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俩月,和平县县委书记邓卓文往大坝、上陵等镇跑了四五趟。5月到7月,他跑遍大坝镇圩镇、上陵镇桃源村,还有合水镇兴径村、阳明镇大坪村。
![]()
每回都盯着一个事——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典型镇建设。老乡常说“要想富,先修路”,邓卓文每到一处都盯着基础设施问进度。
在大坝镇汤湖村,他看镇区规划图,问“污水管网铺到几家了?”;在上陵镇罗村村,蹲田埂边问“种竹产业能带动多少人打工?
”。
5月那次督导,他特意提“最近雨多,施工队得‘见缝插针’干”,怕耽误工期急得直搓手。
7月再去,圩镇外立面刷了新漆,他摸墙皮问“这涂料经不经晒?老乡觉得颜色咋样?
”。
有个细节,在合水镇兴径村,他拉着老支书的手说:“咱建示范带,不是让领导看的,是让老乡日子好过的。”“坝上风光·翠山竹海”示范带,34公里串起14个村,目标是省际联动的样板。可老乡也有顾虑:“建这么漂亮,会不会花冤枉钱?
![]()
”“产业能真落地不?”邓卓文给答案:“示范带要‘里子面子都硬’,阳明文化、温泉康养、竹海生态都得用上。”他总强调“一镇一业”,大坝镇得有自己的拳头产业,上陵镇也不能照搬。
7月督导时,他发了火:“有村还在‘等靠要’,项目进度慢半拍,这可不行!”转头又软下来:“老乡不参与,啥工程都白搭,得让他们从‘要我干’变‘一起干’。”农村污水治理,他盯着问:“处理设施建好了,后续谁管?
别建完就成摆设。”有干部嘀咕“资金难筹”,他拍桌子:“上级政策争取,社会资本引进,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大坝镇高发村的竹编工坊开始招人,上陵镇桃源村的民宿在装修,老乡们闲时凑一块唠:“这示范带,说不定真能让咱多挣俩钱。
”但也有疑问:“三年要‘初见成效’,时间够不够?”“创客来了,能留得住不?”邓卓文说:“乡村振兴不是一阵风,得像种庄稼,春播夏管秋收割,慢慢来但得抓紧干。
”接下来半年是关键,机械得轰鸣,人员得穿梭,得让老乡看见实实在在的变化。
这示范带到底能给老乡带来啥?是能多卖竹制品,还是能多接待游客?咱们接着看。
文中信息来自公开报道,具体进展以官方发布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