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澍
编辑 | Jasmine
对我来说,音乐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最初,我接触音乐,是从听音乐开始的。我喜欢有音乐的感觉,喜欢被音乐陪伴,喜欢在音乐中思考,喜欢在音乐中释放情绪。在创作自己的歌曲之前,那些被我深深聆听和铭记的歌曲,已经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我的创作DNA里也有它们的气息。我想在这个月的书写中,写30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歌曲,也借着这个机会来梳理自己和音乐的关系,写着看看,这一路如何走来,又如何向前走去。
NewJeans《Ditto》:唤醒我身体里律动的灵魂
我第一次听《Ditto》的时候,这首歌应该已经发行有一段时间了。很长一段时间里,Kpop在我这里都是拉黑的状态,因为过于标准,过于流行精致,过于千篇一律,直到听到《Ditto》的时候,我的Kpop味觉才重新开启。起初我认为抓住耳朵的,是开头空气感的人声吟唱,这几个姑娘的音色听起来很舒服,跟那些性感女团的风格截然不同。MV也给我很大的惊喜,岩井俊二式复古青春的灰绿色调,五位少女在空教室里跳着清爽的舞蹈,淡淡的哀伤和困惑,学生时代某种微妙的氛围被若有似无地呈现出来,非常自然地牵动了回忆,把我拉入过去的时光漩涡之中。
《Ditto》两度成为我Apple Music的年度歌曲。我会在很疲惫、很厌倦、很轻松、很迷惑、小欣喜的时刻,在耳边播放这首歌。我自己都惊异于这首歌抓我耳朵的程度,在不懂韩文的情况下,我能欣赏到除了人声音色,最明显的抓手就是它的律动。通过查询资料,我了解到这首歌铺底的节奏是一种来自美国的Jersey Club鼓点,这种采样节奏被大量应用于流行音乐中,给它们的律动添上了灵动的色彩。除了Jersey Club的鼓点,我在这首歌里至少还听到其他两种鼓点——底鼓和拍掌。这些鼓点交融交错,构成了《Ditto》的骨架与灵魂,合成器pad的根音旋律稳稳地穿梭在这些鼓点之间,并填充了鼓点戛然而止的时刻,再加上空灵松弛的女声,整首歌充满了呼吸与灵动感。我只能说,太美妙了!律动是音乐的灵魂,我对这句话的具像化理解,是通过《Ditto》这首歌完成的。
我因为这首歌再次燃起去舞房的欲望,并且我真的这么做了,我想跳NewJeans,想用身体去感受《Ditto》里每一个律动。然而现实很骨干,舞房里不可能每次都跳NewJeans的歌,甚至我跳到的次数在30次里不超过5次。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也算是被Ditto推着再次靠近舞蹈,并通过身体更加透彻地理解和练习节奏和律动的内化。我曾经在小红书和一个职业音乐制作人交流,他就说他当时入职公司当制作人的初期,为了更好地理解节奏和律动,也去学了舞蹈。原来音乐真的会把人带到很多地方,遇见不同的事物,最终又会通过这一切经历把收获带回音乐当中,真是太有意思了。
五月天《温柔》:在梦想这件事上,他们是最长久的陪伴
听说没学成吉他的人通常被大横按F和弦劝退,这么想想我还挺幸运的,我学会的第一个吉他封闭和弦是Bm,因为我要弹五月天的《温柔》。感谢《温柔》让我学会了Bm,开启了大横按和弦技能,从此在弹唱这件事上打通了任督二脉,又一路走到了吉他创作这条路。我不是天才,只是个憨人,心上一字敢吗,面对我的梦,甘愿来作Gong Lang。
在梦想这件事上,五月天是我最长久的陪伴,毫不夸张。虽然他们不是我生活中的朋友,但是通过他们的歌,通过那些和弦,通过在演出现场的共振,数次被鼓舞,数次被治愈,数次被接住,数次被接纳。梦想者太容易感到孤独,无人理解的隔离感会在自己和周围的人之间建起一道透明却坚固的屏障,隔着透明的玻璃,相看两寂寥。但是遥远的星系,在浩瀚黑暗的宇宙中,它们所发出的光芒,却好像能够带来温暖,至少是视觉上的。
天的温柔 地的温柔 像你抱着我
年少的时候听太多遍《温柔》,对我的感情观也产生了影响。爱一个人就是给他自由,不打扰是我的温柔。这种感情观碾压式地占据了我的脑袋,多年后我发现在这看似伟大的歌词背后,藏着一个回避型依恋的我。
不知道 不明了 不想要 为什么 我的心
明明是想靠近 却孤单到天明
G和弦,两个小节,Em和弦,两个小节,C和弦,两个小节,D和弦,两个小节,顺利。重点来了,Bm和弦,注意是D转Bm和弦,两个小节。Bm这里唱的是“没有关系”,旋律扬了上去,话锋一转的味道,我虽然很喜欢你,但是你有你想要过的人生,你有你的世界,没有关系。
没有关系 你的世界 就让你拥有
不打扰 是我的温柔
Bm和弦,是《温柔》的彰显,是我吉他弹唱的转折,是一段新的音乐旅程的开始。谢谢《温柔》,每一次现场听到依旧感动。阿信说,爱是付出再付出,希望我学会付出,也学会享受被付出的爱。
Norah Jones《Don't Know Why》:用爵士乐浇灌我的玫瑰
