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第21章:什么是科学定律

0
分享至

《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是美国学者理查德・德威特撰写的科学哲学著作,2018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基于费尔菲尔德大学的教学经验,通过图表辅助与通俗化表述,系统梳理科学认知体系的演进历程。

全书以科学史为主线,解析人类世界观从亚里士多德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到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变革过程。第一部分探讨科学哲学基础命题,包括真理本质与实证方法;第二部分分析古代至近代科学范式转换,聚焦托勒密至伽利略的理论突破;第三部分评述现代科学对传统世界观的冲击,揭示科学理论与认知框架的动态发展。通过跨学科视角,阐释科学思维如何重构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第21章 哲学插曲:什么是科学定律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定律的概念在科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举个例子,在前面几章,我们讨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描述。在第22章中,我们将简要探讨在牛顿体系得到广泛接受后的几个世纪里出现的其他定律,比如,我们将讨论解释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关系的有关电磁效应的定律,还有其他很多定律。前面提到的这些通常都被认为是科学定律。这一类定律似乎抓住了物理现象的一些根本性因素。对这些定律的探索和提炼归纳,自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一直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什么是科学定律?在这简短的一章里,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明,当我们开始探讨这个问题时,很快就会遇到一些让人深感困惑的命题,而这样的情形十分常见。为解决这些命题以及其他围绕在科学定律周围的命题,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这些尝试带来了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张、论据、反主张、反论据以及类似的东西,这种情形在过去大约50年里尤为突出。有一点很明确,尽管很多不同观点的支持者进行了几十年的争论,其中不乏知识渊博、能言善辩之人,但是,对于“科学定律是什么”或“怎样对科学定律进行界定”的问题,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这个争论的细节已经超出了本章的讨论范围,不过与其他章节一样,书后章节注释中有一些额外的相关内容供希望深入研究的人参考。但是,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这些在探讨科学定律概念时很快就会出现的令人困惑的命题,并不是特别困难。因此,本章另一个小目标就是让你对这些令人困惑的命题有一些初步体会。

科学定律

哲学家一直乐于对科学定律和自然规律进行区分,在过去大约50年中尤为如此。关于两者之间的区别,已经有很多文献说明,不过接下来将是对这个区别的一个简要总结。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科学定律,比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通常都只是近似地描述了物体的运转模式(后面我们还将对此进行详述)。举个例子,开普勒第二定律只是描述了在一个二天体体系中,也就是这个体系中只存在一颗行星和太阳,那么行星将会沿怎样的轨道运动。在实际的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其他行星的万有引力影响,因此,开普勒第二定律只是对行星运行轨道进行了非常近似的描述。

然而,由于像开普勒第二定律这样的科学定律已经非常接近物体的运转模式,因此通常都认为“这些定律尽管只是近似的描述,但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一些深层次的特点”,而由科学定律所反映的世界更深层次的特点有可能就被认为是自然规律。因此,粗略地说,通常都将自然规律定义为“负责宇宙运转的宇宙基本特点”,而将科学定律看作是近似地反映了这些自然规律的定律。

