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天涯此时
编者:这是一篇纪行文字,某个下班后的时间,作者自驾去探访了葛埭桥、葛埭村、庵基墩、洪口墩,这是无锡南部的几处古迹遗存,最远到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在附近一处泥滩里,他还抓拍到不少鸟类活动。读完此文,或许会引起本地文史访古爱好者和拍鸟一族的关注,不妨趁周末休息日去转一圈。
无锡有一处近在咫尺的古村落,却也很久没去了,那就是位于融创茂对面的葛埭桥。下班顺路去的,入口非常隐蔽,位于老锡南路上,葛埭桥民居保留了民国以来的风貌。先后参观了庵基墩遗址和洪口墩遗址,还在长广溪河东侧的一片泥滩上,拍到中白鹭、灰头麦鸡和黑翅长脚鹬。
![]()
2025.08.14
无锡葛埭桥
【出行时间】16:50-18:15
【驾驶路线】班→状元路→清源路→蠡湖大道辅路→锡南路→庵基墩遗址→→葛埭桥→洪口墩遗址→→瑞达路→南湖中路→缘溪道→具区路→蠡湖快速路→周新西路→万顺路→家
![]()
【驾驶里程】80504-80488=16km
【消耗电量】2.6kw.h,62%→47%
01 庵基墩遗址
本周唯一的一天自驾通勤,下班后见天色不错,于是决定附近逛逛,目标是许久未去的葛埭桥。导航显示入口在蠡湖快速路和具区路交叉口西南侧60米。过去一看,入口是一段烂路,还真有点隐蔽。进去后豁然开朗,原来这段路是老锡南路。路边停车一看,此处是庵基墩遗址,2003年公布为第二批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
无锡庵基墩遗址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葛埭桥北隅。1957年建锡南公路发现,2014年无锡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勘探。遗址面积约5.63公顷,分为大庵基墩、小庵基墩。文化层堆积8.8米,分为5层,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
![]()
庵基墩遗址曾采集代表不同文化阶段的夹砂红陶腰檐釜、花瓣形喇叭圈足灰陶豆、黑陶贯耳壶、几何印纹硬陶罐等器物残片,还有大量磨制石器,陶纺轮、陶网坠等生产工具。遗址是无锡太湖畔跨越时代长,文化堆积丰厚,环境保存完整的先民村落遗址。200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
![]()
庵基墩遗址位于雪浪山下、长广溪旁,现为一片荒地。
![]()
02 葛埭桥
拐向葛埭村方向,径直穿过葛埭老街,将车停靠在葛埭桥南堍。停好车,就在桥面上看到无锡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葛埭老街】的标志。
![]()
葛埭桥尚可以行车,不过桥宽度不足,无法在桥上完成会车。从葛埭桥继续往南走,穿过停车场,便是缘溪道,便在南边不远。
![]()
葛埭桥是无锡市历史建筑,编号NO:WX-BH-056。葛埭桥始建于明弘治年间 (1488年-1505年),石拱桥,两旁曾砌有雕刻纹的栏杆, 雄伟宏大,经过多次重修,桥面消平,桥联被截断,现保留有“军嶂峙千秋”、“成梁犹姓葛”字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葛埭桥北面便是葛埭桥自然村,现属于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葛埭社区。
![]()
站在葛埭桥上往西看,雪浪山婀娜绮丽,长广溪绕村而过,真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
往东看,远方是蠡湖快速路上的洪口墩大桥,近处是锡南路上的新桥,桥下是洪口圩。
![]()
葛埭桥的北面有一座漂亮的民居,也是葛埭村子里最有特色的一座建筑。
![]()
民居墙上写着“无锡葛埭桥”五个大字,可谓葛埭桥的门面。原来这里还是一处茶馆(),也是无锡市八极拳的一处活动中心。
![]()
03 葛埭村
接下来开始游览葛埭老街。老街两旁的民居均只有两层,下层作为门面,上层生活起居。街面不宽,会车需借助村民家的院坝。
![]()
老街上的店铺均已关门歇业,不复往日之繁华。
![]()
