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 吴静)为探寻特色产业振兴路径,破解乡村共富难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7日奔赴黄冈罗田县,开展以“栗链生态,乡兴共富”为主题的深度调研。通过走访产业园区、板栗种植基地与村委会,团队直面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志远服务队奔赴黄冈调研前的合照。通讯员 张晓曼 供图
产业透视:优势与困境并存调研首站罗田农业智慧园,队员们系统了解了以板栗为核心的特色农业体系。讲解员介绍,罗田板栗凭借标准化生产、成熟销售网络及新媒体营销,已从地方走向全国市场,成为区域经济支柱。然而,村书记在后续访谈中道出隐忧:疫情后销量下滑、市场供大于求,尤其是欧洲市场滞销严重;板栗储存期短、收购窗口期仅10天,价格波动剧烈(3-7元/斤);农户经济效益降低,采收积极性锐减。“面积大、产量稳,却难见回报。”村书记的叹息折射出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头部企业渠道畅通,农户却深陷“增产不增收”困境。
田间寻症结:品种、品质与劳动力之困在甫薇山庄的板栗林中,队员们化身“田间调研员”,近距离观察板栗生长状态。品种方面,卢大河岸的毛板栗色泽偏黄,北方引进的草板栗呈乳白,二者因环境与基因差异各具特色,却也面临不同品质管控难题。加工环节中,速冻氧化导致的损耗、自然灾害与虫害的威胁,以及人工采收与自然掉落板栗的品质差距,成为农户保障质量的“绊脚石”。更严峻的是,农村劳动力减少迫使农户依赖自然掉落采收,而市场对高品质板栗的需求愈发严苛,矛盾亟待破解。
创新破局:文旅融合开辟新路径针对调研发现的痛点,服务队与村委共同探索突围方案。核心思路聚焦“板栗采摘+乡村旅游”模式:通过打造体验式采摘项目,吸引游客参与,既提升板栗附加值,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队员吴静表示:“农旅融合能将单一农产品转化为综合体验产品,让板栗从‘田间’走向‘市场’与‘游客手中’。”此外,团队建议强化品牌建设与品质管控,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户增收,实现“效益与效率双提升”。
青春践行:调研成果赋能乡村振兴此次罗田之行,服务队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收集与深度对话,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后续,团队将撰写专项调研报告,为地方政府与农户提供决策参考。队长总结道:“我们以板栗为切入点,剖析产业链痛点,希望通过青年视角与创新思维,为罗田板栗产业突围、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从田间到市场,从困境到破局,湖二师“志远”服务队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调研探寻答案。罗田板栗产业的未来,不仅关乎一方经济,更承载着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期待这份青春实践,能为共富之路写下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