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出伏啦!大家是不是很高兴?
三伏天这一年里最热的时段,终于结束啦,大伙都盼着能快点凉快下来。
可老一辈人常念叨“不怕出伏雨,就怕出伏晴”,这出伏天晴到底有啥说法呢?为何就怕是晴天呢?让我们一起来从古人留下的农谚里找找答案。
(1)“出伏是晴天,入冬穿薄衫” 。
从字面意思来说,如果出伏这天是个大晴天,那到了冬天,天气可能会比较暖和,人们甚至穿着薄衫就能过冬,也就是预示着暖冬的可能性比较大。
![]()
从气象逻辑上分析,要是出伏晴天,或许意味着副热带高压还很强势,没有及时南撤或减弱,这种情况甚至可能持续到冬天,导致气温偏高。
但暖冬对农业可不一定是好事,一方面暖冬没办法冻死土壤里的病菌和害虫,来年病虫害可能会增多;
另一方面,像麦苗这类农作物,可能因为温度不够低,无法进入良好的休眠状态,容易被冻伤,影响来年收成。
(2) “出伏一日晴,大旱八月半” !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当天要是晴空万里,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概率雨水稀少,到了农历八月半左右,可能会出现大旱。
这可不是小事,八月半时,很多农作物正处于关键的生长阶段,像玉米灌浆、晚稻抽穗,都急需水分滋养。
![]()
一旦缺水干旱,庄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粮食颗粒不饱满,产量大幅下降,农民一年的辛苦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3)“晒伏尾,春河干” !
这句谚语中的“伏尾”说的就是出伏这一天。要是出伏这天太阳暴晒,往往预示着来年春天河水会干枯,出现春旱。
春季可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土地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雨水多不多,对春播极为重要!
春旱一来,种子难以发芽,就算勉强出苗,也可能因为缺水长得稀稀拉拉,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影响全年的种植计划和收成 。
(4)“出伏一日雨,秋收粮满仓”!
这句谚语则说出伏当天下雨,秋收时粮食就能堆满仓。
![]()
因为出伏后天气还比较热,“秋老虎”可能还会发威,土地水分蒸发快,这时候一场雨能及时给农作物补充水分,让它们茁壮成长,籽粒饱满,自然就有好收成 。
(5)“雨淋出伏日,冬天瑞雪年”!
此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下雨,当年冬天降雪会比较多。冬天下雪对农业益处多多,厚厚的积雪像给大地盖了一层棉被,既能保持地温,防止农作物冻害,又能在来年春天积雪融化时,为土壤补充水分,还能冻死一部分害虫,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还有最后一句谚语,则是“出伏光打雷,连阴滴到秋”,要是出伏这天光打雷,预示着接下来会阴雨连绵一直到秋天结束。
虽然雨水能缓解旱情,但如果雨太多太频繁,也会带来麻烦,比如田间积水,农作物容易烂根、生病,还会影响光照,不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样可能导致减产!
虽然这些农谚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对天气和农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如今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能完全依赖农谚来判断天气和收成。
![]()
不过,在这出伏的日子里,了解这些农谚,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大自然多一份敬畏之心。
你还知道哪些出伏的谚语呢?你家乡今年出伏是晴天,还是下雨呢?我这里可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