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贸促会主办的《金铁烟云》书法艺术展,以李可染先生题写的四字为魂,将钢铁的筋骨与水墨的柔美完美融合。这场展览虽规模不大,却因独特的策展理念和十位兰亭奖名家的联袂呈现而格外耀眼。"金铁"二字既象征钢铁产业的铮铮铁骨,又暗指书法中篆隶的骨法用笔;"烟云"则对应行草的气韵流动,刚柔相济间展现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
展览最动人之处在于钢铁与书法这两种看似迥异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奇妙共鸣。当冰冷的金属遇见温润的墨色,刚硬的线条被赋予水墨的呼吸,工业文明的雄浑骨架,竟也在宣纸上幻化为烟云飞白。十位书法名家以刀剑般的笔锋劈开混沌,又以云霞般的墨韵收束锋芒,在力与美的辩证交响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
【随诸位名家的笔锋,溯游兰亭精神浸润的墨河,领略尺素之上力与美的交响。这场跨越千年的心印,正酣然舒展。】
李明
1971年生,安徽怀远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导师工作室导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导师工作室导师,一级美术师。多次担任全国展评委。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
李明书法以“入古化古”为根基,在碑帖融合、书体互渗中开辟新境,既得魏晋风神的纯粹雅致,又含摩崖石刻的磅礴气象。其作品“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与“疏峻跌宕”的个性表达,堪称当代书坛“技道并进”的典范。
娄东昇
1972年2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绍兴市书协主席团委员兼楷书委员会主任,兰亭书会理事。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
娄东昇以六朝碑版筑基,在重构魏碑刚健风骨的同时,创造性将黄宾虹宿墨技法引入碑体楷书,通过墨色斑驳感模拟金石蚀刻的时空质感;其结构处理强化欹侧对比,破除早期因追求刀刻感导致的板滞之弊。经十年学术梳理与形式提炼,其创作从形质模拟升华为自然书写,实现碑学雄强性与帖学流动性的互融,成为当下碑学复兴中兼具传统深度与当代转化力的佼佼者。
曹向春
1972年3月生,河南汝南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河南九三书画院副院长,郑州市书协副主席,郑州市政协嵩山书画院执行院长,一级美术师。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
曹向春书法以《曹全碑》为根基,融秦汉雄浑气韵,通过变形重构结体与融合金石笔法,打破单字空间常规,形成“雄强拙厚、奇崛天真”的独特风格。其突破性探索虽因风格固化与线条单一引发争议,却彰显了当代书家对传统碑帖的深度解构与个性诠释。
柯学刃
1974年生,福建莆田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福州市美术馆,一级美术师。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
柯学刃书风融汇北碑之刚劲、帖学之灵动与民间书法之拙趣,在“刀笔互化”的实践中拓展碑学新境。通过个性化重组传统书法元素,其作品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锐气,成为当代碑学创新中的重要代表。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不仅深刻延续了碑学的雄强血脉,更赋予传统碑学以鲜活的时代气息,堪称传统书法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樊利杰
1975年3月生,河南荥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农工党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湖北省书画院院长。获第六、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
樊利杰老师的作品常被喻为“行走的山水画”。他将倪瓒的寒林空寂、八大山人的孤高绝尘凝于笔端,在宣纸的方寸间经营出空灵宇宙。那些大面积的留白,早已超越形式技巧,成为“以无为有”的东方哲思载体——虚处风声飒飒,实处骨力铮铮,共同奏响静中藏动的禅意交响。
吴庆东
1975年6月生,黑龙江安达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师,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行书委员会主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一级美术师。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
吴庆东的作品并非对过往的简单重复,而是传统书法血脉在当代的生动体现;也非闭门造车的实验,而是探索未来的有力探索。在他的笔下,水墨挥洒间,千年书法艺术以其固有的温润与雄浑,展现出独特而强有力的当代回响,展现了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下的蓬勃生命力和无限潜力。
朱志刚
1976年生,江苏涟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民进江苏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委,一级美术师,现任职于江苏省文联。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
朱志刚通过熔铸碑帖精髓,以"清刚朗润"之风活化魏碑美学。其创作以康有为推崇的"十美"准则为根基,同时以诗意表达赋予碑学现代生命力。近期对《始平公造像》的研习,深化了雄强笔势的探索方向——如何在保持金石气韵的同时注入时代温度,成为其艺术突破的关键。这种兼具文化厚度与创新意识的实践,正推动着碑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凌海涛
197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合肥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合肥市书画院专职书法家。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
作为当代书法名家,凌先生始终秉持“素心书写、道法自然”的宗旨。在传统书法的深厚滋养和个人的艺术探索之间,他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融合路径。他的作品,既有北碑的气度开阔、骨力雄强,又不失灵动的南帖韵味,更浸润着文人特有的诗意情怀。那种历经千帆后归于平淡通透的境界,让人深深感受到传统文人精神的当代回响。
凌兄的书法创作从不囿于形式框架,而是在“意”的自由生发与“法”的深厚根基之间寻求平衡,在“心”的真情流露与“迹”的笔墨表现间保持张力,最终凝练成他清奇散逸、生机勃发的独特艺术世界。
费胤斌
1984年生,浙江桐乡人。书法师从俞建华先生,篆刻请益于陈茗屋、张炜羽诸位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篆刻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理事,嘉兴市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
费胤斌篆刻深植传统,以古玺筑基,精研三晋小玺、将军印风。朱文印取法高古,融大篆、甲骨精髓,章法古雅,线条简劲而金石沛然;白文印则刚劲畅达,融猛利精工与飘逸写意于一炉。其书法楷篆兼工,平正中见灵动,高古中透清雅。尤以“归来仍是少年”一印,见证其葆有赤子艺心。其人承江南温雅为底色,更化江湖侠骨豪情,于方寸印石间熔铸守正根柢与创新气象,展磅礴天地。
杨科云
1986年生于云南威信,现居广西。中国书法家协会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课题班导师,广西文联第十一届主席团委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大学客座教授。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
杨科云老师,其人如其字,他的书法作品,犹如君子之风,堂堂正正,字里行间尽显风骨。于其笔下,虽作品中未见个性化之痕,却深藏人生哲理,正襟危坐间尽显正直之气。在书法之道上,杨科云老师以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力求本源,直探其内涵。
写在最后:这场展览体量有限,气象却万千磅礴。它不仅是对工业美学的诗意升华,更在机械轰鸣的厂房深处,于钢花飞溅的熔炉之畔,捕捉到那缕始终跃动于文人墨客笔下的不灭烟云。这种刚柔并济、物我交融的东方智慧,正是中国文化最深邃的魅力所在。当铁水凝固成碑帖,当墨色晕染出钢的肌理,我们终于懂得 ——真正的艺术,永远能让最坚硬冰冷的铁石,孕育出最空灵流动的云霞。
刊头题签:凌海涛先生
文稿编辑:未央
西垣书画院整理发布
西垣语录:书法,千年文化之魂,千姿百态,流派纷呈。字迹或婉约秀丽,或豪放洒脱,美在其中。观者或赞或评,皆为赏心悦目。然,论其美丑,当以心平气和,切勿伤及人格。书之韵味,如人饮茶,冷暖自知,需细品细赏。诚邀各位书法爱好者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