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正常行驶的商务车里,仅仅因为一个五岁孩子的“调皮”,竟让坐在后排的弟弟命丧黄泉。
这场发生在上海的悲剧,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疏忽?
![]()
2023年五一假期,上海宗某夫妇带着5岁女儿和2岁7个月的儿子开车出门,谁也没想到,这趟普通的出行会变成噩梦。
车开到一半,5岁女儿摆弄座椅按钮,把第二排座椅调到最低,直接压住了坐在第三排的弟弟头部,等家长发现时,孩子已经全身青紫,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
事后,父母把车企告上法庭,索赔200万,理由是座椅没有自动回缩功能,也没有明显警示标识,但法院在2025年8月终审驳回了他们的请求,认定悲剧主因是家长监护失职。
说实话,现在的汽车安全标准已经很完善了,车企该做的提醒都做了,总不能指望汽车自己盯着孩子吧!
![]()
事发当天上午十点多,宗某开着车,妻子吴某坐第二排右边,女儿坐左边,2岁多的儿子一个人在第三排玩手机。
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在一个路口的红灯处,吴某瞅了一眼看见女儿把座椅调得老低,再一回头魂都吓没了,座椅的金属支架正压着后排儿子的头,孩子全身青紫,一点动静都没了。
![]()
紧接着,夫妻二人立马打了120来抢救,结果人刚送到医院,医生就宣布孩子因缺氧缺血性脑病死亡,说白了就是窒息。
这30分钟里家长在干嘛呢,按理说带两个孩子出门,怎么也得时不时回头看看,可他们愣是没发现后排的异常,但凡中途哪怕看一眼,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
一个2岁的孩子独自坐在第三排,家长怎么能这么放心,就算孩子安静,也得留意一下,万一他乱动或者不舒服呢?
宗先生一家购买的车是某品牌商务车,能坐7个人,2021年3月出厂的,过了国家强制认证。
![]()
并且,《用户手册》里明明白白写着:4岁以下儿童必须用安全座椅,还加粗警告“未正确安置儿童可能致命”,车企这该走的流程、该提醒的,一样没落下。
但是,更气人的是这家人车里有儿童安全座椅就是没用,一直扔在后备箱,连包装都没拆。
![]()
买了不用,跟没有有啥区别,这哪是带娃出门,简直是拿孩子的命赌运气,安全座椅又不是摆设,是保命的啊!
况且,第三排的座椅压根没装能把孩子固定住的东西,小孩在上面能随便爬并且跟第二排离得太近,调座椅时很容易挤着人。
![]()
5岁娃随手按了电动座椅按钮,那座椅就一直往下压,没个“碰到东西就停下”的设计。
说真的,车的设计可能就这常规样,但家长上车前就该瞅瞅这布局啊,明知道后排有俩娃,就没想着这间距太近会出事。
![]()
未使用安全座椅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法律都规定了儿童乘车得用安全座椅。
法律都白纸黑字写着了还当耳旁风,这不是粗心是拿孩子安全当儿戏,违法的事都敢做还能怪谁。
![]()
尸检报告说,孩子是因为头被压着,呼吸道堵了,窒息超过20分钟,才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
法院判决第一次把“警示不能替代监护”说清楚了,给产品责任划了条线,还提醒监护人得主动排查车里的安全隐患。
![]()
这判决算是立了个规矩,以后别出事就怪这怪那,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尽到本分。
毕竟,类似的父母看管不当导致儿童死亡的案例着实是无独有偶。
![]()
2024年,湖南宁乡市的罗某驾驶小轿车送大儿子及侄女前往学校,其小儿子被安排在副驾驶座位,未使用任何儿童安全装置。
当车辆行驶至一处弯道时,罗某因未注意安全驾驶,车辆直接撞击路侧行道树,剧烈碰撞导致车辆严重变形。
![]()
事故造成罗某年仅 3 岁的小儿子因头部及躯干遭受重创,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坐在后排的大儿子和侄女因系安全带仅受轻微伤。
宁乡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勘查后认定,罗某在驾驶过程中未保持安全车速、未注意观察路况,且未按规定为幼儿配备安全座椅,对事故负全部责任。
![]()
你说这家长是怎么想的,副驾驶本就不让坐小孩,还不用安全座椅,这不是明摆着给危险开绿灯吗?
2015 年 6 月湘潭一个 3 岁的小男孩被爸妈忘在了自家车里,这一忘就是 6 个钟头,等家人发现不对劲打开车门时,孩子已经没了气息。
![]()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天父母带着孩子出门办事,忙乱中下车时光顾着拿东西,压根没想起后座还坐着孩子。
密闭的车厢像个蒸笼,太阳晒了几小时,里面温度早就飙到五六十度,车窗上留着小小的手印,那是孩子最后挣扎时留下的痕迹。
![]()
医生说,小孩的体温升得比大人快多了,在那么高的温度里,半小时就可能出大事。
警察来了之后,查来查去,最后认定是家长太大意,虽然没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但这对父母这辈子怕是都忘不了这份自责。
![]()
其实这些案子都一个样,要么不用安全座椅,要么没看住孩子。
安全座椅不是买来积灰的,是真能扛住冲击的“保命垫”,监护人的眼睛也不是摆设,多回头看一眼可能就救一条命。
![]()
说到底,这些悲剧哪是什么“意外”?全是家长的“不上心”堆出来的。
从上海这起座椅压死幼童案,到宁乡、宿迁、湘潭一个个类似悲剧,都是家长们的监护责任没扛起来。
![]()
安全座椅不用、孩子撒手不管、把娃忘在危险里……这些看似“不小心”的瞬间,最后都变成了无法挽回的痛。
法院说“警示不能替代监护”,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车企的说明书再详细,安全措施再到位,也顶不过家长的“漫不经心”。
![]()
养孩子不是“顺其自然”,是每时每刻的“瞪大眼睛”,毕竟,孩子的命从来都攥在家长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