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
活在世上,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
所谓“门要常开,户要常闭”,说的是,门是我们通向外界的通道,户是我们内心的屏障。
一个人若门常开,便能广交朋友,吸纳外界的新知;
若户常闭,便能守住心性,谨言慎行,不让闲言碎语伤己。
两者合一,才是生活最稳妥的处世之道。
![]()
1、门要常开,广交四方
《礼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一个人若是只守着自己的小天地,终究眼界有限,格局受限。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自我封闭,而在于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生长。
门若常开,就能迎来新的风景,新的机缘。
交朋友,往往决定了他的眼界;走出去,往往决定了他的格局。
明代有位叫沈万三的富商,家财丰足,却不固守门户,反倒喜欢结交各地来人。
不管是吟诗作对的文人,还是走街串巷的商贩,他都热心招待,从不吝惜财物。
有人来府上拜访,他总备下好酒好菜;
遇着落魄的,还会赠些盘缠助其周转。
乡里要修桥,他主动承担大半费用;
学堂缺桌椅,他立马让人送去新制的木料。
附近几条路铺了青石板,村口的义塾添了新书,背后都有他的支持。
这般行事,让他名声越传越远,连千里之外的客商,也特意绕路来与他合伙。
靠着这份广结善缘的气度,沈万三的生意越做越稳,家族后代也守住了家业,几辈子都没败落,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长久人家。
古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的一生,谁与同行,至关重要。
一个人若总是把门锁得紧紧,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眼界会越来越窄,心胸也会越来越小。
人脉是财富的一部分,真情是人生的根基。
广交四方,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相待;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心存善意。
常开门,结识良友,学会包容,也让人心怀感恩。
人到中年,若能把门常开,把情常存,把善常留,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温暖,处处有贵人。
![]()
2、户要常闭,谨言慎行
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乃身影。”
话语,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心性。
生活中,多少人吃亏在嘴上,多少人招祸在言语。
嘴是门户,言是利刃。
一个人如果不懂守口如瓶,容易惹祸上身。
懂得沉默的人,谨言慎行,常常能避开无谓的是非;守得住分寸的人,赢得尊敬,往往能积下深厚的福气。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孔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极为谨慎,从不随意开口,更不会说多余的话。
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之一,他对朝中纷繁复杂的内幕了如指掌。
谁与谁有了嫌隙,谁又在暗中向皇帝进谗,他心中一清二楚。
但在私下里,他却绝不会泄露半句机密。无论亲友如何旁敲侧击,都休想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朝廷消息。
他的家人对此也十分清楚,平日与他闲聊时,索性避开政事,只谈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一次,家人随口问他:“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是什么树呢?”
这本是极为普通的小问题,他却依旧小心谨慎,不肯正面回答,只是转移话题,巧妙避开。
也正因为这种谨言慎行的态度,孔光赢得了皇帝的高度信任,能够在三朝中稳居宰相之位。
正如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闭口,不把心事随便说,也不把是非随意传。
户要常闭,懂得谨言,心境自然平和,也更容易避开灾祸。
守住嘴上的分寸,就是守住人生的福气。
有位禅师曾言:“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情只点头。”
谨言慎行,并非让人沉默,而是让言语有分寸,让处世有尺度。
一个懂得关“户”的人,必然稳重厚道;而这样的品质,往往能为自己赢得一生的安宁与福泽。
![]()
很喜欢一句话:“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人生路长,唯有心怀善意,谨守分寸,才能真正活出一份安稳与自在。
门常开,代表心胸豁达,愿意接纳世界;
户常闭,代表谨言慎行,懂得守住分寸。
一个人若能做到开门迎四方,关户护自身,人生自然会走得安稳而丰盈。
学会张弛有度,进退得当,福气自然来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