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瑾凡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01
国内首款且唯一
涂层密网支架迎上市“首秀”!
近日(8月13日),赛诺神畅发布消息,其自主研发的AUCURA™涂层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产品,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成功完成了上市后的全国首例植入。
据悉,AUCURA™涂层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于今年5月份获批NMPA上市,凭借极简输送系统、超密网孔设计和革命性抗衰涂层等创新设计,为我国颅内动脉瘤治疗带来了全方位的升级与变革。
AUCURA™涂层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极简输送系统,输送阻力降低62%
首创的0.017英寸微导管可精准应用于4.0mm及以下血管,并且能够兼容MCA-M3、ACA和PCA等远端血管,为复杂血管条件下的介入治疗提供了选择。
输送系统采用创新的No Tip头端设计以及钴铬铂DFT工艺,能降低血管远端损伤风险,全显影实现支架的精准释放。并且,通过对输送系统的深度优化,输送阻力降低62%,释放过程90%可完全回收。
超密网孔设计,智能血流调控
采用20μm丝材编织,增加34.0%编织密度,金属覆盖率30-35%,提高血流导向效果,同时易于血管新生内皮爬覆,促进动脉瘤快速愈合。
智能血流调控,保持90.5%分支内血液流速,覆盖分支影响较小。减少43.5%模型内动脉瘤血液流量。
抗衰涂层革命,长期安全稳定
采用eG-NTMA超亲水涂层,接触角11°(裸支架92°),具有强抗蛋白黏附和抗血小板聚集能力,术后1年血栓发生率0.7%。
同时,采用共价键锚定技术,涂层结合3年稳定性>90%(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检测)。
独具匠心的产品设计,让AUCURA™在临床应用中大放异彩,尤其是在动脉瘤完全愈合率以及植入后的安全稳定性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支架,展现出卓越的产品性能。
赛诺神畅公布的AUCURA™临床试验数据显示:
术后180天,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86.13%。已经达到传统支架已发表数据1年的水平。术后1年,成功闭塞率96.99%,创愈合率新高。
术后1年安全性复合终点为91.73%(已发表注册临床研究最高71.7%),大幅提高动脉瘤治疗后远期的综合疗效;术后1年神经系统原因导致的死亡/严重同侧中风率为1.4%(已发表注册临床研究最低2.1%),创安全性之最。
上市后的首例植入,AUCURA™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了解,该患者动脉瘤位于右侧A4段,血管纤细且路径较为迂曲,传统的密网支架受限于输送系统,无法抵达该部位完成治疗,或者治疗难度很大,风险很高。
而AUCURA™在输送过程十分顺滑,且支架的即刻打开贴壁良好,无短缩或移位,充分验证了其在远端血管治疗中的显著优势,为临床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病例总结表示,AUCURA™的17系统突破了传统密网支架的支架局限,为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更优的选择。
*以上产品信息均来自赛诺神畅公众号
此次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AUCURA™这一创新技术产品正式叩开临床市场的大门,开启服务患者的崭新征程,更意味着我国颅内动脉瘤治疗正式步入智能精准的新时代。
02
患者人数约9000万
有望成为临床主流术式!
颅内动脉瘤是潜藏在脑内的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在脑血管诸多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不仅如此,其一旦破裂出血引发出血性脑卒中,后果极其严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达30%~40%。
根据艾科医疗招股书显示,我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病人数在2022年时,就以达到了8474.4万例,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8951.4万例。
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式主要有开放性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传统开放性手术在过去的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例如易引发颅内感染、并发症较多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则凭借微创、精准等显著优势,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正逐步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庞大的患者基数,以及近年来我国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逐步渗透,手术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我国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量预计将从2019年的6.01万台激增至2028年的91.2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8.9%。不仅反映了颅内动脉瘤治疗需求的日益迫切,也预示着相关医疗器械市场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手段中,弹簧圈栓塞术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占据着主导地位。
其中,弹簧圈栓塞术虽是当前主流术式,但却存在对大型动脉瘤无法紧密填塞,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而密网支架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验证,尤其在治疗巨大或部分复杂动脉瘤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未来有望替代弹簧圈,成为未破裂动脉瘤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势必会带动相关市场的蓬勃发展。
据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市场为6.2亿元,预计2028年达170.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3.5%。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惊人的增长速度,无疑为医疗器械经销商伙伴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掘金赛道,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和发展可能。
03
集采推动行业洗牌
国产密网支架疯狂“卷”起来了!
然而,随着我国集采政策的不断推进,神经介入领域也未能置身事外,除了相对成熟的弹簧圈等品类实现了集采的大面积覆盖,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也成为了集采的另一个焦点。
2023年,北京市率先将密网支架纳入DRG付费与带量采购联动项目,为后续的集采行动拉开了序幕。
随后,2024年,在安徽省的神经介入类耗材集采中,密网支架赫然在列,最低拟中选价被大幅降至6.2万元。同一年,由河北省牵头的血管介入类全国联采(覆盖 25 省)更是将竞争推向白热化,美敦力的密网支架产品价格被压至 4.9 万元,降幅高达 42%,这一价格变动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今年,广东省深圳市医保局牵头开展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省级带量联动采购,更是进一步扩大了集采的影响力。此次采购要求广东省内采购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需求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下同)均应参加,最终结果显示拟中选产品平均降幅达42.82%,最高降幅63.16%
集采政策的大力推进,无疑压缩了企业及经销商在密网支架领域的利润空间,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但同时,也推动了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密网支架产品的降价,显著加速了相关手术在医院终端的普及,极大提升了商业化效率。据了解,今年以来,周至县人民医院、嘉禾县中医医院、蓝山县人民医院、太康县人民医院等大批县级医院陆续成功实施首例颅内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越来越多的复杂手术成功案例,彰显着基层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
政策红利也为国产替代进程按下了“加速键”。尽管密网支架是神经介入领域公认的研发难度大、技术门槛高的产品,但目前我国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获批注册证已达21张,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5款密网支架拿证。
神经介入赛道 "最卷" 特性在密网支架单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国产企业的快速崛起正在逐步动摇进口产品的传统市场地位,为行业注入新的竞争活力。
集采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密网支架植入术加速下沉,广阔治疗市场的大门正缓缓打开,为经销商开辟出新的掘金空间。国产新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市场垄断,更为经销商开拓市场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产品选择。
当下,技术下沉与国产替代双重推进,密网支架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具有独创属性了AUCURA™涂层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必能成为经销商伙伴有力的掘金“利器”!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转载请后台联系编辑。
#中国MRI报告
#中国CT报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中国医院信息状况调查
#医用超声#内窥镜#监护#心脏电生理#康复#生殖健康#口腔#医美#家用医疗设备领域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