资金状况恶化和库存高。2023年以来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保交房是首要任务

按照分区域来看,开发投资跌幅最大的为东北地区,同比下降22.2%。其次是东部地区,同比下降14.0%。中部地区,同比下降9.9%。最后是西部地区,同比下降5.9%。按照物业类别看,开发投资跌幅扩大是因为住宅、商办投资跌幅大。

按照物业类别投资看,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好于上期,同比跌幅持续改善住宅投资、办公楼投资跌幅继续扩大。其中住宅投资占总投资比重76.9%,较上期提高0.3%,说明住宅投资占比较大,呈现一枝独秀的现象。

单月来看,7月开发投资6922亿元(6月1.04万亿元、5月8504.43亿元),环比下降33.59%,同比下降17.04%(6月同比下降12.9%、5月同比下降11.98%),降幅较6月扩大4.5%,投资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因为施工建安投资持续承压。

7月住宅开发投资金额5438亿元(6月8039亿元、5月6552亿元,同比下降14.1%(6月同比下降11.8%、5月同比下降11.3%),降幅较6月扩大了2.3%,表明投资改善需依赖销售端实质性回暖,市场复苏基础不稳固,短期下行趋势难改。

与开发投资下行同步,2025年以来土地供求规模延续同比收缩,供地规模下降和土地收储大大减轻了广义库存压力,相当于为行业广义库存消化周期至少减负5个月。在调降库存规模的同时,开发规模也在经历“减负”的过程。

第二是供应端,施工面积跌幅小幅度扩大。前7月房屋施工面积63.873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2%,比上月扩大0.1%,房屋施工面积连续下降3年7个月(43个月),说明边际改善、修复缓慢的趋势。

其中前7月房屋住宅施工面积44.5107亿平,同比下降9.4%,与上月持平。办公楼施工面积2.7350亿平,同比下降5.6%,比上月扩大0.5%。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5.5679亿平,同比下降9.1%,比上月扩大0.3%。

前7月房屋施工面积63.873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2%,比上月扩大0.1%。比2024年51.3330亿平方米,下降13.1%的降幅收窄3.9%。毫无疑问,商品住宅施工面积的跌幅保持高位水平,与保交房持续加大、库存高有直接的关系。

主要是新开工面积的跌幅大、下跌时间长、收窄缓慢,商品去库存缓慢,房企拿地面积下降,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和融资协调机制覆盖有限。商品房销售回款下降和融资困难的环境下,房企不敢大规模开工,保交房成首要任务。

供应端,新开工面积跌幅收窄。前7月房屋新开工面积3.5206亿平,同比下降19.4%,跌幅比上月收窄0.6%。比2024年7.38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0%的降幅收窄2.6%,连续下降4年7个月(55个月),呈现边际改善、修复的效应。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588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比上月收窄1.6%。办公楼新开工面积8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1%,跌幅比上月扩大2.1%。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2284万平,同比下降20.7%,跌幅比上月扩大3.0%。

前7月住宅新开工面积2.588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比上月收窄1.6%。比2024年住宅新开工面积5.366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0%的降幅收窄4.7%。目前新开工面积的跌幅收窄,与保交房加快、房企拿地面积下降、销售下降有关。

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部分城市和房企销售好转,保交房的力度加大,部分城市拿地面积回升有直接关系。过去几年的集中供地中接近半数土地被城投所拿,城投本身开工率较低,一定程度拖累了新开工的修复。

单月来看,7月单月房屋新开工面积48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4%(6月同比下降9.4%),同比降幅较6月扩大6.0%,绝对值处于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位。库存高倒逼供给端收缩,库存去化周期较长的城市,新开工规模很难再提升。

开发企业土储缩量、资金承压和高库存持续抑制新开工需求,短期仍将处于收缩阶段。在政策协同下,未来“好房子”供应、城市更新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将提供一定支撑,新开工和竣工规模有望低位走稳。

按照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看,大幅度且持续的新开工面积下降将对未来2年-3年的房屋供应产生直接影响。这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新房供应规模维持低位,部分热点城市可能出现结构性供应短缺。

有助于缓解当前市场的库存压力,促进供需关系改善。可以看作是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供给端的持续收缩,反映了房企的市场预期和资金状况。即便政府不断出台稳楼市政策,房地产行业依然深陷深度调整期。

