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个性化营养评估技术指南》《肌少症膳食营养管理规范》《适用于儿童的预包装零食营养指导》《单位食堂烹调油、食盐使用量管理规范》《营养调查基本数据集》等5项团体标准。
《个性化营养评估技术指南》规定了个体营养评估指标及判断标准、个体营养评分及营养不良多基因风险评分计算方法及结果判断、个性化营养评估程序及个性化营养评估报告等内容,为我国精准营养落地提供了技术底座,提升了临床营养干预的规范性,有助于营养科、营养健康服务机构等开展个性化营养评估工作,提升精准干预能力。对于营养不良的个体,宜进行营养干预,必要时进行医学检查;对于营养状况良好的个体,给予指导建议并建议定期评估。而个性化营养评价宜由公共卫生、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营养健康服务行业的医疗人员及专业营养师开展。
《肌少症膳食营养管理规范》规定了肌少症的筛查和评估,膳食营养管理目标和原则、膳食营养管理流程,以及肌少症患者的能量及营养摄入推荐、膳食管理、运动管理和效果监测等内容。通过对肌少症老人的膳食营养管理,实现改善或减缓肌肉量减少的趋势、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活动能力、提高肌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结局的目标。膳食干预方案应坚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平衡膳食、食物多样的原则。当日常膳食不能满足能量和/或蛋白质需求目标时,可以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肠内营养制剂、优质蛋白质粉等口服营养补充。
《适用于儿童的预包装零食营养指导》提出“严控添加”与“精准强化”并行的科学框架,并明确适用于儿童的预包装零食应以高营养素密度和“减盐、减油、减糖”为重要原则,宜采用减少原料营养成分损失的加工工艺,避免过度加工。提出覆盖粮谷类、乳类、蔬果、蛋类等在内的9大类23个亚类的适用于儿童的预包装零食类别,并给出了各类零食提供的主要营养素和脂肪、糖、钠等限制性营养素界限值。在满足限制性营养素界限值的基础上,鼓励强化一种或多种营养素。作为首个聚焦儿童预包装零食的营养指导,该标准填补了用于指导儿童零食生产和研发的相关标准空白,既呼应清洁标签以及“三减”,又通过针对性精准强化弥补我国儿童营养缺口。
此外,《单位食堂烹调油、食盐使用量管理规范》明确了单位食堂烹调油、食盐使用量的管理目标、摄入量评估核算方法及管理原则。强调要建立烹饪油、食盐摄入量监督管理措施,包括实施过程管理、推行减盐减油烹饪工艺,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深化健康教育等。《营养调查基本数据集》则规定了营养调查基本数据集的数据集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及其描述规则,有利于个体营养调查信息采集、存储、共享和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
据了解,此次集中发布的5项团体标准,以“科学评估-精准干预-场景落地-数据驱动”为主线,共同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5项标准相辅相成,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也为政策制定、产业升级和公众健康提供了可执行、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标志着我国营养标准化工作迈入系统化、精准化、数字化的新阶段。
(孙茜)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8月20日3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