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处暑有点怪:七月初一算早,偏又在出伏之后。老辈人传下话:“处暑在头,九月穿袄;处暑在尾,九月穿单。
![]()
”今年处暑落农历七月初一,按老话该是“头”。可今年三伏天8月19日结束,处暑8月23日才到,又赶上“出伏后”。这种“早处暑+出伏后”的组合,上回见还是1965年,六十年一遇。
中国气象局数据说,早处暑年份北方九月平均气温比常年低1-2℃,凉意来得早。
但农谚还讲“处暑出伏后,遍地出黄金”,预示今年庄稼可能收成好。
![]()
矛盾不?一边说凉得早,一边说丰收年,农民该信哪个?从气象学看,处暑后太阳往南走,北半球接的热少了,理论该降温。
可全球变暖影响大,近年“秋老虎”常反扑,2025年厄尔尼诺还可能让中东部热一阵。北方老乡别慌,东北、华北处暑后昼夜温差拉大,早晚得添件薄外套。南方就不一样,江南、华南副高还赖着,近十年处暑后35℃以上高温概率45%,防暑别松劲。
种地的更得调节奏。平原种玉米的,处暑后棒子熟得快,得盯着收,别等连阴雨发芽。
![]()
山区种果树的,夜里露水重,白天日头毒,叶片容易闹病,赶紧打遍杀菌药。湖区种水稻的,处暑要排水晒田,让根扎稳,老话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粮仓该拾掇了。有人问,现在看天气预报准,还信老谚语不?
我觉着,老经验是宝,结合预报更保险。
比如秋播小麦、油菜,今年冷得早,种子得提前备,山区比平原早十天整地,别等霜降抓瞎。穿衣也有讲究,“春捂秋冻”得适度。早晚凉飕飕,备件薄外套;中午还热,里头穿件吸汗T恤。
![]()
老辈人还说“上午处暑冷飕飕”,今年处暑在凌晨4点33分,怕真是凉得早。可南方“秋老虎”说不定杀个回马枪,短袖别急着收,备着准没错。处暑吃啥?
老习俗吃鸭子,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性凉败火,秋燥时节正合适。
梨子、龙眼、百合也上市了,中医说润肺健脾,少吃辣,多吃酸甘。养生别忘防燥,银耳、蜂蜜泡点水喝,比喝凉水舒服。
![]()
早睡早起,别熬夜,处暑后白天短了,睡足精神好干活。运动别太猛,散散步、打打太极,出点小汗就行,别整得浑身湿透。
现在问题来了:今年九月到底穿袄还是穿单?
北方大概率偏凉,南方可能先热后凉。具体咋变,还得看未来十天的滚动预报,农民朋友多留意手机上的天气信息。
![]()
老祖宗的智慧是根,现代科技是翅膀,两者搭着用,种地、生活更顺当。
关注我,后续天气变化、农时提醒,第一时间告诉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