目前房企的经营风险、债务风险、财务风险、库存风险、交房风险尚未解除,市场信心和预期及供需关系、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修复过程拉长,近期看,房地产市场处于止跌阶段。长期看,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供应端,竣工面积跌幅收窄。前7月房屋竣工面积2.5034亿平,同比下降16.5%,跌幅比上月扩大1.5%,比2024年房屋竣工面积7.3743亿平,同比下降27.7%的降幅收窄10.5%,连续下降1年7个月(19个月),表明保交房压力大。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06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3%,跌幅比上月扩大1.8%。办公楼竣工面积7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止涨下跌。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17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降幅比上月扩大0.2%。

前7月住宅竣工面积1.806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3%,跌幅比上月扩大1.8%。比2024年住宅竣工面积5.3741亿平方米,下降27.4%的降幅收窄10.1%。毫无疑问,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覆盖范围有限和销售回款缓慢,保交楼压力大。

单月来看,7月房屋竣工面积2467万平,同比下降29.4%(6月同比下降1.7%),同比降幅较6月扩大27.6%,绝对量处于2006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7月竣工面积规模降幅暴增,说明去库存放缓,销售降温。

按照2年-3年的房地产的项目工程进度来计算,竣工将延续周期性的缩量, 预计2025年竣工面积将持续出现负增长。前期房企拿地减少、库存规模较高、销售未回暖等情况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当前房企以投定销、以销定产。

能否出现真正修复的关键在于三大工程、货币化旧改、收购商品房库存、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等实质性进展。房企拿地面积和费用、开工面积将承压,同时保交高峰已过叠加过去3年商品房销售下滑,竣工面积亦面临下探压力。

由于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明显缩量,累计同比持续负增长,按照2-3年的工程进度来计算,竣工将延续周期性的缩量,2025年竣工面积将持续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同比增速下降达到20%左右。供应端下降,与需求端的下降有关。

第三是供应端,土地供应跌幅收窄。前7月全国房土地购置面积收窄,已经累计同比下降6年9个月,连续下降79个月。自2023年开始,全国房土地购置面积、土地购置费的数据再没有公布出来,但在统计年鉴中披露。



2023年全国房地产企业共购置土地总金额10855亿元,同比下降6.6%,但降幅较上月收窄3.4%,连续两个月呈现收窄趋势。2024年全国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总金额为‌9280亿元‌,同比下降29.7%,相比2024年前11月的降幅收窄1.8%。

一季度土地购置费7191.34亿元(前2月3722.71亿元),同比下降4.5%(前2月同比下降0.3%),跌幅比上月扩大4.2%,比2024年土地出让金3.5655万亿元,同比下降8.7%,降幅收窄4.2%,说明房企的拿地策略已经调整。

2025年1月-4月土地购置费用10564.72亿,同比下滑5.90%,较2024年同比下降29.7幅度收窄23.8%。2025年1月-5月土地购置费用14211.83亿,同比下滑7.1%,较2024年同比下降29.7幅度收窄22.6%,跌幅比上月扩大1.20%。

2025年土地购置费同比降幅继续扩大,2025年1月-6月全国房地产土地土地购置费用18452.16亿元,同比下降7.0%。到2025年7月,2022年4月以来土地购置费用已经连续下滑40个月,2025年同比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

结构上看,城投拿地占比下降、一线及高能级二线城市及国企、央企占比最高,其次是城投,而民营开发商占比上升、以及土地溢价率回升,都显示土地市场底部正在渐渐形成过程中。毫无疑问,土地市场呈现结构性的火爆行情。

2010年全国房企购置土地面积3.99亿平方米、增长25.2%。2011年4.43亿平方米、增长10.9%。2012年3.56亿平方米,负增长19.5%。2013年3.88亿平方米,增长8.8%。2014年3.33亿平方米,负增长14%。

2015年2.28亿平方米,负增长31.7%。2016年2.20亿平方米,负增长3.45%。2017年2.55亿平方米,增长15.8%。2018年2.91亿平方米,增长15.2%。2019年2.58亿平方米,负增长11.4%。

2020年2.55亿平方米,负增长1.1%。2021年2.15亿平方米,负增长15.45%。2022年1.0041亿平方米,负增长53.4%。2023年-2024年预计0.9亿平方米-0.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超过20%。

