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还没到,房东圈 already 一片哀嚎。不是因为房子租不出去,而是因为——躺着收钱,也要开始交税了。
国务院一纸《住房租赁条例》,定于9月15日正式实施。核心就俩字:备案。
所有房东,必须把租赁合同报备到政府平台。不报?租客可以替你报,还能举报你,罚款1000起步。这下可好,以前是“你情我愿、各凭本事”,现在是“政府盯你、数据说话”。
过去十几年,多少房东靠收租过上了“隐形中产”生活?一套房、两套房,月入几万,不打卡、不加班,生活惬意得像度假。关键是——税?什么税?房租又不是工资,谁管你交不交?
可如今,金税系统越来越“火眼金睛”,大数据一拉,你名下几套房、租了几年、收了多少,清清楚楚。于是,那把“堵漏洞”的镰刀,终于挥向了这个长期被忽略的“灰色红利”——房东税,正式登场。
别误会,租房本来就要缴税。但以前是“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是“盯你一眼,就得掏钱”。
具体怎么算?
以月租5000元为例,年收入6万。
以前:房产税减半按2%征,个税按0.5%核定,一年交1500块,勉强算顿火锅钱。
现在:若按正常税率,个税变成10%,扣除修缮成本后,一年要交6000块——相当于白干一个月!
更狠的是,有些房东收的可不是5000。深圳城中村的“楼叔”,80套房月入40万,税一上来,每月近5.5万直接被抽走,税负超10%。难怪有人哀叹:“以前靠收租躺平,现在躺平也要交税了。”
可税从来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房东亏?那就涨租。
租客怒?那就搬家。
最后,这笔钱,大概率还是打工人含泪买单。
这叫什么?成本传导。
你涨500,我通勤多一小时;你再涨,我只能住到五环外。表面看是房东和租客的博弈,实则是生活成本的悄然上涨。
但今年的租房市场,真不适合“涨租”剧本。
上半年全国租金普跌,为啥?经济下行,收入预期降低,年轻人要么“消费降级”搬远点,要么干脆离开大城市。需求萎缩,房源却没少——典型的“供大于求”。你敢涨租?租客转身就走,隔壁老王还便宜200呢。
所以,这场“税负拔河”,结果未必是租客全扛。
在眼下这个节骨眼,房东可能才是那个“肉疼”的人。
想涨价?市场不答应。
不涨价?自己吞税。
两头堵,进退维谷。
可国家为啥非得这时候动房东?一句话:财政压力山大,钱不够花了。
过去靠“卖地”过日子,土地财政红红火火。可现在楼市凉了,地卖不动,收入断崖。另一边,支出却在猛增:消费贷贴息、生育补贴、养老金上调……哪样不要钱?
一收一支,剪刀差越来越大。怎么办?开源。
于是,那个长期游离在监管外、年租金收入高达1.5万亿的个人租赁市场,自然成了“潜力股”。
征税不是目的,精细化管理存量财富才是。
备案之后,不仅是征税,更是摸清“家底”:谁有多少房、租给谁、收多少,一目了然。未来,房产税、共同富裕、资产调节……政策工具箱里,又多了一把精准的钥匙。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
那个“闷声发大财”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你的每一笔收入,每一项资产,都将越来越透明。
不是不能富有,而是富有得越来越“合规”。
有人抱怨:“我们这些普通人,买不起房的要多付房租,买得起房的又要缴税,到底图啥?”
可换个角度看,过去那种“靠一套房收租,三代躺平”的模式,本就不该是常态。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让少数人靠资产垄断,“吸血”整个系统。
房东税,不是为了消灭房东,而是为了让财富流动更公平。你收租可以,但得为城市的地铁、治安、教育出一份力。毕竟,房子能增值,是因为城市在发展,而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
当然,政策执行要讲究方式。
能不能对首套房、低租金设免税额度?
能不能把税收反哺到保障房建设?
能不能让租客备案抵个税,形成“共治”?
这些细节,才是政策能否“暖人心”的关键。
最后想说:
时代变了。
别再幻想“资产躺赢”,
踏实赚钱、依法纳税,
才是长久之道。
毕竟,
真正的安全感,
从来不是来自“不劳而获”,
而是来自——
光明正大,心安理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