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是万病之“根”,它好比沉积了淤泥的河水一般,让血液无法正常顺畅流动。当血液受阻,停滞在身体各处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像血瘀在头会出现脑梗,血瘀在心容易诱发心梗,血瘀在腹会出现男、女性生殖系统病......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在医学上重要贡献是他的气血理论及所创制的多首活血化瘀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已成为调理气血的名方,广泛应用于临床。
今天,百草君分享出这4个方子,帮你化全身血瘀:头面部血瘀、心胸血瘀、上腹部血瘀、下腹部血瘀。
头面部血瘀
头面部血瘀会出现耳聋耳鸣、糟鼻子、顽固性头痛、眼疼白珠红、牙龈红肿、脱发、头发花白......
头面部血瘀多与窍道密切相关,人体有9个窍道,7个在头面(2个眼睛,2个鼻孔,2个耳朵,1个嘴巴)。所以说,打通窍道才能有效改善头面部的血瘀。
用药参考-通窍活血汤
用法: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方如其名,通窍活血汤是专门用来通窍道的活血散瘀方。
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窍,麝香开窍通闭,解毒活血的作用十分强大;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窍之功。
心胸部血瘀
心胸血瘀会出现胸痛、胸闷,有压榨感、心悸......
胸部是血瘀汇聚的部位。当血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就会使清阳郁遏不升,出现胸痛,胸闷等表现。调理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除胸中瘀滞为主。
用药参考:血府逐瘀汤
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的“代表方”,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的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证。
它能化除掉胸中久滞的血瘀,常用来治疗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导致的胸痛等症。
上腹部血瘀
上腹部血瘀主要表现为肝、胃、脾,小肠处形成的痞块、积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久泻不止,典型病症为肝痛。
上腹部最容易出现血瘀的脏腑即为“肝”。
肝经走胸胁部,在腹腔内也有分支,肝又负责疏泄气血,所以这里最容易造成瘀堵,形成血瘀。调理方式应以疏肝解郁,破症消结为首要前提。
用药参考:膈下逐瘀汤
用法:水煎服
膈下逐瘀汤是专用于治疗膈下血瘀之症的方子。方中运用了大量疏肝解郁的药,如香附,枳壳,延胡索,乌药。
全方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在兼顾调理肝经,疏通气机从而化掉膈下血瘀,达到止痛效果。
下腹部血瘀
下腹部血瘀会出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前列腺增生等。
下腹部主要指肚脐以下的位置,主要涉及男女生殖系统。如果下腹产生血瘀,最先出现的就是妇科病、男性病。疏通下腹部血瘀要打通下焦,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用药参考:少腹逐瘀汤
用法:水煎服
少腹逐瘀汤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主治瘀血结于下焦少腹之症。
方中小茴香理气散寒,使血温得行;炮姜、肉桂温经散寒,行瘀而止血;当归祛瘀生新。
对于下腹又寒又瘀引起的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经血中有血块等,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 申红琴 杨涛 牛慧霞. "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络证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025).
[2]吴剑宏, and 陈幸谊. "血府逐瘀汤方剂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i{中成药} 35.005(2013):1054-1058.
[3]于金凤, 王娟, and 黄春娟.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51例." {陕西中医}29.011(2008):
[4]丁亮莲, and 雷磊. "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导报} 16.5(201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