第四是需求端,销售面积跌幅扩大。前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亿平,同比下降4.0%,跌幅比上月扩大0.5%。比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降幅收窄8.9%。已经连续下降3年7个月(43个月),表明销售动能下降。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218亿平,同比下降4.1%,跌幅比上月扩大0.4%。办公楼销售面积1278万平,同比下降3.0%,跌幅与上月持平。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3000万平,同比下降6.1%,跌幅比上月扩大1.3%。

房地产市场复苏基础依然较弱,房企加大了“以价换量”的力度,整体延续量稳价跌的弱复苏态势。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根基尚不稳固,巩固止跌、回稳成效仍需更大力度的房地产政策持续发力、加码。

单月来看,7月商品房销面积为5709万㎡,同比下降7.8%(6月同比下降5.5%),降幅较6月扩大了2.4%,时隔8个月后再次高于5.0%。绝对值处于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单月销售降幅进一步扩大,成交动能持续走弱。

单月连续下降43个月,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处于止跌筑底的下行调整阶段,企稳基础不牢固。数据有所下滑是正常的,主要是去年同期销售基数比较高,预计房企调整价格,政策持续不断利好,改善性的需求释放,销售下降幅度会收窄。

需求侧筑底的基础不牢固。前6月商品房销售成交面积同比下降3.5%,累计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6%,销售动能减弱。一方面是政策端在落实方面有待加强。另外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的恢复,需要时间。因此,市场底部的基础不牢固。

前7月住宅销售面积4.3218亿平,同比下降4.1%,跌幅比上月扩大0.4%,降幅比2024年同比下降14.1%,收窄10.0%。商品房住宅面积累计同比已经连续3年7个月下降(43个月),表明商品住宅销售企稳的基础不牢固。

单月来看,7月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1%(6月同比下降7.3%),降幅比上月收窄0.2%,时隔8个月后再次高于7.0%。绝对值处于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单月住宅销售降幅进一步扩大,成交动能持续走弱。

按照地方区域来看,前7月东、中、西、东北部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下降6.2%、 下降1.1%(连续增长3个月后)、 下降2.2%、下降6.0%。 从各地区销售情况看,整体跌幅均较上期扩大,其中中部地区销售面积连续2个月下降。

按照分类物业类型来看,整体销售情况低于上期,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两项销售面积的指标同比跌幅扩大,住宅销售面积连续11个月收窄后,连续2个月跌幅扩大,说明目前商品住宅销售、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形势差。

7、8月为房地产行业传统销售淡季,虽然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当前房地产市场较冷,且暂无其他新政带动,预计销售量环比将出现下滑,同比难出现改善。预计2025年三四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销售均价同比增速有所改善。

前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4.9566万亿元,同比下降6.5%,跌幅比上月扩大1.0%。降幅比2024年同比下降17.1%,收窄10.6%。表明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不明显,效果减弱,处于止跌调整阶段,企稳的基础不牢固,以价换量成主流。



其中住宅销售金额4.3593万亿元,同比下降6.2%,跌幅比上月扩大1.0%。办公楼销售金额1637亿元,同比下降4.6%,跌幅比上月收窄0.4%。商业营业用房金额2804亿元,同比下降11.4%,跌幅比上月扩大1.0%。

单月来看,7月商品房销售金额5325亿元,同比下降14.1%(6月同比下降10.8%),降幅较6月扩大了3.3%,时隔8个月再度出现连续多月双位数负增长。降幅扩大与核心区好产品交易下降相关,目前房企以价换量成主要销售策略。

前7月住宅销售金额4.3593万亿元,同比下降6.2%,跌幅比上月扩大1.0%。降幅比2024年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17.6%,收窄11.4%。表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效果减弱,行业整体处于在止跌调整阶段,以价换量是市场主流的趋势。

单月来看,7月住宅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3.7%(6月同比下降12.6%),降幅扩大1.1%。从一二季度住宅销售金额数据来看,二季度数据较一季度明显走弱。二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0%,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0%。

观察相对历史同期的销售规模来看,2025年7月,商品房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43%和44%,均创下2022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二季度明显低于一季度水平。因此,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止跌筑底,回稳基础不牢固。

第五是需求端,库存缓慢下降。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486亿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462万平方米,增长3.4%。截至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5个月减少,库存总量持续收缩,按现房去化周期为19.7个月,较上期有所缩短。

