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被气血不足、上热下寒困扰:明明口干舌燥、脸上冒痘,手脚却冰凉怕冷。
传统养生强调“上病下治”,脚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脚趾更是气血生发的起点。
今天介绍的这套“脚趾八段锦”,每晚睡前花5分钟练习,相当于给全身做一次气血SPA,坚持一周就能感受到变化。
1
—The First—
为什么脚是养气血的核心?
1
经络汇聚之地
脚部分布着人体6条主要经络(肝、胆、脾、胃、肾、膀胱经),贯穿全身脏腑。脚腕更是“下半身经络总开关”,转动脚腕可同时刺激多条经络,带动气血下行。
2
上热下寒的根源
现代人久坐少动,气血淤堵在上半身,导致头面燥热、下肢冰凉。脚部运动能引火归元,平衡阴阳。
3
肝脾肾的反射区
大脚趾对应肝脾经,脚跟关联肾阳肾阴,脚心涌泉穴是肾经起点。激活这些区域,等于直接给脏腑充电。
2
—The Second—
睡前5分钟,通全身气血
动作1:转脚腕——打通气血循环
方法:平躺,双脚顺时针转30圈,再逆时针转30圈。
作用:若转动时脚踝发出“嘎哒”声(不疼痛),说明经络堵塞。此动作可疏通淤堵,促进气血回流,做完脚底会明显发热。
动作2:绷脚与勾脚——激活膀胱经
方法:脚尖用力向前绷直,再回勾至小腿有拉伸感(重复30次)。
作用:拉伸人体最长排毒通道——膀胱经,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勾脚时若抽筋,是气血不畅的信号,需减小幅度坚持。
动作3:脚趾抓放——强健脾胃
方法:脚趾用力抓地如握拳,停顿3秒后放松(重复30次)。
作用:脾经通大趾,胃经贯二、三趾。抓握直接刺激脾胃经络,改善消化不良、腹胀,还能锻炼足弓预防扁平足。
动作4:大脚趾“点赞”——疏肝健脾
方法:大脚趾单独上翘,其余四趾下压(左右各30次)。
作用:大脚趾是肝脾经交汇点。上翘可疏解肝气郁结,缓解胁肋胀痛,同时健脾化湿。
动作5:揉按脚趾甲——引血归肝助眠
方法:拇指揉按每个脚趾甲根部,从趾根推向尖端,重点揉酸痛点。
作用:“肝其华在爪”,脚趾甲苍白易裂是肝血不足的表现。揉开淤堵点能引血归肝、安神助眠,尤其适合失眠多梦者。
动作6:手心拍脚心——心肾相交
方法:右手心(劳宫穴)拍左脚心(涌泉穴),再换边(各36下)。
作用:劳宫穴清心火,涌泉穴滋肾水。拍打可引心火下行、肾水上济,改善心烦失眠、手脚冰凉。
动作7:太白穴对撞——健脾祛湿
双脚内侧凸起(太白穴)相互撞击36下。
作用:太白穴是脾经原穴,撞击能增强脾胃运化,缓解腹胀、大便粘腻,尤其适合湿气重者。
动作8:推太冲穴——解郁降火
方法:大脚趾与二趾骨缝间(太冲穴),从趾根推向脚尖(左右各36下)。
作用:太冲是“消气穴”,生气后按压此处会剧痛。常推可疏肝理气,缓解焦虑易怒、乳房胀痛。
3
—The Third—
搭配这些习惯
效果事半功倍
1.亥时静心:21:00-23点三焦经当令,此时静坐5分钟(腹式呼吸),再练脚趾操,助眠效果最佳。
2.晨起搓脚底:起床前用脚跟对搓脚心50次,激发肾气,改善晨起疲惫。
3.避免耗气血行为:睡前2小时不吃甜食、不刷手机,防止血涌上头加重上热。
关键提示
若练习后脚底发痒、发凉,是寒湿外排的正常反应,坚持一周会逐渐消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