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红魂承薪火,法典润相邻"玉融红色普法实践队赴福清市漈头村开展红色教育与法治宣传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法治建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宣讲等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承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为革命老区注入新时代的法治活力。
在漈头村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杨玉带领实践队参观了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这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纪念馆,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如今已成为福清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是中共福清县委旧址,陈炳奎等革命先烈曾在此开展革命工作。"杨玉指着闽中五烈士蜡像,她动情地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这组蜡像生动再现了五位烈士就义前的场景,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蜡像旁陈列着烈士们的遗物:磨损的皮带、生锈的怀表、褪色的家书,每一件都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展品。法学专业的张同学仔细记录着展品说明,他说:"这些实物资料比教科书上的文字更有感染力,让我们对革命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实践队队长王同学表示:"通过实地参观,我们对这片红色土地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把这种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
讲解员为实践团悉心讲解漈头村红色历史。林心甜 供图
实践队在村文化广场设立普法宣传点,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提前准备了200份由法学院专业教师指导制作的普法三折页,内容涵盖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8大类农村常见法律问题。这份宣传材料经过多次修改完善,采用"案例+法条+图解"的形式,确保村民能够轻松理解。
"材料里的案例都是我们身边事,一看就明白。"村民陈大爷边看边点头。活动现场,队员们分成三个小组:咨询组负责解答法律问题,宣传组负责发放资料,记录组则收集村民反馈。
![]()
实践团正在为漈头村村民进行普法宣讲。池静煊 供图
漈头村村组委陈朝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漈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设施,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谈到法治建设时,陈朝辉说:"村里设立了法治宣传栏,村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他特别肯定实践队的普法方式:"大学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很接地气,村民接受度很高。"
![]()
实践团与漈头村村组委合影。陈君瑶 供图
三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收获颇丰。在总结会上,王同学分享道:"这次实践让我们将课堂知识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李同学说:"村民们的热情和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让我们感受到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
此次实践活动将红色精神传承与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合,既弘扬了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又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法治支撑。未来,漈头村将继续深化红色文化与法治建设的融合,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法治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通讯员 陈君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