接下来,我将把重点放在科学定律上,尽管总会存在其他一些命题,都与这些科学定律通常所反映的世界基本特点有关。让我们从通常认为科学定律所具有的两个特点开始。

与科学定律相关的特点

通常认为,一个科学定律反映了宇宙某个基础且无例外的方面,也就是说,科学定律反映的是事物应当具有的运转模式,而不仅是事物的某个偶然行为。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普勒第二定律为例,这一定律也被称为“等面积定律”,我们在第16章中首次对这一定律进行了讨论。回忆一下,简单地说,这条定律是:如果用一条直线把一颗行星和太阳连接起来,那么这条直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回去查阅一下图16-3可能会有帮助。)正如在前面提到过的,我们通常认为这条定律反映了,或者至少部分反映了,宇宙中某个基本的、无例外的规律性。值得注意的是,我说的是至少部分反映了,因为严格来说,最多只有在理想状态下,比如这颗行星不受任何其他外力影响,包括太阳系中其他天体所施加的万有引力作用,这样一个定律才会完全准确。下面我们将对与理想状态相关的命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这里我想让你关注的关键点是,通常认为这条定律反映了(或者至少部分反映了)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行星总是按照这个模式来运转,而且很有可能过去也是按这个模式来运转的,而将来只要行星继续存在,它们还将继续按照这个模式运转。因此,通常认为科学定律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其他大多数规律性有所不同。举个例子,我们本地的餐馆只要开门营业就可以提供热咖啡,这就是一个规律性。但是这不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我们本地的餐馆还是偶尔不能提供热咖啡的,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同样,“6月的平均温度高于5月”是一个规律性,但这也不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尽管不常见,但有时5月还是会比6月热。

然而,通常认为像开普勒第二定律这样的一个表述所描述的是行星一直会遵循的运转模式,而不仅是行星通常如何运转,这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定律的一个关键特点。目前,让我们暂时记下这个观点,也就是反映无例外的规律性似乎是科学定律的一个关键特点。

通常与科学定律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关键特点是,我们认为科学定律反映了世界的客观特点。尽管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对客观性这个话题有所涉及,但并没有详细探讨。因此,接下来我将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我在这里所使用的“客观”,其关键点是某个东西是否依赖于人类。更具体地说,我们通常认为如果即使人类不存在,某个东西也可以存在,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客观的,如果情况相反,那么我们通常就认为它不是客观的。

我必须指出,这不仅是“客观”这个词的意思,也是我在这里所要使用的这个术语的意思。

举个例子,思考一下某些特别受欢迎的甜点,比方说巧克力慕斯。巧克力慕斯似乎于17世纪首先出现在法国,随后在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巧克力慕斯毫无疑问是人类的一个发明,而且,如果人类不存在,放到这个例子里那就是如果法国人不存在,那么巧克力慕斯同样也就不会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巧克力慕斯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客观特点(重申一下,我在这里使用的是前面提到过的“客观”这个词的意思)。

相比之下,我们通常认为木星是客观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所持的观点是,即使人类从来不曾演化发展,甚至人类从来不曾存在,木星也仍然存在。我们倾向于认为木星与巧克力慕斯有显著不同,也就是木星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而巧克力慕斯则依赖于人类而存在。(顺带提一下,“木星”这个名字当然不是客观的,这个词显然是人类发明的。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个名字所指代的物体,也就是我们称为木星的行星,即使在人类从来不曾存在过的情况下也仍然存在。)

除此之外,在前面所描述的那样一个没有人类存在的场景里,我们通常认为木星仍会像现在这样围绕太阳运转。这里我们就回到了开普勒第二定律。具体来说,我们通常认为,如果人类从来没有存在过,木星仍将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所描述的轨道运转。换句话说,我们通常认为开普勒第二定律抓住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客观特点。

与“木星”这个词的情况相同,如果人类没有存在过,“开普勒第二定律”这个短语当然也不会存在。然而,正如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即使人类不存在,“木星”这个词所指代的物体也仍然存在;我们还认为,即使人类不曾存在,“开普勒第二定律”这个短语所反映的规律性也仍然是宇宙的一个特点。重申一下,我们通常认为开普勒第二定律和其他科学定律抓住了这个世界的客观特点。

如果总结一下关于科学定律的常见观点,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探讨。

然而,为了我们的讨论,让我们先把重点放在前面所分析的科学定律的两个特点上:第一个特点是,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定律反映了无例外的规律性;第二个特点是,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定律反映了宇宙的客观特点。当我们探讨这两个特点时,很快就会遇到难以解决而又让人感到困惑的命题。