住宅待售面积4.0536亿平方米,比6月减少285万平方米,增长5.9%。办公楼待售面积5118万平方米,下降2.4%。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1.4256亿平方米,下降0.4%。收购存量房举措不断优化,推进收购工作落地,去库存效率将逐步提升。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486亿平,6月末7.6948亿平,5月末7.7427亿平,超过2015年7.1853亿平,依然是天花板水平,创1987年以来历史最高纪录之一。因此,7.6486亿平大部分是现房库存,部分期房,多为待交付与卖不出去的房屋。

2015年7.1853亿平、2016年6.9539亿平、2017年5.8923亿平、2018年5.2414亿平、2019年4.9821亿平、2020年4.9850亿平、2021年5.1023亿平、2022年5.6366亿平,2022年6.7295亿平,2023年6.7295亿平、2024年7.5327亿平。

在销售改善的带动下,商品住宅库存量与去化周期环比均下降,总库存面积来看,依然为历史最高,去化压力大。其中商业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商业库存去化压力依然较大,库存规模已经超过2014年的水平。

现房住宅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占整体库存的比重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全国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面积(住宅累计新开工面积-住宅累计销售面积)来看,截至7月末,商品住宅广义库存面积为16.2亿平,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16.2%。

去化周期(广义库存面积/过去六个月住宅销售均值)25.2个月,环比下降0.4个月,同比下降3.4个月。全国现房库存(已竣工未销售)来看,截至7月末,住宅现房库存面积(住宅待售面积)约4.05亿平,环比下降0.7%,同比增长5.9%。

现房去化周期为19.7个月(由于7月现房销售未公布,采用2025年1-6月销售均值计算),环比下降0.1个月,同比下降1.6个月。住宅现房库存占全国住宅广义库存面积的比重为25.0%,环比持平,同比提升5.3%。

7月末待售面积较上月有所减少,同比增长3.4%,涨幅进一步收窄0.7%。按当前销售面积计算,库存总量还有超过20个月的消化周期,消化周期再次拉长,去库存任务艰巨。城市试点推进现房销售,将有效控制供应规模,加快库存去化

商品房去化周期达超过20个月,依然处于历史高点。由于商品房库存量保持高位,销售回款逐渐下降,导致部分房企资金周转问题非常严峻,现金流告急,债务集中到期,部分房企选择二次或多次,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

商品房库存处于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说明房子的供应多。与过去的高库存不同的是,这三年房企投资拿地的萎缩状态有关系,同时与保交楼的政策有关。由于保交楼的政策推进,部分现房没有按时交付,或者出现退房情况。

第六是价格端,房价跌幅扩大。前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9613元/平方米(前6月9649元/平方米(前5月9653元/平、前4月9566元/平、一季度9510元/平、前2月9547元/平),绝对值来看,房价回落至2024年9月政策前的水平,要防跌。



前7月销售均价9613元/平,同比下降2.6%(前6月同比下降2.1%、前5月同比下降0.93%、前4月同比下降0.4%、前3月同比上涨0.93%、前2月同比上涨2.6%),跌幅扩大0.5%,比2024年9935元/平,同比下降4.8%,跌幅收窄1.8%。

说明累计房价涨跌不稳定,与结构性、季节性、口径变化有关,平均房价连续下降1年零1个月(13个月)、连续收窄3个月,连续3个月上涨后连续4个月下跌,房价处于止跌筑底的盘整阶段,企稳基础不牢固,大涨的条件不具备。

单月来看,7月商品房销售均价9327元/平,环比下降3.2%,同比下降6.7%(6月环比下降3.7%,同比下降5.6%),降幅扩大1.1%。5月10004元/平,环比上涨2.54%(4月环比上涨3.3%),同比下降2.8%(4月同比下降4.7%)。

前7月住宅销售均价10086元/平方米(前6月10128元/平、前5月10125元/平、前4月10005元/平、前3月9935.6元/平、前2月9949元/平),环比下降,同比下降。比2024年10419元/平,环比上涨1.6%,同比下降7.0%,环同比为下跌。

单月来看,7月住宅销售均价9761元/平,环比下降3.7%,同比下降7.0%,降幅扩大1.3%(6月环比下降4.5%,同比下降5.7%。5月13613元/平(4月10245元/平),环比上涨3.6%(4月上涨3.3%),同比下降1.6%(4月下降4.3%)。

表明短期内房价大涨的概率为零,与结构性、季节性变化有关。目前各地房价调整大,中部、东北部地区“以价换量”较为明显,房企以价换量的趋势依然是主流。目的是为更好去库存和提振销售,快速收回销售额,应对债务到期。

