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选材思路:从自己的生活里找故事!记住:越小、越真实的事越好写!
推荐 3 类“小”素材,并示范如何把它们写“活”。
1. 平淡日常变有趣
原例子:每天跑操很累,后来发现和朋友边跑边聊天很开心。
细节放大:
清晨 6:25,操场像一口冒着白汽的大锅,广播里《运动员进行曲》永远比我们的步子快半拍。我喘得像漏风的老风箱,鞋带又散了。就在我蹲下去系鞋带的 3 秒钟,后排的林可一脚踩在我的鞋后跟,“啪嗒”一声,鞋子直接飞出去半米远。全班笑成一片,我的脸红到耳尖。林可一边捡鞋一边笑:“这鞋是新款‘火箭发射’吗?”我踹他一脚,他却把鞋递回来时故意敬了个军礼:“报告,火箭回收完毕!”从那天起,跑操变成“吐槽大会”——我们约定轮流讲一个昨晚做的奇葩梦,谁的梦先让队伍里有人笑到掉队,谁就请周五的冰棒。于是,曾经让我头疼的 800 米,成了我一天里最期待的 8 分钟。
2. 挫折失败有收获
原例子:演讲比赛忘词,特别尴尬,后来发现多练几次居然不紧张了。
细节放大:
第一次站上市里演讲台,灯光“刷”地打在脸上,像一桶沸油浇下来。我背到第三段突然大脑空白,耳边只剩自己“咚咚咚”的心跳。话筒被手心的汗浸得“滋滋”作响,全场安静得能听见评委翻评分纸的声音。我尴尬地鞠了一躬,逃也似地冲下台,连评委的问题都没听见。回校后,我把演讲稿贴在衣柜门内,每天早中晚各练三遍,用手机录音,把“嗯、啊”全部剪出来做标记。第二周班级试讲,我故意把语速放慢到原来的 0.7 倍,惊奇地发现——当我停顿时,台下的同学会轻轻点头;当我抬头,他们的目光像一盏盏小灯,把我的句子照得通亮。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演讲不是背稿,是跟一群人对视着聊天。第三周决赛,我依旧紧张,却学会了把紧张捏成一颗糖,含在嘴里,让它变成声音里的甜。
3.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
原例子:妈妈每天唠叨“快写作业”,后来发现唠叨里是关心。
细节放大:
每晚 9:00,妈妈的“晚自习铃声”准时在我房门口响起:“作业写完了吗?单词背了吗?数学错题订正了吗?”声音像一串连珠炮,炸得我头皮发麻。我捂着耳朵嘟囔:“知道啦——”可她还是每隔十分钟推门探头一次。直到有天,我故意把门留一条缝,看见她唠叨时手里端着一盘刚切好的苹果,苹果边缘被仔细去了核,还插着几根牙签。她一边碎碎念,一边用牙签戳起最甜的一块递给我。门合上的瞬间,我听见她压低声音问爸爸:“灯光这么暗,要不要给她换亮一点的灯泡?”原来,她每一次推门,都是借着唠叨的缝隙,把担心偷偷塞进来。我走到门口,轻轻说:“妈,今天作业多,你别等我了,去睡吧。”门外传来她压不住的笑:“行,那苹果我放桌上,你累了就吃一块。”从那天起,我把妈妈的唠叨当成背景音,写作业的笔尖却更有力量——因为我知道,那些看似无法改变的重复,其实是她唯一能大声说出的“我爱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