无例外的规律性

让我们从前面讨论过的科学定律的第一个特点开始,也就是,科学定律反映了无例外的规律性。首先,请注意,不存在意外情况的规律性随处可见,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是我们并没想作为潜在科学定律的。下面是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在所有曾被写出来的英文句子中,出现过的所有单词数量略少于100万,因此,这是一个关于英文句子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但是,我们从来不会把“所有英文句子包含的单词数量略少于100万”当作一个潜在的科学定律。第二个例子是,就我个人的记忆而言,我穿裤子时通常先穿左腿(也并没有什么很好的理由)。假设我的记忆是正确的,这也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不过当然我们并不会想把它当作潜在的科学定律。我们可以坐在这里,想出上千个类似的无例外的规律性,其中大部分,我们都不会将其当作潜在科学定律。

那么,看起来尽管反映某个无例外的规律性是成为科学定律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想把如此大量的无例外的规律性都当作潜在的科学定律。这就带来了一个既简单又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些是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与不是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之间有什么区别?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相当常见的答案,尽管这个答案本身也会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命题。这个答案所涉及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事实条件句”,或者也可以叫“反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反事实除了在这里的讨论中发挥作用,在其他讨论中,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也都会发挥作用。因此,我们的下一个任务是搞清楚反事实是什么。

反事实

反事实是日常语言与思维的一个共同特点。所以,几乎可以肯定,就算你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反事实”或“反事实条件”这样的术语,你也一定已经非常熟悉它们所表达的核心概念。

与我们在本书中通常的做法一样,让我们首先从例子开始。想象你自己说出了下面这样的话,“如果那次考试之前学习再努力一些,那么我应该能考得更好”,或者“如果昨天晚上没有在外面玩到那么晚,那么我今天早上就不会睡过头了”,或者“如果我记得手机该充电了,那么现在电池就不会完全没有电了”,或者“如果我早点到售票处,那么就能买到票了”,等等。

这些都是反事实条件句的实例,通常它们被简称为“反事实”。首先,请注意,这些例子都是条件句,它们都是“如果……那么……”的句式结构,这就解释了“反事实条件句”中“条件句”的部分。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例子中,“如果”的部分所反映的都是过去没有发生而且你也知道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了准备考试,你本来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但你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做;你昨天晚上本应该早点回家,但你并没有这么做,等等。在这些例子里,“如果”反映的是不正确的、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或者换句话说,这些例子中“如果”反映的是反事实,而这就是“反事实条件句”中“反事实”的来源。

反事实在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学角色,因为它们使我们得以表达我们认为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会有怎样的情况。如果与事实相反,也就是你更加努力学习了,那么你就能考得更好;如果与事实相反,也就是你记得给手机充电了,那么现在手机电池就不会完全没有电了,等等。这一类的表达非常常见,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们使我们能够表达我们认为在与事实不同的条件下,会有怎样的情况。

就像前面所指出的,在区分我们通常认为是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与通常认为不能作为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时,反事实通常被当作一个关键因素。下面将解释一下反事实如何在区别两种规律性时发挥作用。

再思考一下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那些例子,也就是我们不会当作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比如,所有英文句子包括的单词数量略少于100万个,或者我穿裤子时通常先穿左腿。请注意,这些规律性尽管准确描述了事物在某种条件下的情形,但是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它们就不会是真的了。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比赛,奖品是丰厚的奖金,比赛内容是写出长度最长而又语法正确的英文句子,那么很有可能会有人造出一个英文句子,包含超过100万个单词。因此,在这样一个反事实情境中,关于英文句子的规律性就站不住脚了。同样地,如果一位电脑程序员只是为了取乐,研发了一款可以造出长英文句子的程序,那么关于英文句子的规律性可能也同样不准确了。关于我穿裤子时通常先穿左腿的习惯,情况也是如此。如果在过去某个时候,我把腿摔断了,这就很有可能改变我的行为习惯,那么关于我穿裤子时通常先穿左腿的规律性就不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了。同样地,如果有人给我一大笔钱,让我改变行为习惯,或者有其他任何一种反事实条件,关于我穿裤子的规律性都将不再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了。简言之,这一类规律性在条件发生变化后就可能不是真的了。

