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极目新闻”报道,程某与姚某再婚后,共同抚养姚某带来的女儿姚小某及程某与前妻所生的亲生儿子程小某十余年,家庭关系和睦。
2024年程某因病去世,未留遗嘱,留下房产、股票等价值600余万元的遗产。程小某以“非亲生”为由拒绝姚小某继承,姚某则主张程某对女儿视如己出,长期承担其教育、生活费用,病重期间母女更悉心照料。双方协商破裂后诉至法院。
经审理查明,程某持续十余年负担姚小某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日常辅导学业、规划人生,父女感情深厚。最终经法院调解,姚某母女分得遗产137万元,纠纷得以化解。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再婚家庭的增多,继子女继承继父母财产的问题日益凸显,继承人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其他继承人的权益。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此类继承纠纷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纠纷不仅涉及到大量的财产利益,更牵扯到复杂的家庭情感和伦理关系,让很多家庭陷入了痛苦与纷争之中。
由于继子女关系可能存在形成、变动,其法律关系的认定模糊不清,争议较大。继子女继承继父母财产这一问题,既关乎法律的严谨性,又牵扯到复杂的家庭情感与伦理关系。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通过该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对相关法律条文的深入剖析,以期准确适用法律规定。
——那么,核心问题是,继子女是否当然享有法定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从这一法律条文可以看出,我国民法典对于父母子女关系区分了四种情形,即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继子女关系。其中,婚生、非婚生及养子女关系直接适用民法典中有关父母子女权利义务的规定;而继父母子女关系系因姻亲产生的法律上拟制血亲,其权利义务关系则需视具体情形而定。
换言之,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并不自动建立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继父母继子女间是否互有法定继承权,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了实质性的扶养关系。
——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察多个方面来认定这种扶养关系。
1.经济供养的持续性:长期、稳定负担继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核心开支。如程某承担姚小某从小学至大学全部费用,形成最基础的证据链;
2.共同生活的公开性:长期共同居住并在生活起居、教育辅导、情感关怀上履行亲职责任。程某“陪写作业”“规划工作”等细节,证明其公开以父亲身份参与姚小某成长;
3.情感维系的相互性:双方形成稳定的情感依赖与家庭认同。姚小某病榻前守护程某,印证了双向的情感纽带。
这三要素相互支撑,缺一不可。若仅有短暂共同生活而无经济投入,或仅有金钱支持却回避情感责任,均难以认定为法律上的扶养关系。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即使继子女成年后未与继父母共同生活,若其曾对继父母承担主要赡养义务,仍可依据《民法典》第1131条主张“遗产酌给请求权”。例如:继子女长期支付继父母医疗费、生活费,或承担日常照护责任。此时,法院可根据赡养时长、投入程度及被继承人生前意愿,酌定分给适当遗产。这一制度是对“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延伸,既弥补了法定继承的刚性,也弘扬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继子女对继父母遗产的法定继承权,最终取决于双方是否形成了法律认可的扶养关系。鉴于实践中对此类关系的认定常存争议,作为希望主张继承权的继子女一方,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注重证据收集。积极准备能够证明扶养关系存在的材料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继父母支付生活、教育等费用的转账记录、票据;反映共同生活的照片、视频;邻居、亲友、社区或学校出具的证明;以及继父母曾明确表示视你为子女的相关证据(如书信、录音、遗嘱提及等)。若曾对继父母尽主要赡养义务,也应保留相应凭证。
2.优先友好协商。发生继承纠纷时,建议首先尝试与继父母的其他继承人(如亲生子女、配偶)进行坦诚沟通,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协商往往能更妥善地兼顾各方情感与利益。
3.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若协商陷入僵局,务必尽早咨询专业的婚姻家事律师。律师能帮助你更系统、有效地梳理法律关系、收集关键证据、制定合理策略,在法律框架内最大程度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对不同法律规定、热点、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更多读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察的视角。但需注意,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且司法实践中不同案例的细节千差万别,切不可盲目参照。
如果您遇到类似纠纷难以解决,也建议您及时咨询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以便更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 朱现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