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实践要躬行。为积极响应《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广东海洋大学“一盏灯火--照亮里水温情绚烂”突击队全体成员于2025年7月21日奔赴佛山市南海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5天的义教活动。作为去年“半盏灯火--照亮佛山温情绚烂”突击队工作的延续,“一盏灯火--照亮里水温情绚烂”突击队在本次的义教课题设计方面比去年更加深入日常生活且课程类别更加丰富,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探索欲望,增强孩子们的多学科发展思维,这是广东海洋大学“一盏灯火--照亮里水温情绚烂”突击队在义教服务深度及广度上的一大进步,更是在打好基层儿童知识教育基础、统筹发展乡村教育振兴台阶上的一跨步。
扬帆赴新程・初见漾期盼
七月流火,暑气渐盛,一场以爱心为帆、以学识为舟的义务支教之旅正式启程。7月21日,“一盏灯火” 实践团精心筹备的开营仪式如期举行。从破冰互动中初建的默契,到分组结对时相拥的暖意,短短数小时的相聚,不仅让孩子们与志愿者迅速拉近了距离,更在欢声笑语间播撒下知识的种子与关怀的温情。这不仅是一次暑期课堂的开启,更是一场以真诚联结心灵、以行动传递责任的实践 —— 它让教育的温度跨越隔阂,让成长的力量在双向奔赴中悄然滋长,为孩子们的夏日时光注入了别样的意义与期许。活动中,突击队开展了简单的开营互动,助力小朋友们与突击队队员快速建立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使孩子们逐渐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变得主动大方。随后,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放松自在,大家纷纷登台展示才艺,或演唱英文歌曲,或讲述精彩故事。多元的才艺表演不仅让课堂氛围更显生动活泼,也让彼此间的了解更为深入。
剪拼凝巧思・风车载趣行
剪窗花课堂上,苏冠榕老师分步演示 “对折 — 勾勒 — 剪刻” 技法,孩子们手中的红纸在指尖灵动翻飞,一张张精致的窗花逐渐成型。课堂进程中,部分尚未完成作品的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持续打磨创作细节。他们对作品完成度的执着追求与全情投入的认真态度,在静谧的课堂氛围中显得尤为突出,让整个创作教学过程洋溢着沉静而富有力量的育人气息。面对拼贴诗,孩子们起初面露困惑,在叶涵予老师细致讲解后,大家茅塞顿开。创作时间里,剪纸声、笔尖摩擦声、贴纸声交织成趣,一幅幅充满童真的拼贴诗陆续诞生。孩子们主动分享展示作品,在交流中看见彼此眼中夏天的美好模样。李晓桐老师的 DIY 纸杯风车课洋溢着创意活力。洁白的纸杯、细长的吸管、五彩的彩泥分发到手中,孩子们遵循 “分割扇叶 — 绘制图案 — 组装固定” 的步骤动手创作:有的在风车上画彩虹,有的绘小动物,充分释放想象力。遇到扇叶剪裁不规整等问题时,老师们俯身细致指导。最终,每个孩子都捧着独一无二的风车,脸上绽放出格外灿烂的笑容 —— 这是专属于他们的夏日浪漫。
图为突击队成员开展“剪窗花”课程。陈智航供图。
探微知化学・荧光显奇妙
叶涵予老师的化学实验课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连串意外惊喜。课堂上,化学世界特有的奇妙色彩与瞬息万变的反应,瞬间点燃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这门看似神秘的学科产生了极大兴趣。叶涵予老师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演示,而是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亲身操作的环节,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维生素B2粉末放入面前的一次性水杯,看着粉末在水中慢慢溶解,眼神里满是期待。随着老师一声“请大家注意灯光”。紧接着,叶涵予老师举起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一束明亮的光线精准地照向孩子们面前的水杯 —— 就在这一刻,杯水中突然闪现出点点荧光,如同揉碎的星光沉在杯底,又似一群灵动的萤火虫在水中翩翩起舞。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奇妙景象震撼,教室里瞬间爆发出阵阵惊叹声,有的孩子忍不住凑近水杯仔细观察,有的则兴奋地拉着身边的同伴分享这份惊喜。这场趣味实验没有枯燥的方程式推导,也没有复杂的理论讲解,却像一颗神奇的种子,悄然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对化学的向往。它不仅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科学的魔力,更在他们心里打开了一扇通往探索化学世界的窗口,激励着他们去发现更多未知的奥秘。
图为突击队成员开展化学实验课程。曾希供图。
甲骨现文明・六尺出美德
本次夏令营中,突击队精心设计的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深入体验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美好传统的博大精深。陈智航老师带来的甲骨文课程以“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历程为起点,详细讲述了甲骨文对中华文化以及汉字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一课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更激发了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同时,这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文化根基和归属感。刘锡耀老师在讲述六尺巷的历史故事时,重点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他引导孩子们通过亲身演绎六尺巷的故事,深刻体会到谦让与以和为贵的重要性。在演绎结束后,刘锡耀老师的提问引发了孩子们的深思:在面对利益冲突时,选择以和为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两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正是符合了当代国家希望通过文化认同教育帮助青少年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还能够培养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将来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为突击队成员陈智航开展“甲骨文”课程。苏冠榕供图。
薪火传南粤·童心耀未来
结营仪式上,突击队队员与孩子们同台献演《我的纸飞机》手势舞,为本届夏令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聚焦增强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夏令营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元的趣味课程,孩子们认知的边界在趣味实验中拓宽,思考的种子在手工创作间萌芽。正如所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所以,儿童的科学教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青年突击队员们深谙此责,在成长营中以言传身教播撒知识火种,激发探索精神,悉心呵护强国接班人的梦想萌芽。肩负“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传承使命,义教成为队员们勇担时代责任的生动注脚。
图为突击队成员合照。社区工作人员供图。
在南粤大地上,广东海洋大学“一盏灯火——照亮里水温情绚烂”突击队正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孩童心间。这份传递,终将在时光里生长——待这些孩子长成,他们会接过接力棒,让知识的光芒继续照亮更多角落。而这,正是对未来最生动的勾勒:当薪火在一代代人手中延续,乡村教育的根基会愈发坚实,乡村振兴的蓝图会愈发清晰,“百千万工程”的愿景也将在无数这样的传承中步步靠近。突击队的行动,不止于当下的播种,更在于为未来埋下无数可能——让更多青年投身教育,让更多星火汇聚成炬,照亮乡村更长远的明天。(通讯员:魏尧 陈智航 苏冠榕 胡晔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