相比之下,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所描述的规律性,似乎不管在什么样的反事实条件下都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举个例子,不管木星距离太阳是近一点还是远一点,木星的质量是更大一些还是更小一些,或者木星是岩石星球还是气态星球,或者存在其他任何一种反事实条件,木星都仍将按照开普勒第二定律来运转。

简言之,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定律所反映的那些无例外的规律性,比如开普勒第二定律,通常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不受反事实条件的影响。具体来说,这样的规律性即使在多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通常也仍然是真的。

通常认为,可以作为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与不能作为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之间,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前者即使面对多种反事实条件,仍然可以保持为真,而后者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利用反事实条件是否足以区分两种规律性?很不幸,并不是这么简单。

具体来说,利用反事实条件可以对这两种规律性进行区分,但同时也产生了问题严重的命题。这些命题涉及两个方面,其中一个与语境依赖性有关,另一个与通常所说的“其他条件不变句”有关。接下来,我将对这两个方面逐一简要讨论。

语境依赖性 尽管前面对反事实条件的应用,至少一开始似乎让我们在合理区分能否作为潜在科学定律的规律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正如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一样,这并没有为揭示更深层次的问题发挥多少作用。这里所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就与反事实条件的语境依赖性有关。

前面对反事实条件的初步讨论中,我保留了反事实条件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一个反事实条件是真还是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语境。再思考一下前面提到过的一个例子,“如果我记得手机该充电了,那么现在电池就不会完全没有电了”。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暗自假设了一个多少比较正常的语境,也就是你大概希望自己记得给手机充电。

在这样一个语境中,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个反事实条件为真。

不过,现在请考虑另一个语境。假设你明天要参加一个重要考试,而你决定直到考试结束才给手机充电,这样你就不会把时间都浪费在打电话上。

在这个语境中,“如果我记得手机该充电了,那么现在电池就不会完全没有电了”,这个反事实条件就是假的,因为在这个语境中,你大概会不想记得给手机充电,而且会让电池继续处于没电状态。或者,你跟一个朋友吵架了,希望暂时失联,因此更愿意把手机放着不充电,这样就为自己不回电话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或者还有无数其他可能性。简言之,有无数种语境可以使我们所讨论的这个反事实条件为真,同样也有无数种可能性使这个反事实条件为假。几乎对每一个反事实条件,情况都是如此。

总之,众所周知,一个反事实条件的真假依赖于其所处的语境。这属于一条科学定律,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通常来说(也可能总是如此),当某个事物的真假依赖于语境时,那就意味着其真假依赖于相关人士的知识或利益,而这反过来又表明真实或虚假都依赖于人,以及这些人的利益和知识。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回忆一下,在这一节开头我们讨论过典型科学定律的一个主要特点,通常认为科学定律反映了世界的客观特点,也就是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特点。然而,现在我们似乎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我们似乎需要利用反事实条件来描述什么能算作科学规律,具体来说,就是对可以作为潜在科学定律的无例外的规律性与偶然出现的无例外的规律性进行区分。然而,对反事实条件的使用同时带来了语境依赖性。所以,如果对科学定律进行描述需要反事实条件,而反事实条件又是依赖于语境的,那么反事实条件是依赖于人的(或者更准确地说,反事实条件的真假是依赖于人的)。因此,反事实条件的使用破坏了科学定律的表面客观性。

其他条件不变句 认为科学定律反映了无例外的规律性,还导致了另一个基础性命题。再思考一下开普勒第二定律。如果我们更仔细地研究一下行星实际到底是如何沿轨道运动的,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严格来说,开普勒第二定律所反映的并不是有关行星轨道的无例外的规律性。

基本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而且很容易看出来。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行星的轨道。举个例子,行星有时会遭到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这样的冲击会影响行星的轨道。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了一次惊人撞击。当时,一颗巨大的彗星撞击了木星,尽管这次撞击并没有使木星进入一个全新的轨道,但毫无疑问对木星的轨道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木星在撞击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并不是完全按照开普勒第二定律来运动的。那次撞击格外惊人,不过不那么惊人的撞击随时都在发生。甚至是更近期,木星再次遭到一个大型物体撞击,这次撞击在木星大气层留下了一个地球体积大小的扰动,同时再次改变了木星轨道。或者,让我们再思考一下2011年发生在日本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地震。这次地震中最广为人知的影响来自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它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摧毁了日本北部的福岛核电站内的多个核反应堆。然而,还有一个影响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那就是这次地震同样影响了地球的自转,并相应地(尽管非常微小)影响了地球的轨道。

