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红瑶 刘欣 姜艳群 李欣然)“哇!我的布开花啦!” 三塘联合学校的教室里,小朋友肖雨橙正小心翼翼地拆开用橡皮筋捆得紧紧的白色方巾。随着束缚的解除,一片深浅不一的蓝色花纹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她惊喜地叫出了声。7月27日,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给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扎染课,让沉睡的非遗技艺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和灵巧的小手中“活”了起来。
图为活动现场。姜艳群摄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漂亮的颜色是从哪儿‘变’出来的呀?” 志愿者刘欣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染色工艺,通常以蓝白二色为主调,用颜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刘欣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扎染的概念、历史背景、制作方法、所需工具和材料,并现场讲解了扎染捆扎手法、演示了扎染技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小手在桌上跟着比划,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
领到方巾、布袋和小工具的孩子们,立刻化身“小小魔术师”,用小手染出大世界:有的把布卷成卷,用橡皮筋一道一道捆得像个小香肠;有的把几颗弹珠包在布里,扎出一个个小圆球;还有的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皮筋把布扎出各种形状......志愿者们在课桌间穿梭,不时蹲下身,手把手指导,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充满了专注的忙碌和兴奋的讨论。
图为孩子们体验扎染。姜艳群摄
“快看我的,有好多小圆圈,像泡泡!” “我的这块蓝一块白一块,好像天空和云朵啊!” 每拆开一个“盲盒”,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惊喜绽放。孩子们排着队,把自己的“作品”浸入神奇的蓝色染缸,期待着变化。没有两块布的花纹是相同的,每个孩子都捧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世界唯一”。孩子们兴奋地高高举起自己染好的蓝白方巾,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灿烂笑容,像展示珍宝一样对着镜头。
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比较、分享,小脸上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志愿者领队张红瑶笑得欣慰:“扎染最奇妙的就是,你永远猜不到最后打开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纹样变化多端,每幅作品都是仅此一幅的孤品。只要我们肯动手、动脑筋,一块普普通通的白布,也能变出意想不到的美。希望这块染了花的布,也能让孩子们心里的‘花’开出来,明白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最特别的宝贝!”
图为活动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合影。姜艳群 摄
染课,不仅仅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到了古老的非遗技艺,更是在他们的心田里悄悄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发现美、创造美,更关于相信自己的小手也能“变”出精彩世界的种子,让乡村留守儿童们也能感受到自己双手创造出的、那份独一无二的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