四处走走,巷子里一户人家的马头墙,雕花非常漂亮。
![]()
一户人家满墙的爬山虎。
![]()
村中央的葛埭桥民俗文化展览室,已经下班闭门了。
![]()
一户人家的石头墙,在无锡已经很难见到了。
![]()
村子不大,继续巷子里乱穿。村中只能见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一户光荣之家。
![]()
整个村子的建筑密度非常高,这是两户人家之家的小巷,仅容一人通过。
![]()
一户人家二楼漏风的窗户,估计已经很久没有住人了。
![]()
大约所有古村,都有燕子栖息。葛埭桥村中的电线上,也栖息着大量的金腰燕。
![]()
因为在家附近,金腰燕十分友好,可以近距离拍摄。
![]()
这下好了,下次想拍金腰燕育雏,可以直接来这边,不用去那么远了。
![]()
04 眺望大茶壶
转一圈回到车里,在葛埭桥南边完成掉头,再次跨过葛埭桥,穿过葛埭村,右转上锡南路,去往方向。锡南路南端有挺大的一座停车场,旁边有路可以继续往南走。南边也是一座新修的石拱桥。
![]()
西边还有一座跨过长广溪的大桥,桥对面便是。不过该桥已鉴定为危桥,禁止车辆通行,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可以通过。
![]()
站在这个位置,可以清晰地望见蠡湖大道边的标志性建筑:大茶壶,即。大茶壶高38.8米,直径50米,面积5000多平方米,当年无锡万达城项目投资1.5亿元建造。采用铝板和玻璃建造,内部分为三层,每块玻璃形状大小不一,穹顶艺术彩绘玻璃,整体设计独特。2016年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认证为全球最大紫砂壶建筑。
![]()
05 洪口墩遗址
再往前几步,三岔路口是洪口墩遗址。
![]()
洪口墩也是一座自然村,隶属于雪浪街道葛埭社区。
![]()
洪口墩遗址的保护范围,北至洪口圩,西至长广溪,东至壬子港,是一处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龟形高地。
![]()
无锡洪口墩遗址位于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葛埭村(今葛埭社区)。1992年发现,2014年无锡考古研究所考古勘探。原有面积25万平方米,现存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高出地表近3米的台型高地遗址。文化层堆积2.5~4.5米,其下层为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000年,断面上曾采集到马家浜文化典型器陶片,如夹砂腰檐釜,喇叭形圈足豆,三足钵,还有陶网坠,陶纺轮等。上层延续至马桥文化,曾采集到夹砂陶鬲,几何印纹陶罐等陶片。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遗存丰富,保存完好的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200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
有路可以开进洪口墩自然村,村中道路很窄,基本无法会车。
![]()
将车停在村中央,附近转了下,洪口墩自然村保存整体没有葛埭桥自然村完好。葛埭桥和洪口墩这两座自然村,应该会保存下来,不会拆迁了。
![]()
06 泥滩拍鸟
穿出村子,回到大路上,准备沿瑞达路继续往南,突然在东侧泥滩上发现大量白鹭,赶紧停车拍照。
![]()
泥滩里有多达二三十只白鹭,密度比长广溪湿地里还高。
![]()
除了黑嘴的白鹭,还有黄嘴的中白鹭。
![]()
中白鹭在白鹭群里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
一只池鹭从空中飞过,抓拍了一下,原来嘴里还叼着一只青蛙。
![]()
这片小小的泥滩,竟然还有灰头麦鸡。
![]()
这只灰头麦鸡不怕人,加上顺光,终于拍清了眼睛。
![]()
灰头麦鸡、八哥和黑翅长脚鹬同框。
![]()
作者简介
唐伟,网名天涯此时,新无锡人,科技工作者,热爱骑游、自驾游、摄影,尤其对无锡地区人文地理、花鸟虫鱼有较多观察和研究。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