第七是资金端,房企到位资金跌幅扩大。前7月房企到位资金5.8287万亿元,同比下降7.5%,跌幅比扩大1.3%。比2024年同比下降17%,跌幅收窄9.5%,累计下降3年7个月(43个月),说明房企资金状况呈现边际改善放缓,有所恶化。



随着房企销售下降,跌幅扩大,其中一二线城市销售呈现止跌回稳放缓态势,部分房企开发经营和回笼资金改善不明显。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市场总体平稳,继续向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部分地区市场处在调整之中,回稳还存在压力。

前7月房企到位资金5.7287万亿元,同比下降7.5%,跌幅比上月扩大1.3%。其中,国内贷款9207亿元,增长0.1%,增幅比上月回落0.5%,连续2个月小幅度增长。利用外资17亿元,增长3.2%,增幅比上月回落22.2%。

自筹资金23230亿元,下降8.5%,跌幅比上月扩大1.3%。定金及预收款16815亿元,下降9.9%,跌幅比上月扩大2.4%。个人按揭贷款7918亿元,下降9.3%,跌幅比上月收窄2.1%。目前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跌幅扩大。

房企资金压力依然大,首先是债务。房企大量的到期债务,因销售回款大量减少,缺乏流动性,债务出现多次违约、多次重组,资不抵债现象。其次是库存,积压资金。最后是待交房规模大,需要庞大资金。毫无疑问,风险未出清。

销售降温对房企资金的拖累明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跌幅最大,预示房企自筹资金难度上升,销售回款压力上升。市场环境下加杠杆动力不足。继续降低房贷首付和利率及税收、扩大房企融资是主要的政策方向。

前7月国内贷款9207亿元,增长0.1%,比上月回落0.5%,连续2个月增长(前6月增长0.6%),比2024年末同比下降6.1%,大幅度的增长,反映房企国内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但增量贷款困难,是房企缩减投资(拿地、新开工)的原因之一。

外资17亿元,增长3.2%,比2024年末下降26.7%收窄23.5%,连续3年4个月(40个月)下降后连续4个月上涨。自筹资金23230亿元,下降8.5%,比上月扩大1.3%。比2024年末下降11.6%,跌幅收窄3.1%,与资产处置等改善放缓有关。

定金及预收款16815亿元,下降9.9%,跌幅比上月扩大2.4%,比2024年末下降23.0%,跌幅收窄13.1%。个人按揭贷款7918亿元,下降9.3%,跌幅比上月收窄2.1%,比2024年末下降27.9%,跌幅收窄18.6%。因为销售面积、金额跌幅扩大。

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四项资金分占全部房企到位资金的94%以上,后三项合计超过77%。受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金额下降,跌幅扩大的影响,房企资金来源有所下滑,资金面依然承压。

单月来看,7月房企到位资金7085亿元,同比下降15.8%(6月同比下降9.7%、5月同比下降10.1%、4月下降5.3%、3月下降3.9%),降幅比上月扩大6.1%。房企到位资金降幅扩大,主要是因为房企内部融资改善不明显,外部融资走弱。

第一是房款3105亿元,同比下降15.7%(6月同比下降18.6%、5月同比下降11.4%),收窄是因为按揭贷款跌幅有所收窄。其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24.2%,降幅较6月扩大7.5%。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增长6.9%,增速较6月提升29.8%。

第二是非房款3980亿元,同比下降15.8%(6月同比下降2.3%)。其中国内贷款962亿元,同比下降4.0%,同比增速较6月下降了15.7%。自筹资金2686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较6月扩大了9.0%。

房企资金压力是房企缩减投资(拿地面积和金额、新开工和竣工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房企资金改善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占房企到位资金大,前期同比下降幅度大。

销售回款缓慢和债务到期及融资限制未全放开,导致房企资金、经营、财务紧张。目前支撑房企资金流的主要是销售回款,包括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已经连续下降43个月。房地产市场处于继续止跌阶段,风险压力依然存在。

第八是国房景气端,跌幅连续4个月扩大。2025年7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3.34,环比下降0.25,连续11月呈现小幅度回升后出现连续4个月下降。国房景气同比已经连续3年7个月(43个月)跌破100。



