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开始,俄罗斯的原油得从哈萨克斯坦的管道过境,每吨得付15美元的过路费。那时候,俄罗斯每年通过哈萨克斯坦往中国送700万吨石油,哈萨克斯坦光收过境费就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2024年,转运量已经涨到1000万吨左右,按照每吨15美元算,一年下来哈萨克斯坦能进账1.5亿美元,还不包括增值税。
普京是否曾想到,2003年那个决定,竟让邻国哈萨克斯坦平添了十亿美元的横财?
![]()
2014年起,俄罗斯原油每经哈萨克斯坦管道输往中国一吨,哈萨克斯坦国库便叮当入账15美元。俄罗斯每年输送量从最初的700万吨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1000万吨,仅此一项哈萨克斯坦年收入就达1.5亿美元。
这笔钱几乎是无本生意,管道早已建成,维护成本低廉,俄罗斯的石油却源源不断穿越中亚草原,哈萨克斯坦只需坐在管道旁收取“买路财”。
哈萨克斯坦的意外财运,源自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一段弯路。
![]()
1997年,中哈签署石油开发协议,中石油拿下阿克纠宾油田项目后,两国迅速在2003年敲定管道建设方案。
962公里的阿塔苏-阿拉山口段管道仅用一年便贯通,2005年12月黑金开始涌动。
当2009年这条能源大动脉延伸至2800公里、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时,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原油仍在等待通往中国的路径。
2000年代初,面对安加尔斯克油田开发,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力主直通大庆:“路线更短,效率更高,能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但普京笔尖一转,将终点改向日本海旁的纳霍德卡港,意图吸引日韩竞标抬价,历史在此分岔。
![]()
2003年10月,主张直通中国的霍多尔科夫斯基突因税务罪名入狱,远东管道计划随即搁浅。中国转向哈萨克斯坦,一条钢铁巨龙在中亚荒漠提前腾起。
当中俄原油管道2009年终于从斯科沃罗季诺铺向大庆时,哈萨克斯坦已稳坐中亚能源枢纽交椅六年。即便2018年俄方将输油量提升至3000万吨,过境哈萨克斯坦的油流已成既定格局。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迫使俄罗斯能源全面东移,中国成为救命稻草。
当年2月4日,中俄签署十年供应1亿吨原油协议,但俄境内管道容量捉襟见肘——借道哈萨克斯坦成为唯一选项。
![]()
2024年1月哈萨克斯坦的议会轻落槌:过境协议延长至2033年,费率锁定每吨15美元。
托卡耶夫总统签下名字时,或许想起前任纳扎尔巴耶夫的深谋远虑,是这位执政三十年的强人,在苏联解体后力推能源基建,将荒原变为能源枢纽。
如今哈萨克斯坦左手收取俄罗斯过路费,右手通过同一管道向中国出售自产原油,卡沙甘油田的黑色黄金与过境费共同充盈国库。
![]()
2022年1月骚乱中托卡耶夫借俄军平息动荡,转身便清洗纳扎尔巴耶夫旧部,经济的独立滋养了政治自主。
当俄罗斯同年7月以泄漏为由暂停里海输油管线,哈方立即退出独联体货币委员会反击。
过境费带来的稳定财源,让这个中亚最大国家敢于调整外交罗盘:一边维持与俄传统纽带,一边与美国商讨反恐合作,既做俄罗斯能源的“中转站”,又向西方伸出橄榄枝。
2025年5月普京的办公室传出新决策:经哈输华原油再增250万吨,总量达1250万吨,合约延至2034年。
![]()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首次向哈方开放油气设备技术——曾经严防死守的“卡脖子”领域,如今主动松绑。这既是向中国递出“能源安全保证书”,也是向美国释放信号:别想在中俄间打楔子!
哈萨克斯坦则被正式推上“中俄能源桥梁”的位置,三方各取所需:中国得油源,俄罗斯破制裁,哈国扩财源。
里海的风吹过哈萨克斯坦草原,管道中的石油奔涌不息。2025年7月,哈能源部发布《2025–2040年石油炼制产业战略》,计划将成品油倾销中国、印度。
![]()
三座现代化炼油厂矗立在荒漠,每日35万桶的产能不仅消化本国原油,更瞄准东方新兴市场。
此刻的莫斯科或许终于明白,当年为制衡亚太买家绕开的那个弯,如今让哈萨克斯坦在欧亚能源棋局上稳稳落座,而中国西部的炼油厂里,来自北方的原油正通过多条管道注入沸腾的装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