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餐饮有什么?或者说银川美食有什么?如今提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心里可能最终会归结到一个“贵”字。因为纵观银川的餐饮,很多店家注重的是装修装潢,注重自家的性价比,强调的是自己的“真材实料”等,却偏偏少了美食最基本最需要的特征,那就是味道的传承。
前些时候,银川举办了一个名为“银领食尚・川行百味”的美食推荐活动启动会,旨在打造银川美食IP,彰显城市温度与文化底蕴的鲜活符号,助力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使银川美食在西北乃至全国餐饮版图中绽放独特光彩。
-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银川市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秉持“挖掘特色、树立标杆、赋能升级”的理念,通过“启动赋能、全民推荐、多维评选、成果发布、持续推广”五大阶段,全面梳理银川餐饮业态,提炼本土美食文化,评选出兼具公信力与市场价值的“银川美食必吃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有品质、有口碑、有体验”的美食消费指南。
这个活动确实火爆,人从众的场面给人一种热闹喧嚣的感觉。不过一圈下来,给人的感觉也就是老旧的套路:店家以自家美食制作展示,食客掏钱品尝。而所谓的特色美食,也就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各种小吃和特色菜肴。突出的不过是“美味、好吃,制作讲究,用料实在”等。却少有美食文化内涵的展示。
简单一点来说,在商言商,商人逐利,却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美食本身的意义,过分强调的是美食外在的附加。活动过后,能让食客或者过往行人记住的是什么?雷同、同质化、无差别化等,一种吃什么都一样的感觉充斥着内心。
而经常刷到银川有关美食博主们的各种美食探店,美食测评等视频,聚焦的也多为店家环境,美食味道,价格如何,用餐感受等,却对美食本身的文化内涵少有涉及。当然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足够,吃个美食那需要懂这么多,只需要知道好吃,实在,价格合适(省钱)就行,有空外出吃饭,能有个好去处,足矣!
可是,对于一座城市的餐饮文化宣传或者底蕴积淀来说,远远不够。
银川的美食文化没什么好讲的?
银川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其美食底蕴远比表面所见深厚。而不是简单的手抓羊肉,凉皮麻辣烫。贺兰山下黄河边的滩羊、黄河水滋养的稻米、丝绸之路上交融的香料,本应孕育出独特的美食叙事,却在商业浪潮中被简化成了"贵"与"便宜"的二元标签。
那些消失的市井味道值得追忆。用陶罐慢炖的羊羔肉,汤汁表层凝结着金色油脂薄膜;碗蒸羊羔肉的那一份火候氤氲的醇厚滋味;鼓楼早市上现烙的蒿子面饼,面香里裹着沙枣花的甜味;现炸的油香和馓子等。这些承载着地理密码的味觉记忆,正被连锁加盟店的标准化菜单逐渐覆盖。
当下餐饮创新的困局在于,经营者将"文化赋能"简单等同于复古装修或故事营销。某家网红餐厅用西夏文菜单作为噱头,服务员却解释不清党项族饮食与蒙古美食的渊源;号称"丝绸之路主题"的融合菜馆,将新疆大盘鸡与泰国冬阴功粗暴混搭。这种碎片化的文化拼贴,反而消解了美食本该具有的时空纵深感。
或许该向隔壁兰州的牛肉面学习——"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审美哲学中,沉淀着黄河农耕文明对食材本味的敬畏。银川餐饮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评选活动,而是需要"味道考古",因为古人的生存智慧里藏着最生动的文化基因。
当某天游客能在品尝手抓羊肉时,听到店家讲述贺兰岩画上的狩猎场景与切割刀法的关联;当夜市摊主能说清辣糊糊里几种辣椒分别来自丝绸之路哪个节点——那时银川美食才真正完成了从"好吃"到"耐品"的蜕变。
毕竟,值得一座城市骄傲的味道,从来不该只是舌尖三秒钟的欢愉。
可能有些深奥难懂,比如说川菜。
历经几十年的积淀,如今提到川菜,很多人记住的不只是四川有美味和“麻辣”,还有那一个个堪称传奇的美食故事,这些都为川菜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撑。而不是简单的好吃够爽。
回到银川餐饮,起码要给“贵”一个内涵的理由吧?一说就是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不觉得苍白而俗套吗?
或许,银川餐饮真正缺失的,不是“贵”的价格标签,而是“贵”得其所的文化底气。
可惜眼下多数餐厅的文化表达,仍停留在墙上挂几幅贺兰山岩画拓片、菜单印两句西夏谚语的层面。某家主打“塞上家宴”的餐厅,将黄渠桥羊杂碎与法式鹅肝并列推荐,美其名曰“东西融合”,实则暴露了对本土食材特性的无知。反观成都的苍蝇馆子,一碗担担面能引出“挑夫饮食智慧”“川盐古道运输史”等层层叙事——这才是美食IP应有的厚度。
银川并非没有文化富矿。清代《宁夏府志》记载的“石烤羊”,用烧红的河卵石焖熟羊肉,暗合游牧民族的火崇拜;民国老照片里南门骡马市的“骆驼油茶”,承载着丝路驼队的生存智慧。这些沉睡的味觉遗产,比生造“网红爆款”更具传播价值。若能将黄渠桥爆炒羊羔肉的铁锅镬气、吴忠早茶里的八宝茶礼俗、沙湖鱼头中“湖水煮湖鱼”的朴素哲学系统梳理,银川美食完全能构建起“黄河农耕+草原牧歌+丝路风情”的立体味觉谱系。
改变或许可以从一碗面的温度开始。当拉面师傅不再机械地抻扯面团,而是向食客解释“三遍水三遍灰”的工艺如何受赐于贺兰山碱性水质;当夜市摊主为辣糊糊搭配的小菜,能道出“固原红葱头”与“中宁枸杞芽”的时令讲究——这些细节积累的文化势能,终将冲破“同质化”的窠臼。毕竟,真正的美食高地,从来都是由无数个“为什么好吃”的答案堆砌而成的。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威记聊美食 ,用温暖的文字,讲述美食美味!谢谢阅读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