尽管像这样的事件多少有些夸张,但不那么夸张的事件随时都在发生。

行星随时受到各种影响,从其他行星的万有引力到从它们旁边经过的彗星和小行星,甚至是我们偶尔发送到太空中的宇宙飞船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尽管都不大,却使行星从来无法严格按照开普勒第二定律描述的那样运转。这样的事件带来了一些干扰,似乎使科学定律不能再适用于其本该适用的情形,而这样的情况可能在所有涉及科学定律的情形中都会存在。或者换句话说,很有可能并没有任何一条科学定律能够被直接而严格地遵循。

为了尽量避免这一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引入通常所说的“其他条件不变句”(ceteris paribus clauses),这里拉丁文短语“ceteris paribus”的大致意思是“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因此,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如果木星是一颗行星,那么在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比如,没有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的冲击,没有其他行星的影响,等等),木星将遵循开普勒第二定律。

毫无悬念,这个解释也引发了新的问题,我将讨论其中两个。首先,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对其他条件不变句的讨论与前面对反事实条件的讨论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两个讨论确实相互关联,当我们认为开普勒第二定律是一个伴随着其他条件不变句的定律时,就相当于说(同样以前面提到过的木星为例),这个定律所说的就是木星在没有受到其他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就将按照开普勒第二定律描述的轨道运转。然而,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木星实际上是受到各种外力影响的。因此,前面这个描述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反事实条件,因而也具有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反事实条件的各种问题。

除此之外,请注意,一一列举所有可能的其他条件不变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太多可能性。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小行星撞击、彗星撞击、地震,以及从木星旁边经过的航天器的影响等。然而,毫无疑问,存在无数种与上述类似的影响,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都列举出来。我们所能做的,最多就是列出包括彗星、小行星和经过的航天器在内的影响,然后加上一句“以及其他类似的影响”。然而,相似性概念显然与人类的利益有关。举个例子,两个事物是否相似,关键取决于做出判断的人的利益。所以,我们再次遇到了与前面讨论有关的一个问题。如果界定科学定律的特点需要使用其他条件不变句,而使用这类句子又依赖于相似性概念,相似性概念本身又取决于人类的判断,那么我们对科学定律的界定似乎又不符合“科学定律具有客观性”的概念了。

结语

作为总结,我想回到本章开头所讨论的一点,也就是,与科学定律相关的命题一直都在经历广泛探讨和争论,尤其是在过去大约50年间。这些探讨和争论包括了本章讨论过的一些命题,但并没有止步于此。

我在这一章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对过去几十年来关于科学定律的所有讨论进行总结。实际上,我的主要目标是说明一旦开始探索“什么是科学定律”,我们很快就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命题。我希望,前面提供的材料可以让你对某些难以解决的命题有了那么一点儿体会。从多个角度来看,有一种模式尽管肯定不是一个无例外的规律性,但确实反复出现,那就是,一旦我们深入到一个看似相对直接明确的科学命题或概念中时,我们很快就会遇到难以解决和令人困惑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英媒:中国测试DUV光刻机?黄仁勋破防表示失望,美国做了最坏打算

英媒:中国测试DUV光刻机?黄仁勋破防表示失望,美国做了最坏打算

今墨缘
2025-09-19 11:59:00
全是预制菜的萨莉亚,为什么没人骂?网友:不敢骂,骂倒闭了、

全是预制菜的萨莉亚,为什么没人骂?网友:不敢骂,骂倒闭了、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2025-09-17 21:25:02
普京不怕北约宣战了,14亿人口大国派兵俄罗斯,锆石击毁沿海目标