在我接触纯粹的爵士乐之前,我首先接触到的是流行爵士。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凡好入耳的、朗朗上口的、余音绕梁的音乐风格,免不了打上“流行”的标签。艾薇儿好听吧?流行摇滚。Norah Jones好听吧?流行爵士。花儿乐队好听吧?流行朋克。反正什么风格受欢迎就加上“流行”二字,字面意义上无可推诿,但审美情绪上总感觉暗中把它往下扯了一些。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跳回自己创作者的身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音乐性有小众独特之处、但是又能被很多人欣赏和理解,大概是我永远无法停止去期待的幻梦吧。
认识Norah Jones是从王家卫导演的《蓝莓之夜》开始,她是女主角,男主角是裘德洛。电影好看,并且我发现这个电影女演员还会唱歌,声线慵懒,唱的歌也非常松弛,最火的那首叫做《Don‘t Know Why》。她好像在唱着一些眷恋,但是更多地又像在自我叙述和觉察,不急于奔向外界,而是舒服地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湖南经视台的“明星学院”应该算得上内地全民选秀节目的鼻祖,里面有一位选手叫做何珊,她有着和Norah Jones相似的慵懒声线。也是在一个火热的夏天,我从她的表演中知道了这首歌。我对于自己小小年纪就喜欢上爵士乐这件事有点沾沾自喜,那时候满大街还是字正腔圆的红歌影视歌,港台苦情流行乐大行其道,Norah Jones的歌开创了我听歌审美里的一个小众赛道,我陆续爱上《Seven Years》,《Shoot the Moon》,《New York City》,《Sunrise》。声音是对情绪和身体的按摩,我从她的歌里获得了这个感受。
后来试着继续探索爵士乐,我听到一些声音说Norah Jones这种都算不上爵士,而2016年的《爱乐之城》则让我再一次听见纯爵士乐与流行爵士音乐的不同。不过我还是很高兴通过Norah Jones打开了爵士乐的探索通道,耳朵的审美需要培养,培养审美是一个过程,我要耐心浇灌我的玫瑰。
周杰伦《你听得到》:将故事转化成艺术,为需要的人歌唱
周杰伦是华语乐坛避不开的名字,他兴起于我开始对自己这个世代的流行乐感兴趣的年代,注定我会听着他的歌长大。而因为他太受欢迎,各种各样赞美的声音都有可能覆盖我自己对他音乐的独特感受,尤其是在小时候不会思考太多,随大流听歌的年代。从首张同名专辑《Jay》开始,周杰伦的爆款金曲就没有少过。但当我听到《叶惠美》这张专辑的时候,我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震撼。相较于他上一张录音室专辑《八度空间》,以妈妈名字命名的专辑《叶惠美》收敛了奇幻宏大叙事的视野,将镜头转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亲密关系,抒发对亲情和爱情的喟叹,对环境保护的呼吁。《以父之名》以电影《教父》为灵感,表达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的懦弱与黑暗。初听这张专辑,我被《以父之名》和《晴天》狠狠吸住了耳朵,但当我一遍遍反复完整地听这整张专辑,并且在很久之后回头再听的时候,留在我心里最久的却是《你听得到》。
周杰伦有不少这样“病娇”的抒情音乐作品。我猜想他的感情生活应该也非常丰富,因为对于感情生活不太丰富的我来说,以前很多时候听到他的这些抒情歌曲,都有一种“没苦硬吃”的尴尬感。后来我悟了,这些歌是给那些深陷感情囹圄中的人一针舒缓剂,苦涩中揉进一丝有人可爱的甜蜜共情。再后来,从创作者视角看这些歌,我要敬佩他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能力和勇气。每一届金曲奖除了颁奖之外,还会举办专门的创作者论坛,有一年请了周杰伦给年轻的后辈分享经验,他所讲的东西既实用又好上手,只有自己摸透了这些,才能用浅显易懂的话再次表达。我曾经觉得周杰伦最大的特色和贡献在于不同曲风的拼接融合。但今天从创作角度来思考,我觉得他把爱情里面那种进退两难的处境、稚气的眷恋、纯粹的奔赴、甜蜜的宣告,通过歌词、乐曲以及编曲,表达得非常细腻到位。音乐只是他的工具,他灵活自如地运用音乐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他的音乐世界里自由泼墨挥彩,用音符将故事永远停留在青春的某个瞬间。在时光静止的时刻,我们把压在心底的情愫缓缓释放,气泡水开盖的那一瞬间,仿佛还是时光里那个青涩的少年。
我希望自己保持敏感,也能够勇敢,不管是转化自己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能够让人卸下心防,坦诚面对那些压在心底的东西。为需要的人写歌,表达任何可能的情感,不必时时保持理性和“正常”。
方大同《谁知爱是什么》:我歌故我在,作品如人品
我最早听方大同的歌是因为周笔畅,她将R&B这种曲风带入我的世界,听她唱方大同的《爱爱爱》,那时候我只觉得一般般。歌词有点古风奇幻,旋律好听是好听,但就是一种简单的好听,当时觉得他好多歌都长得差不多。现在我想想,其实跟我听歌的深度有关,审美点只关注在歌词和旋律走向上的话,就很难听出每一首歌丰富的差别。