表明房地产景气、活跃、信心、繁荣度未改善,呈现恶化趋势,市场总体处于止跌筑底的阶段,企稳的基础不牢固,持续边际修复放缓转停止,刷新2016年初以来国房景气指数最低水平,主要是房地产依然在深度调整中,与季节性有关。

国房景气指数自2022年1月破100后,一直呈现持续下跌过程,2024年6月国房景气指标开始边际修复,但是速度非常缓慢,连续4个月跌幅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国房景气指数是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景气、活跃、信心、繁荣的指标之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财联社
2025-09-15 16:53:12
江西一光棍娶个疯女人生了8个娃,妻子清醒后十辆豪车开到家门口

江西一光棍娶个疯女人生了8个娃,妻子清醒后十辆豪车开到家门口

夜阑故事集
2025-09-09 17:50:04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中国最有钱的5位运动员排行榜,姚明勉强排第3,第1名非他莫属

妙知
2025-09-15 10:51:49
2位中候补有新职,2位市长升任市委书记!国务院任命她任直属机构副局长

2位中候补有新职,2位市长升任市委书记!国务院任命她任直属机构副局长

上观新闻
2025-09-15 14:43:14
西贝终于道歉!一切都结束了

西贝终于道歉!一切都结束了

李东阳朋友圈
2025-09-15 14:25:35
台海观澜 | 还对国民党抱有期待吗,“馆长”泼凉水了

台海观澜 | 还对国民党抱有期待吗,“馆长”泼凉水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11:10:03
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林海被“双开”

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林海被“双开”

扬子晚报
2025-09-15 19:15:16
恍如隔代..36岁贝尔完美身材胸肌腹肌清晰可见,39岁鲁尼严重发福

恍如隔代..36岁贝尔完美身材胸肌腹肌清晰可见,39岁鲁尼严重发福

直播吧
2025-09-15 16:01:34
何为“摩擦性失业”?并非新名词,3年前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就曾用过

何为“摩擦性失业”?并非新名词,3年前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就曾用过

芝士圈
2025-09-15 09:31:00
山东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真相是什么?河南也出现了:8个光点悬停

山东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真相是什么?河南也出现了:8个光点悬停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5 13:38:08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西贝背后的隐藏BOSS

城市局
2025-09-15 09:13:29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病在沪逝世!曾建成上海首个大科学装置,4月仍在作报告

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因病在沪逝世!曾建成上海首个大科学装置,4月仍在作报告

上观新闻
2025-09-15 17:14:04
为什么富豪都往美国跑?背后隐藏的真相

为什么富豪都往美国跑?背后隐藏的真相

枫冷慕诗
2025-09-14 10:37:28
北京市监局:已关注到西贝预制菜争议,正进一步了解!罗永浩发文: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

北京市监局:已关注到西贝预制菜争议,正进一步了解!罗永浩发文: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20:45:05
西贝道歉信激怒大众?私下聊天记录曝光,西贝曾"滑跪"递话求饶

西贝道歉信激怒大众?私下聊天记录曝光,西贝曾"滑跪"递话求饶

乌娱子酱
2025-09-15 16:51:05
“全美进入紧急状态”,特朗普发出威胁

“全美进入紧急状态”,特朗普发出威胁

扬子晚报
2025-09-15 14:47:04
台媒:台女艺人江祖平自曝遭性侵,绿媒前高层之子被警方带回调查

台媒:台女艺人江祖平自曝遭性侵,绿媒前高层之子被警方带回调查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16:48:04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包正明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包正明被查

极目新闻
2025-09-15 14:39:17
预制菜闹剧将失控!西贝客流暴跌,新华社定调,真让罗永浩说准了

预制菜闹剧将失控!西贝客流暴跌,新华社定调,真让罗永浩说准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9-14 22:33:08
不明飞行物被击落后续:海事局发通报显端倪,身份快真相大白了!

不明飞行物被击落后续:海事局发通报显端倪,身份快真相大白了!

科普100克克
2025-09-15 02:28:33
2025-09-15 21:51:00
谢逸枫看楼市 incentive-icons
谢逸枫看楼市
谢逸枫 著名经济学家
1300文章数 217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头条要闻

2名英国男子被指控为"中国间谍" 2年后被无罪释放

头条要闻

2名英国男子被指控为"中国间谍" 2年后被无罪释放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游戏
亲子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丝之歌》加入年度游戏竞争!因难度而扣分合理吗?

亲子要闻

突发!北京一所幼儿园刚开学就闭园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