普京不怕北约宣战了,14亿人口大国派兵俄罗斯,锆石击毁沿海目标

健身狂人
2025-09-19 11:19:38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白面书誏
2025-09-19 13:07:48
浙江人注意!西湖知名景点将于9月20日起关闭,计划年底前重新迎客

浙江人注意!西湖知名景点将于9月20日起关闭,计划年底前重新迎客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9 11:51:01
女护士处理男患者隐私部位,会感觉难为情吗?美女护士说出大实话

女护士处理男患者隐私部位,会感觉难为情吗?美女护士说出大实话

第7情感
2025-09-17 12:12:15
德国蔡司:DUV光刻机比EUV光刻机重要,美国的错误制裁,让中国成为了芯片市场的最大赢家

德国蔡司:DUV光刻机比EUV光刻机重要,美国的错误制裁,让中国成为了芯片市场的最大赢家

逍遥漠
2025-09-18 19:13:29
拉夫罗夫:俄愿意有条件妥协

拉夫罗夫:俄愿意有条件妥协

参考消息
2025-09-19 17:40:05
田径世锦赛19日金牌榜及赛程:中国第19,中国奥运亚军冲亚洲首金

田径世锦赛19日金牌榜及赛程:中国第19,中国奥运亚军冲亚洲首金

求球不落谛
2025-09-19 07:49:44
排队道歉!拉什福德爆发,3负1胜巴萨成唯一尊严,1将令对手惊呼

排队道歉!拉什福德爆发,3负1胜巴萨成唯一尊严,1将令对手惊呼

话体坛
2025-09-19 06:06:00
詹姆斯宣布破产!亲自承认:现在退役还不是时候

詹姆斯宣布破产!亲自承认:现在退役还不是时候

陈意小可爱
2025-09-19 12:16:33
郭凯敏二婚妻子现身,颜值爆表身份厉害,儿子是谁你知道吗?

郭凯敏二婚妻子现身,颜值爆表身份厉害,儿子是谁你知道吗?

橙星文娱
2025-09-19 15:10:21
越闹越大!汤家凤开喷于东来: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

越闹越大!汤家凤开喷于东来:买你东西,不代表认可你的价值观!

通鉴史智
2025-09-19 07:54:18
特朗普耐心耗尽,普京不接电话,美方不许中国援俄,王毅斩钉截铁

特朗普耐心耗尽,普京不接电话,美方不许中国援俄,王毅斩钉截铁

通文知史
2025-09-18 16:45:05
紧急寻人启事!上海701万元大奖无人认领

紧急寻人启事!上海701万元大奖无人认领

新民晚报
2025-09-19 16:06:03
医生对你暗示过什么?网友:我两次做阴超都是遇到男医生

医生对你暗示过什么?网友:我两次做阴超都是遇到男医生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4 00:15:04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原副总经理王辉扬被开除党籍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原副总经理王辉扬被开除党籍

界面新闻
2025-09-19 10:01:45
俄罗斯和哈马斯都玩脱了

俄罗斯和哈马斯都玩脱了

海子侃生活
2025-09-17 10:10:09
越扒越劲爆!释永信在少林寺的奢靡生活,你想都不敢想!

越扒越劲爆!释永信在少林寺的奢靡生活,你想都不敢想!

混沌录
2025-09-17 23:25:04
被排挤打压,郑丽文若败选将另择新枝!

被排挤打压,郑丽文若败选将另择新枝!

放开他让wo来
2025-09-19 14:55:39
2025-09-19 18:16:49
我读我在
我读我在
一起读书吧
140文章数 7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翟欣欣与前夫聊天记录披露 前夫跳楼前被骂"不得好死"

头条要闻

翟欣欣与前夫聊天记录披露 前夫跳楼前被骂"不得好死"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矿霸"填埋万吨危废 当地政府成立调查组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教育要闻

【预告】9月22、26日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61、143场“优化生态文明教学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二次教研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手机要闻

野心勃勃!追觅官宣进军手机市场,势与华为、小米“三分天下”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