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常说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话一点不假。驴肉细嫩鲜香,咬一口满嘴油润,连挑剔的老饕都赞不绝口。可奇怪的是,现在农村里养猪养鸡的随处可见,养驴的却越来越少。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咱得从养驴的难处慢慢说起。
一、养驴就像种果树,等不起的慢功夫
驴这牲口,天生就是个 “慢性子”。刚生下来的小驴驹,得喝半年母乳才能断奶,之后还得喂一年多的精饲料才能出栏。从出生到能卖,少说也得两年半。您想想,养一头驴的时间,够养三茬猪、两茬羊了。猪四个月就能长到两百斤,羊八九个月就能出栏,资金周转多快啊。可养驴呢,钱投进去就像扔进了无底洞,天天得买草料、买精料,还得搭进去大量人工。
一头驴每天光饲料钱就得十几块,一年下来四五千块。要是赶上行情不好,驴肉价格跌了,那可真是血本无归。村里老张头前几年养了五头驴,本想着等驴长大了卖个好价钱,没想到第二年驴皮价格暴跌,一张皮从两千多跌到八百块。老张头看着圈里的驴直叹气:“早知道养这玩意儿这么费钱,还不如种两亩玉米呢。”
二、伺候驴比伺候祖宗还难
驴这脾气,那叫一个倔。您要是想给它换个圈,它能跟您较劲半天。有次村里老王给驴挪窝,两头壮汉拽着缰绳硬拉,那驴直接后蹄蹬地往后坐,差点把围栏都踹塌了。更麻烦的是,驴对吃的特别讲究。它爱吃带露水的青草、干净的秸秆,还得掺着豆饼、麸皮这些精料,稍微有点霉变就绝食抗议。冬天草料紧张的时候,光买优质干草的钱就比养牛多出三成。
而且,驴圈里又脏又臭,清理起来特别费劲。每天天不亮,养殖户就得起来给驴喂食、打扫圈舍。要是驴生病了,还得四处找兽医,日夜照料。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都去城里打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体力和精力都有限,根本折腾不起。
三、市场就像过山车,钱难赚还操心
驴肉虽然好吃,但在很多地方并不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肉类。全国驴肉消费量里,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份占了七成以上,南方市场的需求连两成都不到。而且,驴肉的价格波动很大,有时候一斤能卖到六十块,有时候又跌到三十块。养殖户根本摸不准什么时候卖驴能赚到钱。
更要命的是,驴皮的价格直接影响着驴肉的供应。一张成年驴的皮能卖两千多块,而整头驴的肉也就卖三千来块。为了保驴皮质量,养殖户尽量不让驴剧烈活动,就怕磕碰伤了皮。可这样养出来的驴肉,少了点运动带来的紧实感,风味自然打了折扣。要是专为卖肉养驴,得让它们多活动,可那样皮就卖不上价了,养殖户肯定选更赚钱的路。
四、机器抢了驴的饭碗
以前在农村,驴可是重要的劳动力。耕地、拉车、磨面,样样离不开它。可现在,拖拉机、收割机、三轮车等农业机械大量普及,它们干活效率高、速度快,还不需要休息。以前用驴拉车,一天跑不了多远,现在三轮车几个小时就能把货物送到目的地;以前用驴耕地,一块地要耕好几天,现在拖拉机一天就能耕完一大片。而且,机械的可靠性高,只要定期保养,很少会出现故障,不像驴可能会生病、闹脾气。
五、政策扶持跟不上,散户难成气候
虽说现在有些地方开始重视驴产业,比如兴隆洼镇就把黑毛驴产业作为重点项目,提供庭院经济补贴、种公驴补贴等政策支持。但整体来看,养驴的补贴远不如养猪养牛。一头能繁母猪每年能拿到好几百块补贴,可养驴的散户,连个像样的圈舍建设补贴都没有。
而且,规模化养殖需要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这些都是散户难以具备的。村里老李想扩大养殖规模,可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一看他那几间破驴棚,直接就拒绝了。老李无奈地说:“要是能有政策扶持,我也想搞个标准化养殖场,可现在只能小打小闹。”
六、未来还有希望吗?
虽然现在养驴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也不是没有转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 “公司 + 农户” 的模式,企业提供驴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农户负责养殖,这样既能降低散户的风险,又能保证稳定的供应。比如聊城大学研发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发酵粗纤维饲料、使用复合菌剂等方法,降低了 15% 的饲料成本,还提高了驴肉的品质。
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驴肉、驴奶等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好。要是能把驴肉火烧、驴奶粉等产品推广到全国,说不定能打开更大的市场。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老话儿传了几百年。虽然现在农村养驴的人少了,但只要解决了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市场不稳定等问题,说不定哪天驴肉又能像猪肉一样,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到那时候,咱再吃驴肉火烧,说不定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您说,这事儿能成真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