反而方大同隐退很多年之后,我被他那些曾经的作品惊艳到,包括他写给别人的歌,我觉得他身上自带一种淡淡的中国味,所以我给他的音乐风格定位是“国风爵味R&B”。《梦想家》这张专辑的发布本身就让我感到惊喜,童年听的歌手再次出现在耳朵里就是久别重逢的喜悦。从头听到尾,《才二十三》并没有一开始就抓住我的耳朵,更搞怪的《XZMHXDXH》,更深情的《回留》,更中国风的《谁知爱是什么》,更洒脱的《没啥好说》,更甜蜜的《沙漠里的水》,都让我的耳朵兴奋不已。另一个原因是,作为专辑主打,《才二十三》被太多地提及,也在刚出不久就被太多地翻唱,这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暂时放一放”的理由。
去年听闻大同病逝的消息,我心里第一时间响起的歌是《谁知爱是什么》,我觉得他的生命就是一首爱的赞歌,他用他活着的日子和他的歌向人们表达了对爱的赞美和追求。大同写了很多情歌,很单纯的情歌,他的情歌是我少有地觉得每一首都不油腻、不做作、很真诚地作品,只有一个创作者的生命真正干净纯粹,才能写出干净纯粹的作品。他对音乐很执着,始终持守着纯净的热爱,业内零负评。缅怀方大同这件事从去年到今年,都快成为一些人的日常,也许是我的圈子里含同量真的很高吧。
今年Hito颁奖典礼上,卢广仲致敬方大同作品的8分钟,现场演出的视频被传到视频号上,我循环了好几天,开场就是《才二十三》。听着听着我就拿起了吉他,弹起这个旋律的时候,满满都是对大同的思念。歌词唱着对时光和生命一去不可追的感怀,编排极简,人声和旋律占据了大部分听感。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方大同带给我的创作启发,用看似简单的编排,唱那简单的道理,却是从生命中流出来的道理和见证,我歌故我在,作品如人品,他是这样的标杆。
最后,附上大同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我反复看了好多遍,值得被铭记在心里:
时间不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深入理解时间的现实与虚幻。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转折和挑战,但我认为我们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以雅致得体的态度去走完生命之路。
在我人生中的这个特别时刻,万事停滞不前,给予了我充分的时间去反思过去、认真思考眼前的一切,并幻想未来。《梦想家》(The Dreamer)这个名字象征着,即使面对疾病和人生中的种种挑战,我依然在这里,充满了创造的意境和满怀的梦想。
祝你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怀抱梦想,持续努力,成长进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阿澍《Keep Going On》:浇灌热烈、迷惘、倔强,守候荒漠中的玫瑰花
从吉他指板上摸好听的音色,把一个一个音串起来,成为歌曲的和弦。诗的段落是自由的,甚至连意思也不见得是连贯的,只是我想这么写,仿佛我在写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种内在的律动,而旋律的目的之一便是用音符将这律动表达出来。
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内在的、静谧的自由独处时光,从生活现实进入梦之遐想,穿梭之中的心情起落,化作飘渺的吟唱。我希望它有纯粹而坚定的内核,就是在所有的情绪和感受消散之后,它还抱持着一个稳定的信念。合成器延绵不断的音效将每个段落和句子温柔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松散的主体,像是粗针织毛线衣的那种间隙,柔软而互相编织在一起。
《Keep Going On》是我第一首完全独立创作、制作完成的原创音乐作品,我记得创作过程中每一个被音乐触动的瞬间,也记得制作过程中每一次停滞不前的无力和失落,这些甜的苦的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我和音乐的关系。而每一次决定再开始和再停下之间,都会有即时不同的心情气泡飘洒出来。
今天的文章来自「每日一歌」主题班,
点击报名9月每日书: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
点击查看更多
在地写作
写作生活节
点击查看更多
大师工作坊
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
剧本创作
诗歌
里所诗歌工作坊
每日书
7月共写班(每月开展)
7月自由书写班(每月开展)
English Daily Writing(每季度开展x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