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进入第三天,日程可谓“上午翻车、下午翻盘”。摄影组在文化馆吃了“闭门羹”,又在街边竹篙粉店遭遇店主婉拒;午后却一路逆袭,从欧广勇艺术馆到德庆博物馆,再到 3 号集市,把一天的波折剪成最鲜活的成长素材。
上午 8 点,队员们满怀期待步行至德庆文化馆,却因未提前预约被拦在门外。“那一瞬间,空气像被按下静音键。”带队老师回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一边向馆领导当面说明来意,争取到下午 3 点的采访空档;一边转战当地特色竹篙粉店,结果又因店主心存顾虑,仅留下米香与遗憾。上午的素材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张张略显失落却仍在思索的脸——这些都被镜头如实收纳。
午后,阳光炽热,行程却柳暗花明。 在欧广勇艺术馆,丈二草书如江河奔涌,墨香冲淡上午的挫败;德庆博物馆内,兽面纹方鼎、青花瓷器与市井蜡像依次登场,队员们把青铜器上的锈斑与市井温度一并收入取景框。
傍晚,3 号集市升起油烟与果香。摄影组在角落偶遇制作“黄瓜榨”的老爷爷——翠玉瓜条在他皴裂的掌心里翻飞,60 年手艺浓缩成一句“北风天晒出来的才脆”。隔壁摊阿姨听说队员们“千里学老手艺”,硬塞一袋红艳荔枝:“讲好德庆故事,甜一点!” 快门声里,老爷爷的郑重与阿姨的爽朗同框,成为当天最柔软的句点。
回到驻地,队员把上午的失落与下午的惊喜剪成一条 1 分钟短片,配文“被拒绝也是真相,被接纳更是答案”。指导老师看完点赞:“青年就该这样,先撞墙,再开路。” 我们团队今日共采集影像素材 120G、访谈 8 段,全部整理后将用于德庆文旅系列短片。明天,他们将继续与文化馆“补约”,把未完成的采访做成“后续彩蛋”。
镜头记录的不只是德庆,还有一群大学生如何把挫折熬成汤,把光亮酿成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